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农牧区合作经济史料》求取 ⇩

目录1

第一编 农业合作化3

一、互助合作时期3

(一)互助组4

引导农民组织起来4

组织形式与发展规模6

阶级形势与民族地区互助合作政策9

整顿互助组10

互助组的成绩与作用12

发展互助组中的经验教训14

互助组时期的劳动模范16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

指导思想与办社原则19

初级社的具体政策22

初级社的试办与发展25

民族地区、未土改区及半农半牧区的初级社27

初级社的经营管理31

化隆县昂思多农业生产合作社章程33

初级社的收益分配35

初级社的优越性39

整顿巩固初级社41

典型农业生产合作社44

授奖模范合作社及模范工作者48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50

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50

升级并社的具体政策54

高级社的经营管理59

高级社的收益分配63

高级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68

整顿巩固高级社70

高级社的内外矛盾与风波73

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76

高级社后期的生产“大跃进”79

二、人民公社时期82

(一)公社化初期84

大办人民公社84

社队规模与管理体制87

所有制的改变与过渡94

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96

三包一奖和评工记分制度100

计划管理与财务制度103

大办公共食堂106

大开荒地110

反对“右倾机会主义”112

公社化后的农村形势115

严重的反差118

(二)三年调整121

纠正“共产风”121

整风整社126

批判“左”倾冒险128

贯彻“六十条”129

下放基本核算单位131

十项调整政策134

核算单位调整后生产的状况135

(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37

运动的序幕137

重估阶级斗争形势与重140

建阶级队伍140

未土改地区的民主革命补课145

全面社教的部署147

平安社教试点150

分期开展“四清”运动152

建立省贫协154

抓革命促生产156

(四)农村的文化大革命与农业学大寨156

“文革”期间农村经济158

政策的变化158

农业学大寨162

普及大寨县168

基本路线教育运动171

三、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74

(一)纠正错误落实政策175

(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77

分组作业定额计酬179

(三)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179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181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184

