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PA X15:首款支持WiGig的平板电脑?

对于KUPA这个平牌的平板电脑可能大家还不太熟悉,笔者也只是之前看见过它们的网络广告,只把它当作普通商家的产品对待。可巧方才看见一份报道在介绍KUPA X15平板电脑如何强大的时候居然在配置介绍里面发现它还支持WiGig无线技术(WiGig是什么)。

而且还是基于X86架构的平板电脑,这就意味着采用了性能强劲的英特尔处理器。而且在国外似乎还是蛮受欢迎的,可见它们再平板电脑的设计上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可我在中关村的对KUPA X15配置的详细描述的网络连接栏里并没有发现WiGig的身影。有些人也会把WiGig当作WiFi的一种,但我也没发现支持802.11ad的身影。难道是弄错了?可报道中有提到扩展模组的概念,我就猜想是不是和戴尔的那个支持WiGig的笔记本一样,是采用扩展模组的方式提供对WiGig功能的支持。

当然,目前KUPA X15还没有上市,这一切都等待上市之后便见分晓。如果果真,那么笔记本、平板电脑都支持WiGig了,下一个就轮到智能手机了,而谁会率先推出此功能的手机呢?我们拭目以待!

不要再纠结了:ARM与X86性能完全没有可比性

ARM与intel伴随着移动计算终端的迅速普及ARM处理器性能也在逐渐的提高,众多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啊都出来双核甚至四核的了(比如国产的华为海思K3V2),于是乎网上不少水军开始叫嚣所谓的ARM时代来临了,真的是这样么?难道X86已经穷途末路了?非也。

要看一个处理器的优劣就要考察这个处理器的整个过程,CPU执行的整个过程中最慢的那个环节确定其运行速度与效率。

CPU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提取,就是把指令提取到CPU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决定因素是内存带宽(CPU外频与总线带宽的乘积),在这个方面,ARM处理器据说还在攻克10GB/S大关(一说是刚刚攻克)而X86已经攻克了100GB/s了。也就是说假如ARM和X86处理器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同样的话X86的处理速度会是ARM的至少十倍。(相关延伸:干掉CPU?手机ARM处理器与X86 CPU处理器的不同特点

肯定现在有人会说ARM的指令发射速度比X86快(因为ARM一直这样宣传的),ARM指令短小精悍这是优点,但是也是最致命的缺点(后面会说),通常一个X86指令的长度不超过3-5个ARM指令的长度,也就是说即使X86全部都使用长指令发射速度也应该是ARM的1/3到1/5更何况X86也有很多短指令。考虑到现在内存带宽上X86占据10倍以上的优势X86的运行速度也应该是ARM的至少两倍。

此外就是指令长度并不完全决定发射速度,不是说指令长度时三倍发射时间就是3倍,中间有很长的时间是指令间隙,所以紧靠指令短小来提高速度是不可能超过x86的。

但是仅仅看第一环节还是不行的,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环节,就是解码过程。解码过程也是ARM粉丝们攻击X86的地方。说解码就先说说二者的指令集吧。ARM指令集是精简后的RISC精简指令集,而X86的是CISC复杂指令集。打个比方,RISC就是训练一直军队时,直接告诉他们,“拿起枪,上好子弹,冲过去”三个指令,而CISC就是告诉他们“冲锋”,直观上看CISC反而更简单是吧。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CISC复杂复杂在对“冲锋”的执行上,使用CISC指令的前提是你的军队经过足够的训练已经明白了冲锋这个概念,这个训练就是CPU的复杂度。假如现在要撤退怎么办呢,CISC就必须再训练一个指令是“撤退”而RISC只需要把最后的冲过去换成“快回来”就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RISC更合理。

现在的X86实际上不能说是CISC因为它也把CISC指令拆分成好几段指令来执行,这样效率就很高了,而且CISC最大的有点是复杂指令执行的速度远比RISC快(RISC要执行好多简单指令来堆积成一个复杂指令)而现在电脑执行的指令中复杂指令远远高于简单指令,随着编程技术和编程语言的提高这类复杂指令会更多,因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应用程序的体积和响应时间。而RISC的特点是什么呢,适合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并行计算,所以在大型机和服务器上用的很多,但是在个人计算机上非常不给力。

