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伪装成一个计算机(通信)专家

改编自网上的神贴,本来想写成怎么伪装成计算机专家,后来发现例子里一堆通信学的……于是改了个能涵盖计算机和通信两门学科的……名字以下正文:

来,告诉我,你喜欢哪些计算机专家?沃兹尼亚克?你也太庸俗了!斯托林斯?天哪,这年头谁还不知道《数据与计算机通信》!

没错,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都过时了,在21世纪,要把自己伪装成新一代的计算机学家,你应该喜欢的人是比尔·乔伊(Bill Joy)(“乔伊当年不过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写个操作系统,就在三天里写了个自己的Unix, 也就是BSD的前身”)、艾斯赫尔.戴赫斯特拉(Edsger Dijkstra)(“我记得他和他老婆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咖啡厅的阳台上晒太阳喝咖啡,突然就把Dijkstra算法想出来乐”)或者是托尼.霍尔(Tony Hoare)爵士(“英国计算机专家们的贡献一直被忽视了!唉,人们总是被美国那些夸夸其谈的工程师给蒙蔽而忽略了快速算法研究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家 Bill Joy

如果你想要在和别人谈话时把自己变成一个与众不同、格调高雅的计算机专家,我们强烈建议,一定要记住以下有关名词:

计算机专家

记住,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要和信息熵一起说出来,高德纳(Donald E. Knuth)与编程的艺术是亲家,而阿兰.图灵(Alan Turing)与人工智能是命中注定的情人。

考虑到这篇文章面向的读者是中国人,我们还建议你背熟下面这段话:“其实反恐精英玩家/Quake引擎使用者一直深深地忽视了约翰.卡马克(John Carmack)和他具有时代意义的《雷神之锤》,你知道么,其实3D加速卡在当时人们眼里还只是一个可笑的空想而已,只有卡马克对自己的3D技术的威力深信不疑!”卡马克是谁?别担心,只要你的同伴也看过这篇文章,就不会问出这么愚蠢的问题。

计算机学术语

时刻提醒自己,你从不说“CPU”,你更喜欢根据位宽的不同用80C52或者8086/8088甚至GODSON;你不使用“信号不好”这样大众化的字眼,反之,你的口头禅是“信道容量”和“奈奎斯特带宽”(“不考虑系统复杂度的话,数字信号音响怎么都没有模拟信号音响效果好!”——记住,在任何时刻这句话都是对的)。

你从不说“内存有XXXGB”或者是“你的电脑是32位的操作系统”,你应该用的词句是“这个RAM有24位地址线最多寻址2的24次方”以及“你这台计算机只对应4GB的寻址范围,换一个对应16 Exabyte的寻址范围的吧”。

此外,为了保持住高贵的、真正的计算机专家气质,你不应该喜欢:任何有中国名字的计算机专家,除了邓中翰或姚期智,当然,我们更建议你使用Andrew Chi-Chih Yao来称呼后者。博客日访问量超过5000的计算机方面博客,包括但不限于李开复、李彦宏、微软研究院(穆童博客MTOOU.INFO不是么?)。流行的大学计算机学教材的作者,比如克尼汉、艾伯森以及科曼。那些在媒体上大出风头(本文作者愿意以安德斯·海尔斯的名义发誓,我不是出于嫉妒才这样说的)的所谓计算机专家,比尔盖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反,你最好喜欢:一个非西方或非传统意义学术界的计算机专家,例如“嘿,你知道TJ大学的HYH吗?他在上个月的一个讨论会中提出了对无线计算机理论的一个新的见解”,或者是“我不明白人们为什么一直忽视好莱坞的贡献,20世纪40年代著名女明星海蒂.拉玛(Hedy Lamarr)在扩展频谱(spread spectrum)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完全配得上图灵奖,我们现在能用WIFI或手机都得感谢这位美女”。放心吧,没有人会关心TJU或者好莱坞美女究竟在哪儿,你只需要引起别人崇拜的目光就行了。

