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降雨前后监测点形变量统计表》

《表1 降雨前后监测点形变量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GB-InSAR技术在边坡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图2可以得出,研究区边坡形变规模较大的区域为边坡上部,普遍发生较大的形变量,最大形变量可达-53.2mm,显示出明显的滑动现象;边坡中部整体形变较小,最大形变量为-32.3mm,总体上介于-8.3~-22.3mm,具有较明显的滑动现象;边坡下部较稳定,仅局部区域受降雨影响具有滑动趋势,形变量最大处可达-27.2mm。为了对比分析该边坡形变特征,在监测区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点进行分析,如图2中的P1、P2、P3、P4、P5、P6、P7监测点。P1点的最大形变量为-53.2mm,位于边坡上部的顶部区域,该区域由修建公路时产生的土壤组成,在降雨早期阶段形变量较大,降雨结束后形变量明显降低,说明该边坡的稳定性受降雨影响较大;P2点和P3点位于边坡上部的底部位置,即介于土壤与岩块、砂土组合的过渡部位,二者的形变量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其中P2点的形变量最大值为-47.6mm,P3点的形变量最大值-43.8mm,取二者的平均值-45.7mm作为该部位的最大形变量值,表明在监测期间边坡上部靠近底部一侧以平均速度-7.62mm/h向监测仪器方向滑动;P4点位于边坡中部,由岩石岩块和砂土组成,最大形变量为-32.3mm,相应的滑动速度为-5.38mm/h;P5点位于边坡中部底部,基于岩石岩块、砂土组合与基岩出露区的结合部位,最大形变量为-26.7mm,根据表1统计数据发现,该处形变受降雨影响较大,其发生形变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地表雨水的下渗作用,使得接触面之间的内摩擦力减小,诱发了边坡形变;P6和P7点位于边坡下部,根据图2显示,边坡下部总体相对稳定,但是在下部右侧区域具有形变显示,其形变量分别为-24.3mm和-24.8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