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科技实用手册 上》求取 ⇩

1.基础理论3

1.1应用数学3

1.1.1初等数学3

1.1.1.1 代数3

1.1.1.2 平面三角6

1.1.1.3 初等几何9

1.1.1.4 基本初等函数9

1.1.2平面解析几何15

1.1.2.1 坐标系与坐标变换15

1.1.2.2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基本公式17

1.1.2.3 直线方程17

1.1.2.4 二次曲线19

1.1.3微积分26

1.1.3.1 集合26

1.1.3.2 映射26

1.1.3.3 函数27

1.1.3.4 极限27

1.1.3.5 连续29

1.1.3.6 导数29

1.1.3.7 微分30

1.1.3.8 全微分31

1.1.3.9 函数的增减法31

1.1.3.10 函数的极值31

1.1.3.11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32

1.1.3.12 不定积分32

1.1.3.13 定积分33

1.1.3.14 无穷级数35

1.1.4线性代数38

1.1.4.1 行列式38

1.1.4.2 矩阵40

1.1.4.3 线性方程组42

1.1.4.4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43

1.1.4.5 特征值,特征向量44

1.1.4.6 二次型45

1.1.5常微分方程46

1.1.5.1 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46

1.1.5.2 一阶微分方程及其解法47

1.1.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48

1.1.6.1 事件与概率48

1.1.6.2 随机变量与分布49

1.1.6.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51

1.1.6.4 总体与样本52

1.1.6.5 参数的点估计53

1.1.6.6 区间估计54

1.1.6.7 假设检验54

1.1.6.8 方差分析57

1.1.6.9 回归分析58

1.1.6.10 正交试验设计59

1.1.7误差理论初步60

1.1.7.1 误差的表示60

1.1.7.2 有效数字和舍入误差61

1.1.7.3 误差的分类与鉴别62

1.1.7.4 常用的平均值及误差63

1.1.8模糊数学64

1.1.8.1 模糊集合64

1.1.8.2 模糊关系与模糊矩阵65

1.1.8.3 模糊聚类分析67

1.1.8.4 综合评判67

1.2应用光学69

1.2.1 光的波长69

1.2.2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70

1.2.2.1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及独立传播定律70

1.2.2.2 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70

1.2.3 物与象的概念72

1.2.4 平面镜成象73

1.2.5 反射棱镜73

1.2.6球面和球面系统74

1.2.6.1 光线经过球面的折射74

1.2.6.2 单个折射球面成象的放大率75

1.2.6.3 理想光学系统77

1.2.6.4 簿透镜及簿透镜组合79

1.2.6.5 球面反射镜81

1.2.7 光学系统中的光阑、景深81

1.2.8光能及光度学基本概念83

1.2.8.1 视见函数与光通量83

1.2.8.2 发光强度、光出射度、照度及亮度85

1.2.8.3 光度学计量单位87

1.2.9象差概论88

1.2.9.1 单色象差88

1.2.9.2 色差92

1.2.10 制版照相物镜94

1.2.11光学材料96

1.2.11.1 透射光学材料96

1.2.11.2 反射材料98

1.2.12光的干涉98

1.2.12.1 光的干涉现象98

1.2.12.2 簿膜干涉100

1.2.12.3 多光束干涉101

1.2.12.4 光学簿膜原理102

1.2.13光的衍射103

1.2.13.1 光的衍射现象103

1.2.13.2 夫琅和费衍射104

1.2.13.3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106

1.2.13.4 衍射光栅和莫尔条纹108

1.2.14激光光源109

1.2.14.1 概述109

1.2.14.2 激光光束的传输112

1.2.15全息照相与空间滤波116