要不然,一个死了>=0.2年以上的计算机专家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高登.摩尔(Gordon Moore)、西蒙.克雷或者丹尼斯.里奇(冯.诺依曼和帕斯卡太出名了,当然不在此列)。在这个时候,你不需要对他们的理论作出评论(因为“太陈旧了”,实际上你也根本不知道),那么,讲一点八卦和趣事就自然可以使谈话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比如“嘿你知道么,冯.诺依曼临死的时候床周围全是米国的头头,你猜他们在干吗??在听冯大人讲纳什均衡如何应用于和苏联对抗,事实证明后来美苏两国冷战的格局完全符合冯大人临死前的分析。”

万一,万一你遇到了真正的计算机学者,不要慌张!记住,正如刚刚所说的,先狠狠地骂一句数字音响那令你无法忍受的量化失真度(你的同伴一定会表示赞同,这就为你整理思路赢得了时间),接着,你可以再痛骂一遍当今人们对软件编程的偏爱而严重忽视了作为基础的硬件(你的同伴会再次表示赞同,并开始和你一起痛骂钱包大大滴的软件开发者),然后,在无意中愤愤地表示“我觉得高级语言的引入已经毁了计算机学这个学科”之后,你可以用“云计算至少在目前来看,亟待解决难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这一严重隐患”来结束这个话题,毕竟每个人都知道这是必然的趋势——当然了,至今仍没有人知道该怎样去做。

相信我,读到了这里,你已经成为一个卓越的计算机专家了。(文:十分之一神仙 )

小米手机质量怎么样?详细上手评测告诉你

经过近半个月艰难的等待,今天上午小米手机终于被送到了我手里。邮包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却异常的扎实硬朗。外包装上带有小米logo的封条显得异常的显眼,在回寝室的路上我特地把logo露在外面,想象着路上会不会遇上手机发烧友能一眼认出小米的logo,并激动地前来询问,结果我发现自己有点神经质了。回到寝室,我迫不及待地拆开邮包,取出手机,然后立即投入测试。以下是我折腾半天后的一点感受,对比部分仅代表个人观点。

外观

一如雷总所说,这部号称“没有设计”的Android原生系统?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尝试去开启。即使真能自由切换系统,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意义。自从使用过miui系统后,我对原生系统和其他第三方系统都失去了兴趣。小白必看:Android手机硬件及软件系统介绍

屏幕

小米手机屏幕的尺寸与我之前使用的三星I9000相同,都是4.0寸。但我觉得小米手机的持握感要优于i9000。

小米手机评测点评,4寸防眩光大尺寸屏幕

这得归功于小米手机采用的16:9的超宽屏,手机的宽度要比i9000窄不少(使用I9000的时候一直带着保护壳),这样我一只手便能够轻松操控手机。受限于屏幕材质,小米手机屏幕的色彩饱和度要比i9000逊色一些,但比同样采用TFT材质的戴妃又要好不少,处于中上水平吧。手机屏幕4.3英寸是多大

电池

在使用过的十多部安卓手机中,只感觉戴妃的电池稍微给力一些,但也很难摆脱一天一冲的命运。尽管雷总说小米手机配备的1930mA的电池能够保证我们正常使用两天,但真是这样吗?还是因人而异吧,反正我是不抱希望。下午同学切换不同的游戏玩了一个半小时,手机消耗了23%的电量,为此我想到了“TechMessager”的一句很中肯的评价:一天随便玩,两天甭想。延伸:Android智能手机省电指南——让你的电池更耐用

摄像头

小米手机配备的是800万像素的摄像头,带一个LED闪光灯,采用了F2.4大光圈。我在室内弱光下测试了一下,发现摄像头的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在系统默认值的情况下摄像头对噪点控制还是很不错的,拍出的照片很清晰,响应速度也是相当的迅速。

小米手机摄像头拍照怎么样?

