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优化论 中国经济增长若干问题研究》
作者 | 李华著 编者 |
---|---|
出版 |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01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103676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8866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1.导言1
1.1经济增长与增长优化2
1.1-1 概念的界定:经济增长2
1.1-2 现实的要求:增长优化6
1.2 优化经济增长的标准和原则10
1.2-1 优化经济增长的标准10
1.2-2 优化经济增长的原则20
1.3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体系结构23
1.3-1 研究方法23
1.3-2 章节安排26
2.优化经济增长的理论思路28
2.1经济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及其途径的选择28
2.1-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28
2.1-2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31
2.1-3 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32
2.2 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34
2.2-1 索洛对技术进步余值的估计35
2.2-2 肯德里克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36
2.2-3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类37
2.2-4 库兹涅茨对现代经济增长特征性因素的研究38
2.3 经济最优增长理论40
2.3-1 资本积累的黄金准则41
2.3-2 最优增长模型43
2.4 经济周期理论46
2.4-1 卡尔多的非线性动态周期模型46
2.4-2 萨缪尔森的线性乘数-加速数周期模型48
2.4-3 希克斯的非线性动态增长周期模型50
2.5-1 罗默的收益递增型增长模式52
2.5 新经济增长理论52
2.5-2 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增长模式53
2.5-3 斯科特的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模式55
2.6 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56
2.6-1 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56
2.6-2 经济增长的总量模型58
2.7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60
2.7-1 卡莱茨基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61
2.7-2 科尔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63
3.要素投入与增长优化67
3.1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67
3.1-1 指标的确定与数据处理68
3.1-2 模型的选择与参数估计70
3.1-3 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国际比较71
3.2-1 资本形成的意义76
3.2 资本形成与合理投资率的确定76
3.2-2 合理投资率的确定78
3.2-3 资本形成机制的调整与完善85
3.3 国外资金的有效利用88
3.3-1 “两缺口”模型及其应用89
3.3-2 借用外资的偿还能力和适度规模93
3.3-3 外商直接投资的正负效应及治理对策97
3.4 劳动力的供给、需求与充分就业水平102
3.4-1 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103
3.4-2 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分析106
3.4-3 实现充分就业的途径109
3.5 劳动力素质与人力资本开发114
3.5-1 劳动力素质的“产出效应”和“替代效应”115
3.5-2 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其成因118
3.5-3 人力资本开发的对策122
3.6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123
3.6-1 技术进步的意义及其作用特征124
3.6-2 科技发展战略模式与我国的选择128
3.6-3 技术进步中的问题与自主创新机制的形成133
4.结构转换与增长优化140
4.1结构转换效应与产业协调标准140
4.1-1 结构转换的“增长效应”141
4.1-2 平衡增长与非平均增长145
4.1-3 产业协调的多维标准149
4.2 结构转换的总体考察与评价152
4.2-1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走向153
4.2-2 中国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变动分析157
4.2-3 中国三次产业就业构成变动分析160
4.2-4 中国工业产值构成变动分析163
4.3 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及其解决途径166
4.3-1 基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制约167
4.3-2 基础产业“瓶颈”生成的基本动因170
4.3-3 消除“瓶颈”的对策选择173
4.4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结构成长178
4.4-1 主导产业及其在结构成长中的作用179
4.4-2 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与约束条件182
4.4-3 主导产业优先排序模型189
4.4-4 主导产业的发展对策193
4.5 区域产业分工与非协调均衡发展195
4.5-1 区域分工的影响因素与形成条件195
4.5-2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及其利弊分析199
4.5-3 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的原则203
5.1 经济波动的含义、类型及其度量指标208
5.经济波动与增长优化208
5.1-1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209
5.1-2 正常波动与超常波动212
5.1-3 经济波动指标与变量的选择214
5.2 总产出波动分析216
5.2-1 总产出增长率的周期性波动217
5.2-2 总产出波动指数的周期性变化223
5.2-3 总产出波动的部门分解228
5.3 总需求波动分析232
5.3-1 消费需求的波动233
5.3-2 投资需求的波动238
5.3-3 社会总需求的波动及其综合影响242
5.4 经济波动的新态势与周期政策取向245
5.4-1 “八五”以来经济波动的轨迹246
5.4-2 新一轮经济波动的走势及其合理边界249
5.4-3 周期政策侧重点的选择253
6.优化经济增长的体制与政策环境258
6.1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理论框架的形成258
6.1-1 制度、制度创新及其“增长效应”258
6.1-2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261
6.1-3 改革的市场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265
6.2 产权制度创新与微观基础重塑268
6.2-1 产权界定的意义与产权制度创新269
6.2-2 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272
6.2-3 新的经济增长点:民营经济的发展275
6.3 政府职能定位与增长政策组合278
6.3-1 “市场失灵”与政府矫正279
6.3-2 经济稳定政策282
6.3-3 协调增长政策286
6.3-4 经济政策的组合效应289
1998《增长优化论 中国经济增长若干问题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华著 199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
- 1989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 经济增长稳定极 县 市 域经济新增长点研究
- 1996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
- 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研究
- 1997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 1998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
- 中国农业经济法若干问题研究
- 1991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
-
- 中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
- 1998 北京:改革出版社
-
- 经济增长概论
- 199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中国林业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
- 199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规律研究
- 1998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经济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 1995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新经济增长理论
- 1999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 经济增长理论
-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经济增长理论
-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经济增长论文集
- 1989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 人口-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中国 1952-1989 人口-经济增长过程的理论分析
-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