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试验模型1、2喉道性能对比》

《表4 试验模型1、2喉道性能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曲锥前体/内转进气道一体化设计与试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3和4进一步给出了两套试验模型的抗反压能力与喉道性能的对比。其中,p0代表来流静压,p/p0代表出口截面压比,pthroat/p0代表喉道截面压比,pthroat,t/p0,t代表喉道截面与来流的总压比。针对抗反压性能,试验模型1表现出明显优于模型2的特征,最大抗反压能力达到135.91倍的来流静压,而模型2仅能抵抗下游53.03倍的来流静压。此外,两模型的喉道性能存在较大差别。试验模型2因其较强的侧压特征,将马赫数6.0的高超声速来流压缩至2.44,且由于较紊乱的内流特征(图15),导致喉道总压恢复系数仅为0.357;而试验模型1在相同工况下则具有0.523的总压恢复系数,喉道马赫数为2.93。根据前文所述,两模型具有相同的总收缩比与内收缩比,可以发现不同的入口形式与压缩形式对进气道整体气动性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在设计曲锥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构型时必须着重考虑其流量捕获能力与出口气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尽量综合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