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分析》求取 ⇩

前言1

第一章导论1

1.1 经济增长1

经济增长的定义1

经济增长的测量指标5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方法6

1.2 经济增长理论8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0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16

1.3 经济增长模式19

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19

关于经济结构变化的研究20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22

研究方法22

研究的范围和结构24

国民收入和工农业净产值的增长与波动27

第二章中国经济增长的成就27

2.1 国民收入和工农业净产值的增长27

国民收入和工农业净产值的平均增长率34

经济增长率的国际比较36

2.2 人口的增长37

总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37

人口增长趋势的回归估计41

2.3 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工农业净产值的增长42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与波动42

人均工农业净产值的增长与波动44

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工农业净产值平均增长率的回归估计48

2.4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49

测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49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50

反映实际生活水平的其他指标53

3.1 生产函数理论55

生产函数55

从供给的角度考察:生产函数分析55

第三章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55

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56

生产函数的识别与加总61

3.2 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64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因素67

中性技术进步与非中性技术进步68

外生技术进步与内生技术进步71

3.3 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考柏—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估算回归方程的设定74

中国经济技术进步比率和规模经济参数的估计77

3.4 要素投入和综合要素生产率对增长率的贡献:经济增长核算82

经济增长核算方法82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估计85

3.5 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的估计88

替代弹性和固定替代弹性生产函数88

中国工农业生产中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比率的估计91

内生技术进步的假设94

3.6 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内生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估计94

回归方程的设定96

中国工业内生技术进步生产函数的估计97

第四章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Ⅱ)从需求的角度考察:乘数—加速数模型分析100

4.1 需求和供给100

需求和供给的辩证关系100

中国的总需求103

中国的投资积累与总供给105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107

4.2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07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110

4.3 边际资本—产出比率的估计112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估计112

直接的估计113

4.4 乘数—加速数模型115

乘数和加速数115

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117

4.5 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加速数模型的估计119

邹至庄的模型119

消费方程和投资方程的估计121

中国国民收入的决定127

第五章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128

5.1 需求结构128

需求结构的变化129

需求结构的国际比较132

5.2 生产结构135

生产结构的变化136

生产结构的国际比较140

5.3 就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142

总就业143

各生产部门的就业145

就业结构的变化146

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149

劳动生产率151

5.4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模式:钱纳里模型的估计154

钱纳里模型154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模式的估计158

需求结构变化的模式159

生产结构变化的模式163

就业结构变化的模式166

第六章小结和评论173

6.1 现代经济增长分析方法173

6.2 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的经济增长175

巨大的成就与严峻的挑战175

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结构177

加快经济增长,向中等收入国家过渡182

6.3 结束语185

附录一 统计资料187

附录二 统计数据188

A.2.1.1 国民收入188

A.2.1.2 国民收入构成(当年价格)(Ⅰ)190

A.2.1.3 国民收入指数192

A.2.1.4 国民收入构成(1952年不变价格)(Ⅱ)194

A.2.1.5 国民收入构成(Ⅲ)196

A.2.1.6 各生产部门净产值的年增长率(Ⅰ)198

A.2.1.7 各生产部门净产值的年增长率(Ⅱ)200

A.2.2.1 人口202

A.2.3.1 人均国民收入204

A.2.3.2 人均净产值206

A.3.3.1 工业生产的要素投入208

A.3.3.2 农业生产的要素投入210

A.3.3.3 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估计值212

A.3.4.1 劳均净产值和劳均生产性固定资产214

A.4.1.1 总需求(当年价格)(Ⅰ)216

A.4.1.2 总需求指数218

A.4.1.3 总需求(1952年不变价格)(Ⅱ)220

A.4.1.4 需求结构(当年价格)(Ⅰ)222

A.4.1.5 需求结构(1952年不变价格)(Ⅱ)224

A.5.2.1 生产结构226

A.5.3.1 总就业228

A.5.3.2 各生产部门就业人数230

A.5.3.3 就业结构232

A.5.3.4 劳动生产率(当年价格)(Ⅰ)234

A.5.3.5 劳动生产率(1952年不变价格)(Ⅱ)236

附录三 专家评语238

评语一(宋承先)238

评语二(陈岱孙)241

评语三(黄达)242

评语四(范家骧)244

评语五(赵人伟)246

评语六(谷书堂)248

评语七(胡寄窗)250

评语八(陈彪如)252

评语九(雍文远)253

评语十(褚葆一)255

评语十一(席克正)257

评语十二(蒋学模)259

评语十三(张薰华)260

评语十四(伍柏麟)261

评语十五(洪远朋)262

评语十六(高汝熹)263

1993《中国经济增长分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舒元著 1993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1995 PDF版)
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
1995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与你的身体对话(2020 PDF版)
与你的身体对话
2020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91 PDF版)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1991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分析(1997 PDF版)
经济增长及其因素分析
1997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1998 PDF版)
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性
1998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中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1998 PDF版)
中国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转变
1998 北京:改革出版社
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分析(1997 PDF版)
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分析
1997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经济增长概论(1991 PDF版)
经济增长概论
1991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钢铁经济增长质量(1977 PDF版)
中国钢铁经济增长质量
1977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中国交通经济分析(1987 PDF版)
中国交通经济分析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经济增长理论(1983 PDF版)
经济增长理论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1987 PDF版)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1987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产业经济分析(1987 PDF版)
中国产业经济分析
1987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  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1999 PDF版)
体制变革与经济增长 中国经验与范式分析
1999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人口-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中国  1952-1989  人口-经济增长过程的理论分析(1994 PDF版)
人口-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中国 1952-1989 人口-经济增长过程的理论分析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