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文学简史》
作者 | 谢常青著 编者 |
---|---|
出版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86 |
出版时间 | 1990(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1029027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933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㈠ 杜埃1
绪言1
目次1
序㈡ 黄展人5
第一章:香港新文学的萌发5
一、香港最初的华文刊物32
二、封建文化和复古卫道32
三、新旧交替的文学现象32
四、新文学裂土萌发32
五、新文学的青年作者32
第二章:抗战初的香港文坛32
六、辛勤的园丁茅盾87
第三章:皖南事变期的香港文坛87
九、反映在忧郁中觉醒的作品87
八、“文协香港分会”的诞生87
七、旗帜鲜明的《文艺阵地》87
十、蒲特、思慕、杜埃87
四、雨后春笋般的报刊杂志87
三、繁忙多彩的文艺活动87
二、抗战初期的文化中心87
一、悼念鲁迅先生的活动87
五、拓荒者许地山87
六、登上又一高峰的茅盾135
第四章:战后香港文学135
十、香港陷落前的写照135
九、《新儿童》——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135
八、“文通”——革命文艺青年的摇篮135
七、杨刚、萧红、夏衍135
五、海外宣传据点——《华商报》135
四、纪念鲁迅的活动135
三、“中国文化协进会”135
二、繁荣活跃的文坛135
一、文协香港分会135
一、战后香港文学的新任务184
二、站在民主运动前列的郭沫若、茅盾184
三、《华商报》和民主刊物184
四、万紫千红的文学作品184
五、战后形成艺术风格的作家184
六、文艺大众化与方言文学运动184
七、在民主运动中发展的“文通”184
后记184
1990《香港新文学简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常青著 1990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香港文学史
- 1997 厦门:鹭江出版社
-
- 香港文学发展
- 沈阳:辽海出版社
-
- 香港史新编
- 1997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 香港新贵
- 1992.05 明报出版社
-
- 香港新诗
- 1986 广州:花城出版社
-
- 香港法简论
-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香港史话
- 198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香港文学史
- 1999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香港史略
- 1988 北京:中流出版社
-
- 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
- 1997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香港野史
- 1997 北京:东方出版社
-
- 全国青年杂文选 1977-1984
- 198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 香港文学初探
- 1987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 我看香港文学
- 1995 获益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