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测点1~5概况:关于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内PM_(2.5)净化过滤负荷计算相关设计参数探讨》

《表2 测点1~5概况:关于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内PM_(2.5)净化过滤负荷计算相关设计参数探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关于渗透通风条件下室内PM_(2.5)净化过滤负荷计算相关设计参数探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系数A为与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和房间结构特征有关的结构特征系数(见1.3节)。考虑到所有实测建筑均为近年新建建筑且门窗等围护结构维护程度较好,可视建筑外窗气密性基本同设计值。

测点1位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内,毗邻北三环东路;测点2~5均位于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内,毗邻东四环南路。5个测点均有一扇与走廊连通的内门,房间无内窗、无机械通风或新风系统。实测期间关闭所有外窗及内门,无人员出入;为排除走廊对实测房间PM2.5质量浓度干扰,采用胶带密封了内门门缝。5栋实测建筑墙体均为混凝土结构加外保温层,密实性较好,且无与室外连通的孔洞。因此,可认为建筑外窗缝隙渗透通风是室内PM2.5的主要来源,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是影响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各测点房屋建筑结构与外窗基本情况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