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求取 ⇩

第一章经络1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组成与命名1

一、经络的概念1

二、经络的组成1

三、经络的命名1

第二节十二经脉流注及分布规律2

一、十二经脉流注2

二、分布规律3

第三节经络的功能和应用3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3

二、经络的应用4

第四节十二经脉的分布循行5

一、手太阴肺经L5

二、手阳明大肠经Ll5

三、足阳明胃经S6

四、足太阴陴经Sp6

五、手少阴心经H7

六、手太阳小肠经Sl7

七、足太阳膀胱经B8

八、足少阴肾经K8

九、手厥阴心包经P8

十、手少阳三焦经TE9

十一、足少阳胆经G10

十二、足厥阴肝经Liv10

第五节奇经八脉的分布循行11

一、督脉GV11

二、任脉CV11

三、冲脉ChV11

四、带脉BV11

五、阳维脉YangLV12

六、阴维脉YinLV12

七、阳跷脉YangHV13

八、阴跷脉YinHV13

第二章腧穴14

第一节腧穴的定义和分类14

一、腧穴的定义14

二、腧穴的分类14

第二节腧穴的定位方法14

一、解剖标志定位法14

二、骨度分寸折量法14

三、手指同身寸法15

第三节特定穴16

一、五输穴16

二、原穴、络穴17

三、俞穴、募穴17

四、八脉交会穴18

五、八会穴18

六、郄穴18

七、下合穴19

第三章经穴分述20

第一节十四经穴分述20

一、手太阴肺经穴L(11穴)20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LI(20穴)22

三、足阳明胃经穴S(45穴)27

四、足太阴脾经穴Sp(21穴)36

五、手少阴心经穴H(9穴)40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SI(19穴)42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B(67穴)46

八、足少阴肾经穴K(27穴)60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P(9穴)65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TE(24穴)68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G(44穴)73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Liv(14穴)82

