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小麦黑潜叶蝇田间幼虫为害情况调查(黄店镇黑李村2017年)》

《表1 小麦黑潜叶蝇田间幼虫为害情况调查(黄店镇黑李村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麦黑潜叶蝇发生消长规律及为害损失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据3年的观察资料可知,麦黑潜叶蝇在中牟县一年发生2代,其发生为害期为冬前9~11月份和翌年春季3~4月份,各发生1代,其中以第二代为害小麦最重。调查中发现,麦播出苗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一代麦黑潜叶蝇成虫危害盛期(见图1)。此期麦苗已长出2~4片叶,田间雌成虫为害特点是将卵产于小麦叶片尖端1/3处的叶肉组织内,在叶片上形成13~27个针孔斑点。幼虫孵化后,10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危害盛期,主要潜食麦苗叶片的叶肉组织,形成带有黑色的枯白色斑驳叶片,幼虫10~20 d老熟,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冬,少数也可在小麦叶鞘内或其他寄主植物内化蛹、越冬。翌年春季,麦苗返青后,3月中、下旬为第二代成虫危害盛期,网捕10复次获数量10~30头(见图2),小麦被害株率34.9%~82.8%,叶片受害率36.85%~64.84%(见表1、表2)。其为害特点是雌成虫用前足抱牢小麦叶片尖端部(尤其上三叶),在叶片正面沿叶脉方向自叶尖端向下用粗硬的产卵器刺捣小麦叶片的叶肉组织,在麦叶靠近尖端部位形成一排淡褐色或黄色针孔状斑点,将卵产于叶肉组织内。4月上、中旬为第二代幼虫孵化盛期,卵孵化后,幼虫在麦苗叶片内上下表皮之间的叶肉组织内为害,4月中下旬为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百株幼虫数15~46头,幼虫潜在叶组织中取食叶肉,仅剩透明的上下表皮,内积灰黑色虫粪,幼虫8~10 d老熟,爬出叶外入土化蛹、越夏,造成叶片前半段干枯,为害较重时,田间形成成片的“空袋”状白叶,严重影响小麦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