一个CISC指令通常需要至少3个RISC来堆砌,所以CISC的运行速度大概是是ARM的3倍,这还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然CISC效率没有RISC高,但是在现在的X86平台下表现还不明显。

第三个环节就是执行,执行效率高的处理器肯定效率高。直观的来看,ARM现在还在攻克1080p视频的软解(CPU解码)问题(据说已经能播放了),而早3年前core架构的处理器就能以10倍速度实现1080p视频解码,这就是效率的差距。

最后一个是写入速度,这是CPU最后的工作环节,很多人说ARM寄存器数量多,所以速度快,这也是基本过时的看法了。ARM寄存器多,可惜现在内存速度和寄存器速度相比已经差不多了,寄存器多反而说明ARM在结构上有待提高,因为寄存器可是很贵的哦。

最最后一点就是个人的一点看法ARM的优势在低功耗而不是性能,2000毫安时的电池就能让ARM工作十几个小时这是X86比不来的,但是X86超高的性能也绝对是ARM学不来的,所以呢,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如果ARM加上intel指令集去装Windows,那完全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同样X86在移动平台上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是intel有这个星球上最强悍的半导体技术atom凌动根本就不会出现,而且凌动的表现也确实说明了X86在功耗上的劣势,不过毕竟intel技术很逆天的,凌动多多少少也算是成功了吧。

以后别动不动就说我手机什么双核1.6的,比你电脑都强之类的,要知道1G主频的赛扬都能流畅解码720p视频,1.6双核ARM解码时那CPU使用率……

干掉CPU?手机ARM处理器与X86 CPU处理器的不同特点

最近ARM处理器或者说ARM架构的处理器很是火爆(受益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火爆),网上不少人都在语言微处理器将进入ARM处理器时代,但是我个人感觉现在说这样的话还为时尚早。本文中心点:ARM对比CPUARM与X86不同intel手机处理器

首先,ARM处理器的优点:使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每条指令的长度都一样,这样就保证处理器在每个时钟周期都能执行固定数量的指令,避免了过长的指令“堵塞”CPU的现象。ARM使用了相对简单和单一的内存寻址技术,避免了寻址问题的复杂化,同时精简的指令集和简单的寻址技术也有效的降低了CPU功率,降低了能耗。从这种观点来看ARM处理器是很不错的未来微处理器方向。(MTOOU.INFO:下图为苹果iPad平板电脑所采用的A5处理器也是基于ARM)

win8下运行不就行了?实际上,这是ARM的一个严重瓶颈,ARM处理器指令集精简之后导致可执行文件庞大,代码复杂,与高级语言兼容性差等问题,很多基于ARM的软件不得不使用ARM指令集来编写,导致软件通用性下降。而ARM精简指令集不能向下兼容会导致新的处理器问世之后现有软件要重新编译,部分代码甚至要重写,这对软件开发商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而x86处理器就没有这种问题。(MTOOU:英特尔Medfiled X86 CPU与ARM处理器的跑分对比评测(来自:Sunspider Javascript的跑分),基于X86的Medfield在性能上领先所有类型的ARM处理器)

64位架构(已经公布有64位架构,但是没有商业产品),而64位架构的速度要明显快于32位架构,所以在技术上ARM并不领先。

我个人的看法是CPU指令集经过大量的杂化之后必然会简单化,但是应该不会简单到ARM这个程度的指令集,应该介于RISC精简指令集和CISC复杂指令集之间,而架构上应该能够延续SSE等常用指令集的基本功能以保证现有软件的兼容性。在扩展性上应该保持与高等编程语言的兼容,保持兼容性和开发的简易性。相对于处理器大发展趋势来看,ARM处理器应该是出于剑走偏锋的状态,可以给于x86一次威胁却终将难以构成毁灭性打击。(Android手机双核是什么意思——与电脑CPU的不同

PS:即说intel的处理器以i经开始向ARM靠拢了,但不是放弃X86(某些ARM迷们大呼intel放弃了x86转投ARM),intel的转变更多的是借鉴意义明显,吸取了ARM部分理念之后的intel想必能推出超越i7的超级NB处理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