但摄像头曝光过度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夜间灯光照射的地方想要拍出高质量的照片还是需要下点功夫的。视频录制我并没有完整地尝试,但还是发现在弱光下帧数不高,移动的物体会有比较明显的拖影,不知道能不能解决。延伸:摄像头拍照好的智能手机

听筒和外放

小米手机的听筒同样有防尘网保护。听筒的声音浑厚有力,开到最大声的话在室外嘈杂的地方接电话应该也没问题。这点要比我之前用的i9000好很多。外放的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只想强调的是音量开到最大也不会破音。

软件跑分

软件跑分是我最热衷的环节了,对于我这样的发烧级手机用户来说,强大的硬件才是王道,而软件跑分的成绩能最直观地反应一部手机的硬件是否强大。在这个环节上,小米手机让我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感。在没有加装第三方软件的情况下,小米拿到了6291分,紧随三星Galaxy Note和Galaxy SII之后,处在第一梯队,分数非常接近。尽管小米采用的是主频为1.5GHz的高通MSM8260双核处理器,集成了Adreno220显示模块,但毕竟MSM8260采用的是A8的内核,与采用A9内核的三星Exynos4210双核处理器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因此跑分成绩落后于这两款手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延伸:Android手机双核是什么意思,与电脑CPU的不同

软件和游戏

软件跑分毕竟只是一个参考,最重要的还是使用体验。因此跑完分,我便一口气往手机里装了七十多款软件和游戏,其中不乏都市赛车6、极品飞车14、鹰击长空等大游戏,在我不停地在软件和游戏中切换的情况下,手机也没有出现丝毫的卡顿现象,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小米手机强大的硬件配置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有力体现。

散热

对于小米手机这样的高主频手机而言,散热绝对是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散热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手机硬件的寿命。小米手机在连续运行了90分钟的游戏后后盖有明显的温热感,但并不严重。然而寝室下午的室温只有7°C左右,要是再炎热的夏天手机是否也能有效地散热呢?但愿小米手机中的石墨散热材料真能起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总结

以上是我在使用小米手机不到一天时间的初体验和感想,也是应同学要求才发表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希望对有意向入手小米手机的同学朋友有参考价值。

补充问题:手机处于充电状态的时候去使用发现屏幕会出现明显的漂移现象,这应该是手机设计的一个小缺陷了。然后虫洞云查询软件无法使用,应该是系统的问题。

NoteBook笔记本电脑维修经验总结

总结一下近期NoteBook笔记本电脑维修一些感想:

  1. 笔记本不难修,和台式机也是一个道理。主要也是用排除法,替换法解决。
  2. express接口,但是问题是找不到这个接口的显卡。记得当年的nvidia和ati都有类似的产品,难道不产了?

另外对这个本本当初维修的时候被收了800感到挺冤枉的,说是维修了南桥。但是整个主板全买了才200多。明显被坑爹了~不过自己没有设备,也怪不得人,当是交学费吧。以后有机会还是要自己搞掂设备,然后折腾下,学下怎样测试和判定硬件问题。(文:菩提石 154503518)

免安装Oracle客户端PL/SQL连接

  1. 安装PL/SQL Developer,注意:如果是win7,不要安装在默认的C:\Program Files (x86)目录下,否则会报错。
  2. 下载instantclient-basic-win32-10.2.0.4.zip 32位的就行,不用下64位的
  3. 创建文件夹,比如D:\oracle_client,将下载的文件加压缩到此文件夹里.(如目录: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
  4. 在当前目录[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下,新建立两个文件sqlnet.ora和tnsnames.ora 然后再手动配置sqlnet.ora和tnsnames.ora
  5. 配置环境变量[两个]

TNS_ADMIN=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
NLS_LANG=AMERICAN_AMERICA.ZHS16GBK

否则出现:ORA-12154: TNS:could not resolve the connect identifier specified错误,如果之前安装了Oracle 又卸载,会遗留NLS_LANG=NA的键值。输入RegEdit打开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ORACLE.在右面找到NLS_LANG=NA并删除掉,否则会报ORA-12705: Cannot access NLS data files or invalid 错误。

6. 配置PL/SQL的Oracle连接参数:启动PL/SQL Developer,点击取消不要登录,在Tools\Perferences 下的Connection 配置Oracle_Home[Oracle主目录名]和OCI Library[OCI库]

Oracle主目录名: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
OCI库: D:\oracle_client\instantclient_10_2\oci.dll

