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2000055~2017年那曲县不同草地类型区的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表4 22000055~2017年那曲县不同草地类型区的聚落空间分布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高寒牧区聚落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以藏北那曲县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增加,“-”为减少。

不同草地类型的资源禀赋和牲畜承载力差异影响聚落分布[3]。基于草地类型的聚落分布情况显示(表4),小嵩草(Kebresia parva)高寒草甸上分布着县域绝大部分聚落,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甸和藏北蒿草高寒草甸是那曲县聚落的重要分布区,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高山柏(Sabina squamata)灌丛区仅有少数聚落存在。在时间演化上,藏北蒿草高寒草甸和金露梅、高山柏灌丛区的聚落比重均持续增长,其中藏北蒿草高寒草甸区的聚落比重由2005年的10.76%增长至2017年的23.62%,扩张迅速,小嵩草高寒草甸和紫花针茅高寒草甸的聚落面积也在增长,但幅度有限,聚落比重呈下降趋势。藏北蒿草草甸是那曲县的优良草种,也是那曲县冬春主要牧场,牲畜承载能力较强,成为牧民定居集聚的重要区域;金露梅等灌丛区由于以往聚落少,牧草保育良好,产草量高,其聚落也得到一定程度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近年来那曲县紫花针茅高寒草甸退化严重[20],载畜量明显下降,聚落增速缓慢;小嵩草高寒草甸占全县草地面积的72%,是聚落历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但随着载畜能力的日益饱和,草地退化压力逐渐增大,聚落发展速率受限。分析表明,那曲县不同类型草地区聚落发展速率差异显著,聚落演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优质草场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