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青藏高原10Be年代与恢复后年代结果对比》

《表3 青藏高原10Be年代与恢复后年代结果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他念他翁山中段仁措湖地区花岗岩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研究及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作为TCN年代矫正指标:结合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和TCN测年理论(Lal,1991,Bierman,1994,Nishiizumi et al,1991),根据Lal(1991)提出的地表岩石宇宙成因核素累计量方程,通过引入风化晕侵蚀过程作为变量,对已知TCN测年年代数据样品进行风化晕侵蚀厚度恢复,并根据此厚度推演出TCN测年样品原始表面浓度。通过CRONUS-calc网络计算模型(Balco et al,2008),对恢复后的浓度进行年代重测定。参考Heyman(2014)按10Be年代数据分布位置将青藏高原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将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划分成9个区域,分别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青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中部、高原西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帕米尔高原西部及天山,本研究基于邢春雷(2017)收集和整理的国内外2001—2018年发表的近6000个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10Be年代数据进行年代恢复和至少侵蚀速率计算,共计收集了44个分布区域,其中详细记录TCN暴露测年采样环境(海拔高度、经纬度、采样厚度、样品遮蔽度)及测试参数(10Be浓度、测试标准、误差)的文献共计29篇。本文使用文献中10Be年代数据461个(表3)。样品类型包括:漂砾、基岩、小砾石、羊背石及冰碛垄表面碎屑沉积物,其中以漂砾为主(计算岩石侵蚀速率所需岩石密度、平均吸收自由程、暴露年代、衰变常数等参数均来自参考文献中对应的数据)。运用风化晕生长侵蚀模型结合TCN测年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Ⅰ)根据已有年代结果恢复出青藏高原冰川沉积物至少侵蚀速率,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至少侵蚀速率为(2.61±0.05)mm?ka-1、青藏高原东南部为(3.43±0.70)mm?ka-1、青藏高原中部为(3.42±0.34)mm?ka-1、喜马拉雅中部为(3.71±0.72)mm?ka-1、高原西部为(3.14±0.52)mm?ka-1、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为(3.36±0.67)mm?ka-1、帕米尔高原东部为(3.45±0.59)mm?ka-1、帕米尔高原西部为(3.11±0.41)mm?ka-1及天山为(3.63±0.53)mm?ka-1,(Ⅱ)恢复后,整个青藏高原的冰川年代结果平均提高了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