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介质土粒径的垂向分布特征》

《表3 介质土粒径的垂向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物滞留系统介质土的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纵深方向上沿程采集了每个生物滞留系统的介质土样,沿程深度从上往下依次为0~10、10~20、20~40 cm和40 cm至底部,分析了每个系统介质土的粒径垂向分布特征,如表3所示(限于篇幅,仅列出5个场地的数据)。可知,对于粒径<0.075mm的黏土组分,总体上,在表层含量最高,越往底部含量越低,可能是表层土为植物生长区,也是系统截留、生物净化污染物的主要发生区,综合作用下形成了表层土较高的黏土含量。细砂组分含量也总体上呈现出表层土高(31%)、底层土低(26%)的特点(9号场地除外)。砾石组分和粗砂组分含量的垂向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均为越往底层含量越高,表层土的砾石和粗砂含量分别为14%和38%,而最底层的砾石和粗砂含量分别为21%和42%,由此可以看出,在生物滞留系统的垂直空间上从上到下粒径逐渐变大,保证了系统空间稳定,这与Hsieh等人[2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