7. 启动PL/SQL Developer即可实现不用安装Oracle客户端使用PL/SQL连接

7Stack让Windows 7拥有苹果堆栈极速弹出效果

Windows开始菜单的人机设计是基于文字列表的风格,感觉越来越不适应当今流行的图形化操作。为了讨好老用户,微软一直不对开始菜单作革命性的转变,本人感觉开始菜单的用户体验非常糟糕。基于windows开发的standalonestack I和II尝试做出类似MAC堆栈的弹出效果,但是缺点很明显,初次启动非常慢,再次启动其速度也略有迟滞感,用户体验不佳。毕竟windows的图形架构与苹果的差异很大,不可能做到苹果dock那样流畅,再者“堆栈”软件不是win原生,在效率方面不如开始菜单。最近新开发了基于win7堆栈软件7stack,启动速度超快,启动时占用大约10MB内存(与standalonestack 相似),关闭后迅速释放内存,不常驻内存,因此7stack全面超越了standalonestack ,能更好的让windows 7拥有苹果堆栈的极速弹出效果:

7Stack你的win7拥有如苹果堆栈的极速弹出效果
7stack设置

  1. 7Stack下载地址:http://alastria.com/software/7stacks/
  2. 把桌面次要的图标转移到一个文件夹2nd(随便起名字),最好是c盘以外的文件夹,避免重装系统后丢失。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图标还是建议放在桌面。在2nd文件夹下面再新建一个文件夹3rd,把次要且长年不用的图标转移到3rd下面。
  3. 双击软件图标“Create a new 7stack”创建一个新堆栈,弹出设置如下:7Stack设置方法图解“预设”如下:7Stack设置
  4. 把2nd图标的快捷方式固定在任务栏上,点击即可弹出堆栈。
总结:目前这个beta版还是存在一些bug,例如设置了grid(no text)居然图标旁边还显示文字!?总体来说7Stack这款能让windows 7系统实现苹果堆栈的极速弹出效果在功能上还是挺满意的。(BeMan)

如何卸载XP和Win7双系统

Win7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但兼容性等方面还是不如XP,因此许多人都装XP和Win7双系统,想用哪个系统时就用哪个,非常方便。不过,如果要卸载Win7时就有些麻烦了。删除Win7系统很简单,直接在XP系统中格式化PE来格式化Win7分区。但重启后,XP+Win7的双系统启动选择菜单依然存在,所以Win7还不算完全卸载。网上有许多介绍怎么卸载XP+Win7启动菜单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在运行里使用DOS命令,还要在光驱中插入Win7源盘,很麻烦。这里我为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在Win7中删除Win7启动菜单

Win7系统中右击我的电脑属性,在高级选项中,找到启动项管理,手动删除Win7的启动项,再将启动菜单停留时间设置为0,最后保存,这样就可以成功删除Win7启动菜单了。Win7系统的删除方法和前面讲的一样,在XPPE下格式化Win7分区就可以了。

XP下使用双系统启动菜单卸载工具UnNT6.xBoot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直接运行该工具,点击卸载,就可以了,傻瓜式操作。软件截图我就不上传了,大家可以自己去下载,找不到的可以联系我。(文:寻梦人 QQ:282627642)

Ubuntu11.10挂载ISO文件的方法

最近因为期末考试的关系要听一下英语教材的听力,由于学校发的光盘质量实在是不行我就自己压了一个iso镜像,可是拿到ubuntu下才发现没有什么虚拟光驱的东西。仔细的查询了一下ubuntu的教程才明白原来ubuntu可以直接挂载iso文件的,步骤如下:

  1. 在终端中输入:sudo mkdir /media/iso 在/media下生成一个iso文件夹(可以改名字)用来挂载iso文件
  2. 然后输入:sudo mount -o loop XXXX.iso /media/iso其中XXXXX是你的iso文件的名字,如果是中文或者有空格的话写成’xxx xxx.iso’的形式就可一了
  3. 然后打开计算机就可以看到一个新的光盘了,这就是刚刚挂载的iso镜像,和真的光盘一样使用。
  4. 卸载的方法:sudo umount /media/iso
如果以后不再挂载的话可以rmdir /media/iso,如果以后还要用的话可以留着。(文:幻儿)