1.2.15.1 阿贝成象原理及实验116

1.2.15.2 相干光学处理系统、空间滤波119

1.2.15.3 全息照相120

1.2.16光的偏振123

1.2.16.1 五种偏振光123

1.2.16.2 马吕斯定律、偏振光124

1.2.16.3 晶体的双折射现象、波片126

1.2.16.4 光弹效应、电光效应、磁光效应127

1.2.17 光在两种透明介质分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129

1.2.18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131

1.2.18.1 光的吸收131

1.2.18.2 光的色散131

1.2.18.3 光的散射132

1.2.19光导纤维132

1.2.19.1 光纤传光传象原理133

1.2.19.2 光导纤维的主要特性134

1.2.19.3 光学纤维板134

1.2.19.4 光纤传感器135

1.3应用化学138

1.3.1光化学138

1.3.1.1 光化学基本概念138

1.3.1.2 电子跃迁和激发态分子140

1.3.1.3 感光成象理论149

1.3.1.4 增感作用170

1.3.2胶体化学174

1.3.2.1 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175

1.3.2.2 胶体基本性质180

1.3.2.3 表面活性剂194

1.3.2.4 乳状液和凝胶204

1.3.2.5 印刷中的胶体化学209

1.3.3电化学214

1.3.3.1 电化学基本概念215

1.3.3.2 电池电动势与电解定律219

1.3.3.3 极化与超电势219

1.3.3.4 印刷技术常用的电化学工艺原理221

1.3.3.5 金属腐蚀与防护235

1.4电工基础与工业电子学243

1.4.1电工基础243

1.4.1.1 电磁基本定律和常用定理243

1.4.1.2 电机和电器246

1.4.1.3 电力传动与继电接触控制258

1.4.2模拟电子电路273

1.4.2.1 半导体元件274

1.4.2.2 整流电路285

1.4.2.3 放大器288

1.4.2.4 晶体管正弦波振荡电路301

1.4.2.5 直流稳压电源305

1.4.3脉冲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09

1.4.3.1 脉冲电子技术309

1.4.3.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316

1.4.3.3 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举例335

1.4.3.4 基本接口电路338

1.5电子计算机344

1.5.1 计算机344

1.5.2数据与程序345

1.5.2.1 数据346

1.5.2.2 数的表示346

1.5.2.3 字符表示349

1.5.2.4 汉字表示351

1.5.2.5 图形和图象表示354

1.5.2.6 程序设计语言357

1.5.2.7 程序360

1.5.3计算机组成363

1.5.3.1 计算机系统364

1.5.3.2 计算机结构和指令系统366

1.5.3.3 计算机性能368

1.5.4硬件370

1.5.4.1 中央处理器370

1.5.4.2 存储设备372

1.5.4.3 输入/输出设备373

1.5.4.4 接口与通道377

1.5.5软件378

1.5.5.1 系统软件379

1.5.5.2 实用程序381

1.5.5.3 数据库管理系统382

1.5.5.4 网络与通信软件384

1.5.5.5 应用软件385

2.印刷专业基础理论389

2.1印刷色彩学389

2.1.1颜色与视觉389

2.1.1.1 光与色389

2.1.1.2 眼睛的构造390

2.1.1.3 明视觉与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391

2.1.1.4 颜色视觉的理论基础393

2.1.2颜色的度量395

2.1.2.1 颜色的三属性395

2.1.2.2 表色系统397

2.1.2.3 标准色度观察者三刺激值函数400

2.1.2.4 色品坐标的计算403

2.1.2.5 色品图405

2.1.2.6 CIE 1960均匀色品标尺图407

2.1.2.7 色差的计算409

2.1.2.8 光源的色温410

2.1.2.9 光源的显色性414

2.1.3颜色混合的基本规格416

2.1.3.1 加色法混合规律416

2.1.3.2 减色法混合规律418

2.1.3.3 互补色定律422

2.1.3.4 中间色定律423

2.1.3.5 同色异谱匹配规律424

2.1.4色彩的评价方法425