家庭承包与双层经营190

(四)改革人民公社体制197

(五)调整经济结构202

(六)发展商品经济207

(七)扶持贫困地区213

(八)第一步改革的成效217

(九)第二步改革的部署220

牧区的社会性质227

(一)牧业区合作化前的社会227

性质、经济基础及生产资料占有227

第二编 牧业合作社227

一、牧业区合作化前的社会及经济状况227

牧王、大喇嘛占有大量土地和牲畜228

(二)合作化前的“慎重稳进”方针和各项政策229

慎重稳进229

不十不分、不划阶级牧工231

牧王两利231

扶助贫苦牧民发展生产233

(三)牧业区的社会王义改造235

引导牧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37

二、畜牧业互助合作237

(一)团结互助组237

牧民固有的团结互助组238

巩固与提高239

(二)牧业合作社240

试办第一个牧业社240

试办工作的进展和问题241

停止发展整顿巩固247

十年规划250

实现牧业合作化251

海西、海北、海南三州基本251

牧业社内部制度252

典型牧业社258

兴海县灯塔牧业生产合作261

社试行章程(草案)261

(三)公私合营牧场265

指导思想与具体办法265

典型公私合营牧场269

三、牧业人民公社274

牧区首次划分阶级成份275

牧业大跃进275

(一)牧业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275

平息叛乱和反封建斗争277

人民公社化277

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280

大办公共食堂281

人民公社化中的失误282

(二)调整牧区政策和公社体制284

调整政策284

调整公社体制和分配政策289

形势显著好转,牲畜稳步回升293

对牧区阶级斗争形势的估量295

牧区社教的任务295

(三)牧区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95

牧区社教的政策297

五年试点和十年规划300

(四)畜牧业生产连续五年获丰收301

(五)牧区的“文化大革命”302

抓革命,促生产302

“文革”中的极“左”思潮303

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再次公开划分阶级成份304

“左”倾错误对畜牧业的破坏306

纠正“左”倾错误307

对牧业学大寨的部署310

(六)牧业学大寨310

茶卡现场会议311

总结经验,掀起牧业学大寨新高潮312

大寨式的县社313

坚持六条标准,普及大316

寨县316

牧区建设的方针和政策317

四、牧区经济体制改革321

(一)推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321

(二)牲畜作价归户,私有私养325

(三)固定草场使用权331

(四)改革人民公社体制334

(五)扶持发展“两户一体”336

(六)调整牧区产业结构337

(七)畜产品购销制度改革339

第三编 乡镇企业345

一、曲折历程345

(一)社办工业的兴起与发展345

农村副业345

全民办工业与大炼钢铁345

社办工业的提出346

社办工业的兴起348

“五匠”归队,手工业企业下放350

农村副业萎缩352

引导农民开展副业生产354

农村骨干副业的新发展359

(二)重新兴办社队企业359

发展“五小”工业359

建立管理机构,加强服务和指导360

社队企业重新起步360

川口公社的社队企业363

良教公社建窑挖煤363

立足农业办企业364

积累和分配366

(三)企业的经营管理366

实行亦工亦农制度366

企业管理368

(四)初期发展369

二、历史性的转折372

(一)重要决策372

开放集贸市场372

贯彻实施《十八条》373

解放思想,放宽政策376

实行轻税免税政策381

调整386

(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386

整顿388

发展389

关停多、并转少,产值下降391

扭转“滑坡”,产值增长394

(三)企业改革395

“五定一奖”395

专业联合396

专业承包、联产计酬、396

超产奖励396

(四)职工培训402

收入过亿403

(五)五年发展403

主要指标增减404

三、新时期的发展405

(一)乡镇企业的大发展405

确立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405

实行“四服务”方针407

调整农村牧区产业结构407

扶持“两户”409

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办企业410

发展个体运输业411

城乡集市贸易管理411

开采小矿兴办采矿业413

扩大城乡协作和交流414

发展联办、户办企业415

(二)深化改革417

建立完善承包责任制417

实行政企分开,折股联营419

建筑业的改革420

发展乡镇企业若干规定421

放宽金融和税收政策424

“六五”成就426

(三)成就与展望426

行业发展427

突破千万元的州县(区)432

突破百万元的乡(镇)433

科技进步434

川口镇今昔438

良教乡的变化439

差距与展望440

(一)组建领导机构发展供销合作社445

供销社的使命与任务445

一、供销社的组建与发展445

第四编 供销合作社445

组建领导机构发展供销合作社446

牧业区发展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中整顿、巩固、提高452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章程(草案)455

(二)开展购销业务加强城乡交流459

加强城乡交流支援农牧业生产459

加强收购供应组织抗灾自救462

(三)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供销合作社464

做好供销工作支援农业合作化464

供销合作社经营业务的调整466

农村市场与改造政策467

(四)对农村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467

改造私商的组织形式471

改造方案与实施结果472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供销合作社475

(一)从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475

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合并475

合并后的利与弊477

(二)下放经营管理体制478

“两放”、“三统”、“一包”479

“四社合一”479

(三)时关时开的农村集市贸易480

(四)大购大销及其损失482

“大跃进”中的大购大销482

开展“三清”工作484

(五)开展整风反“右”倾十争486

(六)收购政策487

统购派购议购487

奖售与换购489

(七)凭票证供应商品494

(八)“文革”中的供销社495

十、批、改495

贫下中农管理农村商业496

学大庆学大寨498

一、供销社的体制改革501

(一)体制改革501

扩大企业自主权501

恢复合作商业性质504

恢复民王办社传统原试点506

全面改革509

扩大经营范围与服务领域510

缩小统派购范围扩大议购议销513

(二)恢复发展集体、个体商业515

(三)恢复农村集市贸易518

第五编 信用合作社527

一、初创时期的信用互助合作527

(一)解放初期农村牧区的借贷527

农户收支和借贷扶况527

高利贷活动的形式和特点528

提倡民间公平自由借贷529

(二)信用合作的创建与发展531

信用互助组的筹建531

最早试办的民和县官亭信用社533

青海省首届信用合作代表会议534

发展信用合作社的指导思想535

整顿巩固和普遍发展537

信用合作组织的作用542

(三)义仓转入信用社543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信用合作组织546

(一)人民公社化中对信用社体制的改组546

银行营业所、信用社合并,建立信用部546

信用资金融通义仓转社中的问题和处理办法551

收回农村银行机构,恢复553

农村信用合作社553

(二)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553

信用社的全面整顿554

核桃庄大队试建信用站558

(三)清理豁免1961年以前农业贷款559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信用社560

信用社的十、批、改561

支农扶贫与积聚资金563

“双学”运动565

开展整顿和内部“三清”567

(五)营业所、信用社合署力公568

(二)改革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572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572

三、农村改革时期后用合作社的改革572

(三)试行经营承包责任制575

(四)改“?力”力民办577

恢复“三性”577

扩股分红,增强群众性581

实行浮动利率,增强经营活力582

扩大贷款范围,扶持商品583

生产583

对信用社放权,实行独立经营585

建立县信用合作联社改革成政589

(五)检查帐务财务,加强经营管理592

(六)改革以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595

四、社务、业务和财务管理598

(一)民正管理制度598

初建阶段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598

信用社机构下放和恢复时的民王管理形式599

贫下中农管理组织599

体制改革中恢复建二社员代表大会和理、监事委员会制度600

(二)干部管理和职工工资福利待遇600

全省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600

基层信用社试行“亦工亦农”制度602

信用社职工由银行统管604

劳动制度改革605

(三)业务范围与利率605

业务范围的规定利率606

(四)财务管理607

计划管理607

资金管理608

财产管理610

费用管理611

(五)亏损补贴力去611

(六)盈余分配与股金分红613

(七)经济核算办法615

(八)重要统计资料618

表1 青海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组织分布情况表618

表2 青每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业务状况表619

表3 青每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历年存款业务情况表620

表4 青海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历年放款业务情况表621

表5 青海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储蓄、存款利率变动表622

表6 青海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各项贷款利率变动表623

表7 青海省农村(牧区)信用合作社向银行转存款、贷款利率变动表625

青海省农牧区合作经济纪事629

编后647

1993《青海农牧区合作经济史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牛宏瑞统编;《青海农牧区合作经济史料》编辑委员会编 1993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农村合作经济(1997 PDF版)
农村合作经济
1997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丛书)( PDF版)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丛书)
农村经济及合作(1934 PDF版)
农村经济及合作
1934
宁夏农业合作经济史料  上册(1988 PDF版)
宁夏农业合作经济史料 上册
1988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一辑(1987 PDF版)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一辑
1987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续编)(1992年10月第1版 PDF版)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续编)
1992年10月第1版 广西人民出版社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下(1988 PDF版)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下
198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上(1988 PDF版)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上
198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下(1988 PDF版)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下
198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农村牧区经济探讨(1999 PDF版)
农村牧区经济探讨
1999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4辑(1989 PDF版)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4辑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上(1988 PDF版)
广西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上
1988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贵州农业合作经济史料  第3辑(1988 PDF版)
贵州农业合作经济史料 第3辑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2辑(1988 PDF版)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 第2辑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史(1980 PDF版)
青海畜牧业经济发展史
1980 青海省畜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