如果大学没有电脑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大学是因为电脑而不快乐的。 小时候听爸爸说,他最怀念大学里的时光,他很多书都是在大学里读的。我爸爸是文革之后的第几批大学生,人们刚刚熬过了一个文化缺乏的时代。爸爸在大学里读完了他说是最重要的所有世界名著。还记得他感慨,若不是大学里有那么静的心思,那些个那么厚的人间喜剧啊,静静的顿河啊,又怎么看得完。 我的舅舅是一个商人,但他却弹得一手好吉他,吉他里的世界名曲他能一首一首的拿下。他曾说钢琴是乐器之王,小提琴是后,吉他就是公主,既是弦乐又能演奏出钢琴般动人的弦律。而他的吉他就是在大学里自学的。四年让自己从入门变成了一个高手。

买电脑,那这些可以,就变成肯定是其中之一了。(车劼子 343284201)

Ubuntu更新慢?下载速度加速技巧

Ubuntu安装过程中,一般的用户都会选择在线更新补丁。可是这个方法更新慢得很非常浪费时间。Ubuntu中国服务器在校园网、宽带等线路分布几台服务器,因此只要选对服务器,就可以快速更新系统。而初始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无法选择服务器,所以更新软件、下载语言包等过程漫长而又痛苦。那么怎么解决Ubuntu更新慢的问题呢?正确的做法是,断开网络来安装操作系统,然后再进入系统的桌面来更新。此时可以在软件源里面选择最快的服务器。具体操作如下:

  1. 在ubuntu桌面下,进入“软件中心”,点击菜单栏的“编辑软件源”
  2. “服务器”,选择“中国服务器”,测试哪一个服务器最快。从服务器的域名可以判断,服务器基本集中在某些高校和大型门户网站,经过测试后软件自动选择了一个最快的服务器。
  3. 进入“更新管理器”,更新系统。
注意:每一次网络线路的改变,为了保证Ubuntu更新速度最好重新进行一次对服务器的测试,以免更新速度慢下来。笔者留意到,ubuntu的更新有时非常快,有时很慢,终于明白秘诀在于这里。(文:BeMan QQ:397897666)

以色列新型平板输入法Snapkeys简介

以色列一家新兴的公司研发出专门针对平板电脑的输入法,用户很方便地使用双手的拇指进行操作。简单说来,该输入法就是四自由度的联想输入法,屏幕上有黄、紫、绿、蓝四色按键,每种颜色代表某一类的字母。分类的标准按照大写字母的象形来确定:

平板输入法Snapkeys

左手 黄类:大写字母的底部有一个支点。
紫类:大写字母整体上为圈圈形态。
右手 绿类:大写字母的底部有两个支点。
蓝类:大写字母的底部为一直线或者曲线。

输入一个单词“go”,先输入“g”的颜色键(按蓝键),然后输入“o”的颜色键(按紫键),软件根据常用单词联想出第一个备选词“so”并同时光标锁定在第一个字母:

平板输入法Snapkeys操作介绍

此时用户可以对第一个字母增加约束,按住屏幕中央弹出一个“米字”菜单,然后滑动手指到相应的相位确定第一个字母“g”

平板输入法Snapkeys操作详解

而第二个字母还处于自由状态,之后系统再猜想另一个备选单词,直到所有字母确定为止。这里由于单词简单,第一个字母确定了“g”后就出现“go”。按BK(Backspace退格)修改,按Sp(Space空格)确认输入的单词。

平板触控输入法

输入标点符号则按住颜色键不放,此时屏幕中央弹出一个符号小键盘,拖动另一只手的手指在“米字”菜单中选择标点。

点评

个人感觉该输入法类似于诺基亚手机的T9输入法,通过0-9键来联想拼音组合,再通过“*”键来选择拼音。它先进的地方在于糅合了联想输入法、鼠标手势、拓扑结构菜单等手段来使输入法变得形象化、简单化,使得键盘变成分布式,适应平板电脑的实际情况。但是缺点是用户要通过大写字母的象形来判断颜色分类,对于长期习惯小写字母的用户而言,反应速度上不去,适应期长,对于开发中文输入法而言,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说不定用户还是喜欢用QWERT键盘。(文:BeMan QQ:397897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