《表1 NiAl-V系合金物性参数》

《表1 NiAl-V系合金物性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抽拉速率对定向凝固NiAl-43V合金组织演化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由于实际共晶合金在凝固时层片间距并非为理论分析的极小值,Magnin等[20]用常数φ描述共晶合金所选择的层片间距。而不同合金导致φ取值为1.0~5.4,故计算取其中间值3.2。C0e为共晶合金α和β相成分差。

为便于计算v1、v2数值,故取sinθα=sinθβ=1,数值计算的物性参数,见表1。最终计算v1、v2分别为4.31×10-6m/s和6.796 285×10-2m/s;图7给出NiAl-43V过共晶合金初生α(V)相和(α+β)共晶在生长时的界面温度曲线,由图7可知,存在v1=4.31×10-6m/s使初生α(V)相和(α+β)共晶的界面生长温度相同。当v介于(0~4.31)×10-6m/s的范围内或高于6.796 285×10-2m/s的生长速率下,(α+β)共晶界面温度高于初生α(V)相界面温度,此时先凝固出来的是共晶组织,固液界面以平界面向前凝固;当v介于4.31×10-6m/s和6.796 285×10-2m/s之间时,界面温度初生α(V)相高于(α+β)共晶,此时固液界面表现为胞状或树枝状α(V)先于共晶组织生长。与图5给出的固液界面及横截面显微组织对应,当试验生长速率为2×10-6m/s,组织以短程有序层片共晶形式存在,其固液界面表现为典型的平面状共晶。理论计算所得最小临界速率v1=4.31×10-6m/s,分析原因是实际试验中远离准稳态凝固条件,计算中选的物性参数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因此造成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有偏差。同理,由上述理论可知,当生长速率达到v2时同样可以得到平界面的固液界面,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v2的凝固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