十三、任脉穴CV(24穴)85

十四、督脉穴GV(28穴)90

第二节经外奇穴96

一、头颈部奇穴Ex—HN96

二、胸腹部奇穴Ex—CA100

三、背部奇穴Ex—B102

四、上肢奇穴Ex—UE104

五、下肢奇穴Ex—LE107

第四章其他针法109

第一节头针疗法109

一、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和主治109

二、头针的操作方法111

三、注意事项112

第二节耳针疗法112

一、耳针疗法的优点112

二、耳廓表面的解剖名称112

三、耳穴的分布、定位和主治114

四、耳穴的探查法118

五、耳针的取穴原则118

六、耳针治疗方法119

七、耳针治疗的注意事项119

八、常见病症的耳针取穴119

第三节芒针疗法121

一、针具122

二、芒针刺法122

三、适用范围122

四、注意事项122

五、常见病的芒针治疗123

第四节三棱针疗法124

一、操作方法124

二、适应症与治疗124

三、注意事项125

第五章拔罐疗法126

一、火罐的种类126

二、拔罐的作用126

三、火罐的吸拔方法126

四、各种拔罐法及运用127

五、注意事项128

第六章刺灸法129

第一节针法基本知识129

一、针具129

二、针刺练习129

三、针刺手法130

第二节针刺异常情况处理及预防132

一、晕针132

二、滞针133

三、弯针133

四、断针133

五、血肿134

六、刺伤脏器134

第三节常用灸法及应用135

一、灸法的特点和作用135

二、常用的灸法135

三、灸法的适应范围及施灸程序136

第七章治疗总论138

第一节辨证大法138

一、八纲辨证138

二、腑腑经络辨证139

第二节取穴原则141

一、循经取穴141

二、局部取穴142

三、对症取穴142

四、按神经走行取穴142

第三节配穴原则142

一、前后配穴法142

二、表里配穴法142

三、上下配穴法143

四、左右配穴法143

五、远近配穴法143

第四节针灸处方143

一、针灸处方的内容143

二、针灸处方用穴的多少143

第五节 治疗时机与疗程各论145

第一章常见症状的针灸治疗145

一、头痛145

二、失眠145

三、眩晕146

附:美尼耳氏病146

四、晕车晕船146

五、晕厥147

六、尿失禁147

七、尿潴留147

八、呃逆148

附:顽固性呃逆148

九、腹泻148

十、腹痛149

十一、胃肠胀气149

十二、抽搐149

第二章神经科、内科系统疾病151

一、三叉神经痛(面痛)151

二、脑血管意外(中风)152

三、周围性面瘫155

四、癫痫(痫证)156

五、神经衰弱(失眠)157

六、血管性头痛(头痛)158

七、枕神经痛(太阳经头痛)160

八、肋间神经痛(胁肋痛)161

九、坐骨神经痛(痹证)162

十、股外侧皮神经炎(皮痹)163

十一、脑震荡后遗症164

十二、发作性睡病(多寐)164

十三、脊髓空洞症(痹证)165

十四、癔病(脏病)166

十五、心绞痛(胸痹)167

十六、阵发性心动过速(惊悸)168

十七、慢性胃炎(胃脘痛)169

十八、胃肠神经官能症(腹痛)170

十九、胃下垂(脾虚下陷)171

二十、便秘172

二十一、感冒173

二十二、单纯性甲状腺肿(瘿病)174

二十三、糖尿病(消渴)175

二十四、支气管哮喘(哮证)177

二十五、肾盂肾炎(淋证)178

二十六、慢性前列腺炎(淋证)179

二十七、遗精180

二十八、阳痿181

二十九、男性不育症182

三十、高血压病183

三十一、单纯性肥胖184

三十二、戒烟185

第三章外科、皮肤科疾病187

一、落枕187

二、急性乳腺炎(乳痈)188

三、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188

四、扭伤(伤筋)190

五、慢性腰肌劳损191

六、肋软骨炎191

七、腱鞘囊肿192

八、脱肛192

九、内痔193

十、鸡眼194

十一、胆囊炎、胆石症(胁痛)195

十二、肾与输尿管结石(石淋)196

十三、荨麻疹(风疹)196

十四、带状疱疹(缠腰火丹)197

十五、痤疮198

十六、神经性皮炎(摄领疮)199

十七、斑秃(油风)200

第四章妇儿科疾病202

一、月经失调202

二、痛经203

三、闭经204

四、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205

五、白带(带下)206

六、滞产206

七、缺乳(乳少)207

八、回乳208

九、子宫脱垂(阴挺)209

十、胎位不正210

十一、妊娠呕吐(妊娠恶阻)210

十二、产后尿潴留211

十三、人工流产综合反应212

十四、更年期综合症(绝经前后诸证)212

十五、小儿厌食213

十六、小儿呕吐214

十七、小儿腹泻215

十八、小儿遗尿216

十九、小儿夜啼216

二十、小儿流涎症217

二十一、小儿舞蹈病218

第五章五官科疾病219

一、麦粒肿(针眼)219

二、急性结膜炎(暴发火眼)220

三、近视220

四、青光眼(青风内障)221

五、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暴盲、青盲)222

六、色盲223

七、耳鸣、耳聋223

八、聋哑224

九、过敏性鼻炎225

十、慢性单纯性鼻炎226

十一、鼻出血(鼻衄)227

十二、急性扁桃体炎(乳娥)227

十三、咽部异物感(梅核气)228

十四、牙痛229

十五、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229

附录231

附一:穴名索引231

附二:病证与病名索引238

1994《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葛书翰等编著 1994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手册(1984 PDF版)
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手册
1984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  下( PDF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 下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精神病临床手册( PDF版)
中医精神病临床手册
沈阳军区;军医学校训练部第二一五医院
针灸临床学( PDF版)
针灸临床学
临床针灸学( PDF版)
临床针灸学
针灸临床治疗学( PDF版)
针灸临床治疗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资料汇编(1971 PDF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资料汇编
1971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  下(1996 PDF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临床全书 下
1996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概要(1997 PDF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概要
1997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外国国有企业管理与效率(1993 PDF版)
外国国有企业管理与效率
1993 北京:改革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1994 PDF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肿瘤内科学
1994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1989 PDF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
1989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病毒学(1999 PDF版)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病毒学
1999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中西医结合痔瘘临床证治(1962 PDF版)
中西医结合痔瘘临床证治
1962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手册(1980 PDF版)
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手册
1980 北京: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