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用地类型间的结构性偏移量及其贡献率》

《表1 用地类型间的结构性偏移量及其贡献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滇中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变化偏移份额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02~2016年滇中城市群城市用地结构性偏移量及各城市对偏移量的贡献情况如表1所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的结构性偏移量为正值,说明这几类用地增长率超过了城市群城市用地平均增长率,作为主要增长性地类支撑着城市群的城市用地扩张;相反,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呈负值,为衰减性地类。衰减性地类中的73.89km2面积份额被转移到增长性地类中,其中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和工业用地的移出量较大,分别占总移出量的35.84%和31.98%;公用设施用地和仓储用地的移出量较小,分别占总移出量的15.28%和16.91%。在增长性地类中,居住用地的移入量最大,占总移入量的48.29%;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地的移入量相对较小,分别占总移入量的26.15%和25.57%。总的来说,增长性地类主要跟人居活动和第三产业有关,而衰减性地类主要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有关。这说明滇中城市群在研究时段内的主要发展特征是快速集聚人口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十分符合经典的城镇化中期阶段理论模型。从各城市对结构性偏移量的贡献看,无论正向偏移还是负向偏移,昆明均贡献了最大的偏移量,其贡献率范围为44.76%~68.19%,平均为56.48%;其他各城市的贡献率均较小,平均贡献率仅为6.22%。由此可见,昆明一城独大是这一阶段滇中城市群用地变化的一个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