2.1.4.1 目视测色426

2.1.4.2 仪器测色428

2.2印刷适性430

2.2.1概述430

2.2.1.1 印刷适性研究简史430

2.2.1.2 印刷适性研究的内容432

2.2.1.3 印刷适性试验机432

2.2.2纸张的印刷适性433

2.2.2.1 纸张的压缩性434

2.2.2.2 纸张的多孔结构与油墨的渗透437

2.2.2.3 纸张的平滑度442

2.2.2.4 纸张的吸湿性445

2.2.2.5 纸张的表面强度448

2.2.2.6 纸张的表面效率448

2.2.3油墨的印刷适性449

2.2.3.1 油墨的粘性流动449

2.2.3.2 油墨的触变性454

2.2.3.3 油墨的粘着性和拉丝性455

2.2.3.4 油墨的干燥457

2.2.4橡胶材料的印刷适性459

2.2.4.1 橡胶的高弹性459

2.2.4.2 橡皮布的不可压缩性460

2.2.4.3 橡胶的粘弹性460

2.2.4.4 橡胶的内耗461

2.2.5油墨转移方程461

2.2.5.1 油墨转移方程461

2.2.5.2 纸张、油墨印刷适性对油墨转移量的影响462

2.3印刷压力464

2.3.1概述464

2.3.1.1 印刷压力的概念464

2.3.1.2 衬垫与印刷压力的关系466

2.3.1.3 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率471

2.3.2印刷压力的理论计算473

2.3.2.1 圆压平压力分布曲线与总压力474

2.3.2.2 圆压圆压力分布曲线与总压力476

2.3.2.3 赫兹(Hertz)弹性体接触理论478

2.3.3印刷压力的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481

2.3.3.1 衬垫压缩量的测量481

2.3.3.2 应变片测压原理482

2.3.3.3 压电晶体测压原理484

2.3.3.4 印刷压力测试实验数学模型485

2.3.3.5 印刷压力测试实验装置487

2.3.3.6 压力分布曲线与总压力的测试结果491

2.3.3.7 印刷速度、衬垫、线压力与最大压力的关系494

2.3.4 沿滚筒轴向印刷压力的分布规律497

2.4印刷的粘接与粘接技术501

2.4.1 概述501

2.4.2粘接理论基础502

2.4.2.1 粘接定义502

2.4.2.2 粘接的形成502

2.4.2.3 粘接机理503

2.4.3影响粘接强度的因素508

2.4.3.1 胶粘剂性质的影响508

2.4.3.2 溶剂的影响508

2.4.3.3 粘接表面性质的影响509

2.4.3.4 其它因素的影响510

2.4.4印刷中的胶接技术511

2.4.4.1 胶接工艺511

2.4.4.2 胶粘剂的选择511

2.4.4.3 施胶工艺512

2.4.5 粘接性能及其检测514

2.5印刷字体设计515

2.5.1 概述515

2.5.2 印刷字体的产生与演变515

2.5.3 印刷字体的要求521

2.5.4汉字字体设计522

2.5.4.1 宋体522

2.5.4.2 正楷535

2.5.4.3 仿宋536

2.5.4.4 黑体538

2.5.5少数民族文印刷字体541

2.5.5.1 蒙古文543

2.5.5.2 藏文543

2.5.5.3 维吾尔文544

2.5.5.4 哈萨克文547

2.5.5.5 朝鲜文547

2.5.5.6 傣文548

2.5.6 拉丁字母549

2.5.7 字体设计工艺552

2.5.8 印刷字体的应用554

2.6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561

2.6.1 概述561

2.6.2汉字信息输入编码原理563

2.6.2.1 汉字编码字符集563

2.6.2.2 汉字字形编码原理563

2.6.2.3 汉字拼音编码原理565

2.6.2.4 汉字联想编码原理566

2.6.2.5 汉字输入方法的比较567

2.6.2.6 计算机对编码的内部处理567

2.6.3汉字信息的存贮——汉字库568

2.6.3.1 汉字与点阵字的产生568

2.6.3.2 计算机汉字库的种类568

2.6.3.3 汉字压缩方法569

2.6.3.4 汉字信息还原技术572

2.6.3.5 汉字库的综合设计与评价572

2.6.4计算机排版原理及其系统设计573

2.6.4.1 毛条式排版573

2.6.4.2 自动分页的批处理命令排版575

2.6.4.3 交互式排版579

2.6.4.4 批处理与交互式结合的排版582

2.6.4.5 计算机排版的发展趋势583

2.6.5汉字信息的输出584

2.6.5.1 概述584

2.6.5.2 字符式汉字信息输出原理584

2.6.5.3 复杂版式的中西文混合输出原理585

2.6.5.4 页面描述语言(PDL)586

