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兴华华社社区区失失地地农农民民对对回回迁迁后后的的生生活活满满意意度度、适应度和和市市民民身身份份认认可可度度(%)》

《表4 兴华华社社区区失失地地农农民民对对回回迁迁后后的的生生活活满满意意度度、适应度和和市市民民身身份份认认可可度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社区理论大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社区的城镇化问题分析——以长春市兴华园社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表4,失地农民对城市居民身份认可度低,对生活满意度和生活适应度低。整体来看,65.37%的失地农民对搬迁后生活不满意,54.19%的失地农民对社区生活不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失地农民面临不同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压力,因而生活适应度和满意度呈现差异性。对于18~30岁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对失地后的生活满意度最高,已经适应社区生活的家庭比例最大,这个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就业具有年龄优势,所承担的家庭压力较小,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30~50岁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家庭对搬迁后的生活满意比例和适应社区生活的比例均为最低。30~50岁这个年龄段的失地农民承担的家庭责任最大,虽然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但是获得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极其有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失地对生活冲击最大、影响最为深刻。60岁以上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对搬迁之后的生活不满意比例最小,其次是50~60岁年龄段的失地农民。住房环境的改善和供暖方式的改变增加了住房舒适度,依靠社保金和征地补偿作为晚年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老年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稍差,约有一半50~60岁和60岁以上年龄段的失地农民不适应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