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奥陶纪陆棚红层的特征对比(据林宝玉等,2018)》

《表3 白垩纪大洋红层与奥陶纪陆棚红层的特征对比(据林宝玉等,2018)》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藏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作者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海相红层的分布(Lin Baoyu et al.,2018)以及对鄂尔多斯奥陶纪海相红层(Wu Zhenjie et al.,2005)、扬子地台志留纪海相红层(Rong Jiayu et al.,2012)、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Bo Jingfang et al.,2019)、西藏奥陶纪、志留纪海相红层(Li Ming et al.,2019)和青海柴达木北缘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红层(Li Ming et al.,2019)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将海相红层划分为三种类型:浅水海相红层(<50m,一般0~20m),半深水海相红层(50~200m,一般小于150m)和深水海相红层(>200m)。前二者属于陆棚红层,主要分布于寒武纪—三叠纪,这与该历史时期各主要块体上陆表海广布有关;后者(深水海相红层)归属大洋红层,主要分布于白垩纪至现代,这与该历史时期大洋广布有关(表2)。Wang Chengshan et al.(2009)提出的钙质大洋红层(Calcareous CORBs)的特征与“床得组”的大洋红层沉积特征和模式不同(见表3)。钙质大洋红层似应归入陆棚红层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