2.6.5.5 照排机的变化587

2.7电子计算机的印刷图象处理588

2.7.1 图象处理概论588

2.7.2 图象质量改善和图象变换593

2.7.3 在版面上做图598

2.7.4 彩色图象处理606

2.7.5 彩色拼版系统608

3.工艺技术613

3.1印前处理613

3.1.1 印前处理概述613

3.1.2照相制版617

3.1.2.1 原稿与版面设计617

3.1.2.2 制版光源621

3.1.2.3 网屏624

3.1.2.4 制版照相635

3.1.2.5 显影处理654

3.1.2.6 制版质量检测658

3.1.3电子分色662

3.1.3.1 电子分色前的准备工作662

3.1.3.2 电分机的基本定标663

3.1.3.3 阶调校正665

3.1.3.4 颜色校正667

3.1.3.5 底色去除与黑版作用669

3.1.3.6 清晰度的强调670

3.1.3.7 电子整页拼版672

3.1.3.8 电子图象处理设备的维护674

3.1.3.9 “电分机—感光材料—显影”一览表675

3.1.4凸版制版680

3.1.4.1 金属凸版680

3.1.4.2 复制凸版688

3.1.4.3 感光性树脂凸版692

3.1.4.4 电子雕刻凸版695

3.1.5平版制版696

3.1.5.1 平凹版696

3.1.5.2 蛋白版702

3.1.5.3 多层金属版703

3.1.5.4 预涂感光平版705

3.1.5.5 其它制版法715

3.1.6凹版制版723

3.1.6.1 照相凹印制版723

3.1.6.2 直接蚀刻工艺(直接晒版工艺)729

3.1.6.3 胶凹印转换工艺733

3.1.6.4 雕刻凹版734

3.1.6.5 凹印树脂版738

3.1.7文字制版740

3.1.7.1 活字排版740

3.1.7.2 手动照相排版747

3.1.8孔版制版755

3.1.8.1 镂空版制版755

3.1.8.2 誊写版制版756

3.1.8.3 丝印制版757

3.1.9打样778

3.1.9.1 机械打样779

3.1.9.2 预打样785

3.2印刷技术788

3.2.1 印刷技术概述788

3.2.2凸版印刷795

3.2.2.1 书刊印刷795

3.2.2.2 图版印刷811

3.2.3平版印刷818

3.2.3.1 胶版印刷818

3.2.3.2 铁皮印刷849

3.2.3.3 珂罗版印刷851

3.2.4凹版印刷853

3.2.4.1 照相凹版印刷854

3.2.4.2 雕刻凹版印刷861

3.2.4.3 凹版印刷的故障及其排除863

3.2.4.4 印刷环境865

3.2.5孔版印刷866

3.2.5.1 镂空版喷刷866

3.2.5.2 誊写印刷866

3.2.5.3 丝网印刷867

3.2.6柔性版印刷882

3.2.6.1 柔性版制版工艺882

3.2.6.2 柔性版印刷机884

3.2.6.3 柔性版印刷应用范围886

3.2.6.4 柔性版印刷适性问题887

3.2.7特种印刷888

3.2.7.1 曲面印刷889

3.2.7.2 发泡印刷890

3.2.7.3 软管印刷892

3.2.7.4 立体印刷893

3.2.7.5 盲文印刷897

3.2.7.6 塑料薄膜印刷898

3.2.7.7 贴花印刷899

3.2.7.8 液晶印刷900

3.2.7.9 转移印刷901

3.2.7.10 不干胶印刷902

3.2.7.11 凹凸印刷903

3.2.7.12 浮雕印刷905

3.2.7.13 磁性印刷907

3.2.7.14 喷墨印刷909

3.2.7.15 压印全息术912

3.2.7.16 木刻版印刷916

3.2.8平版印刷品的质量控制923

3.2.8.1 确定实地密度及其范围924

3.2.8.2 确定亮调网点面积927

3.2.8.3 确定网点增大值的范围930

3.2.8.4 确定相对反差值的范围934

3.2.8.5 平版印刷品质量的管理937

3.2.8.6 控制方法及工具939

3.2.8.7 环境要求945

3.3印后加工946

3.3.1 印后加工概述946

3.3.2装订948

3.3.2.1 平装949

3.3.2.2 精装958

3.3.2.3 骑马订964

3.3.2.4 线装967

3.3.2.5 中国书画装裱972

3.3.3表面整饰977

3.3.3.1 压凹凸977

3.3.3.2 上光978

3.3.3.3 覆膜979

3.3.3.4 模切和压痕980

3.3.3.5 烫蜡980

3.3.3.6 烫箔981

3.3.4 纸容器及包装袋加工982

1992《印刷科技实用手册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编 1992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