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Windows系统跨平台移动,依然是Linux好

朋友买了个笔记本电脑,无光驱类似于上网本,虽然电脑城的那帮人弄一个什么GHOST XP系统就搞定了,但是我突然有兴趣研究一下在不动用光驱的情况下,能不能安装一个纯净的系统。

Windows与Linux
Windows与Linux

结果我很失望,无论是借助于grub来引导XP安装ISO,还是通过启动PE系统来安装,最后总是失败,或者不如意。也突然的发现,很多年前的用过的纯DOS方式下安装XP(DOS下用smartdrv驱动,运行I386/WINNT脚本)已经失效了,或者说,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机器了,AHCI模式下的不顶用,甚至调成IDE模式,也是失败,这倒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我是一向不喜欢用GHOST类型的系统的,甚至于我不喜欢用别人处理过的安装盘,比如什么深度,或者什么雨林木风,也许是个性使然吧,系统安装盘这东西,别人动过了,就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了,有一个比方可以很好的形容这个问题,但是说出来会得罪人的,大家心里知道就好了)

网上看了一下GHOST XP的制作教程,要用到的工具少说也要四五个,长长的制作说明,没有心思去用心的研究,因为我不会用,而我提到的那位老兄,如果需要的话,我只能在网上找个现成的GHOST版XP来对付了,反正他是不会注重系统纯不纯的。

http://mtoou.info/windows-linux-kuapingtai/ 电脑技术知识

windows、Linux/Unix及厂商OEM系统备份的对比

windows系统备份

电脑在Windows下常用的Ghost类备份系统,需要DOS或者WinPE下操作(现在有很多一键GHOST的壳,所以,进入DOS或者PE不再是难点,也不需要用户有多少准备),缺点是,恢复的时候目标分区不能小于原始备份分区的大小,否则出错。

(仅指异机恢复,或者本机的分区结构发生变动,网上的GHOST版系统,经过处理,可以避开这一限制,具体怎么处理,没有研究过,不知道)

Linux/Unix系统备份

Linux或者类似的类Unix系统的电脑,用TAR备份,是我认为最方便的,这个只是一个打包程序,所以,恢复的时候,目标分区的大小和文件系统可以和原始备份分区不一致,只需恢复后适当修改/etc/fstab和GRUB的启动项即可,缺点是只适用于类Unix系统。

OEM厂商系统备份

OEM厂商自有的OKR(One Key Recovery)程序,好处是操作方便,这类的系统,一般在电脑上带有一个按键以进入OKR系统,图形界面提示,可以说一学就会,缺点是占用空间(一个远大于系统GHOST体积的EISA分区),错误的分区表操作可以导致EISA分区受损或丢失,导致OKR系统失效。

(现在一般都是分区工具可见的EISA分区,对于会操作的人,完全可以释放这一部分的分区,以前Lenovo采用过HPA类分区,这类分区通常的分区工具不可见,需要专门的工具来释放,相当麻烦)

本文作者:Alpha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mtoou.info/windows-linux-beifen/

详解用tar备份Linux系统的方法及与Clonezilla备份的优缺点

先说说Clonezilla备份Linux系统

现在Linux系统下的备份工具极多,我这前用的是Clonezilla,但是还是有一些限制的:

  1. 它会记录你备份的分区在分区表中的归属,比如我备份的是sda6,如果我恢复到别的机器的sda7分区上,会出现错误提示,无法恢复。当然,这个可以通过把备份文件改名来避过,问题不大。
  2. 重要的问题,如果你备份的原始分区是10GB,以后恢复的目标分区是8GB,那就不能恢复,提示partclone要加上“-C”参数来跳过这个容量检查,可是,Clonezilla是一组shell文件的命令集,它是中间调用的partclone,所以,这个参数加起来很困难,至少我是没有搞定。

tar备份系统的优点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到了用tar来备份系统,这个是从Unix时代就有的通用办法,基本上是一切通吃的,基本上的优点有以下:

  1. 避过上面Clonezilla的缺点二,不会有容量检查的问题,当然,要人为的确定恢复的时候不会出现分区空间不够的问题。
  2. 分区格式可变化,用Clonezilla的话,源分区是什么格式,目前分区就是什么格式,如果源是ext4的,突然你想把目标改成reiserfs,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用tar备份,就可以做到,因为tar本质只是打包和解包文件,并不会关注分区的文件系统的格式,当然,前提是,在解包前,目标分区你要先格式化好。

tar备份Linux系统的缺点

  1. 需要一个LiveCD,或者任一种引导到一个基本CLI模式Linux系统的方式,因为需要运行tar及对目标分区进行格式化,但这个基本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不算大问题。
  2. 速度,Clonezilla备份我的ARCH+KDE系统,大概只需要5分钟,从生成的文件看,也是一个.gz文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用tar备份一样的系统,要打包半个小时左右,速度差很多,但好在一般打包都是一次,解包才是多次,而解包速度tar和Clonezilla是差不多的。

下面说正题:tar备份Linux系统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引导到基本Linux系统,可用LiveCD,我个人用是grub4dos引导U盘上的archboot ISO镜像。

、将源分区挂到系统的一个目录下,一般是/mnt,至少我选的是这个。

、在/mnt下执行“;tar jcvpf backup.tar.bz2 ./ –exclude=files”,其中backup.tar.bz2是备份文件的名字,–exclude=files是要排除的文件及文件夹,要施加多次–exclude=参数,具体要排除的文件及目录如下:

  1. /mnt/*,当然,也可以直接的排除/mnt目录,这个无所谓
  2. /proc/*,这个和网上说的直接排除/proc目录不同,我试了一下,如果直接排除了目录,会影响ARCH的启动,其他发行版不知
  3. /sys/*,同上,建议把目录留下
  4. /tmp/*,这个可以直接排除/tmp目录,但是还是觉得留下目录,排除目录下的东西比较好
  5. /opt,这个直接排除目录就行了,反正如果有东西要装在/opt下,目录不存在的话,会自己创建的
  6. /media/*,这个排除目录还是目录下的内容其实无所谓
  7. /var下的一些东西,这个/var不能完全排除,但是这个目录下的一些log和缓存可以排除,具体的自己选,对于各发行版,备份前记得用各自的命令把软件包缓存清一下,不然……
  8. 备份文件本身,这个比较傻,但tar的确是这样做的,因为你备份了当前目录下的东西,而备份文件又是在当前目录下,所以,它会把自己也加进去,这个,不知道说什么好。

、解包,这个是恢复系统的时候用的,没什么好说的,简单的tar解包指令就行了,目录分区先格式化好,然后挂载到某处,直接解包就行了。

作者:Alpha—转载、复制请保留本文地址http://mtoou.info/tar-clonezille-linuxxitongbe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