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地理学》求取 ⇩

第一章变动中的经济地理学1

第一节 从发展观点认识地理学1

第二节 经济地理研究的历史背景4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的演变发展过程8

一、古代经济地理学8

二、近代经济地理学10

三、现代经济地理学13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体系17

一、研究对象17

二、学科性质22

三、学科体系和主要研究方向26

第五节 经济地理研究面临新的世界经济问题43

第六节 中国经济地理学的主要任务48

第二章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础54

第一节 人口54

一、人口增长55

二、人口构成和素质59

三、人口分布61

四、人口移动64

五、人口问题67

一、人和资源70

第二节 资源70

二、土地资源73

三、水资源76

四、生物资源80

五、矿产资源83

六、能源87

七、海洋资源101

八、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106

第三节 自然环境107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7

二、 经济地理学对自然条件的评价110

三、人地关系理论探讨113

四、环境污染120

五、地球环境对人类的承载力问题124

第四节 影响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131

一、经济规律131

二、运输基础134

三、社会体制135

四、文化特征136

五、技术水平138

一、人地关系系统140

第五节 协调人地关系,谋求持续发展140

二、持续发展142

三、PRED协调143

四、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综合发展相结合145

第三章经济地理学的基本原理147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47

第二节 现代经济地理学的某些基本概念150

一、经济活动的过程、分类及结构151

二、地理空间154

三、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157

四、空间相关和空间扩散160

五、空间结构、空间组织和空间过程164

第三节 区位决策167

一、什么是区位决策168

二、区位决策的古典研究169

三、当代的区位学派170

四、区位决策的行为考察174

五、结构主义177

第四节 规模经济180

一、规模经济的重要性182

二、内部规模经济183

三、外部规模经济185

四、规模非经济190

第五节 系统论和生态系统原理191

一、系统192

二、系统的结构和类型193

三、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194

四、系统的反馈机制196

五、生态系统原理198

第一节 影响生产布局的因素202

一、生产布局的条件与因素202

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理的探讨202

二、布局因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作用204

三、布局因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206

四、布局因素在不同时期的作用207

五、布局因素在不同布局层次中的作用21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布局原则212

一、在全国平衡配置生产,使生产布局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214

二、工农并举,工业布局与农业布局密切结合,为消灭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创造条件215

三、产、运、销合理联系,在地域分布上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219

四、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正确处理沿海和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新开发地区的关系,促进全国各地区生产均衡发展222

五、因地制宜地实行合理的劳动地域分工,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中国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25

六、注意国防安全,正确处理大、中、小的关系,适当分散和适当集中相结合,有利于加强国防力量229

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注意消除“三废”污染,保护环境231

第五章交通运输与经济区位234

第一节 图论235

一、作为图的网络235

二、网络的分布与效率:三个评价指数236

第二节 交通运输网的密度与空间结构245

一、网络的密度245

二、网络的区位和结构247

三、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249

一、“花费—空间收敛”251

第三节 “花费—空间收敛”和“时间—空间收敛”251

二、“时间—空间收敛”253

第四节 交通运输花费与经济区位255

一、交通运输花费的一般特点255

二、终端花费和线性运输花费255

三、不同运输方式的运费及其比较256

四、线性运输花费的两种形式261

五、影响运输花费的其他因素263

第六章区位理论266

第一节 区位理论在近代地理学中的地位266

一、景观研究267

二、生态研究268

三、区位研究269

第二节 古典区位理论270

一、农业区位论270

二、工业区位论276

第三节 近代区位理论283

一、中心地理论284

二、中心地理论的修改291

三、其他近代区位理论295

第四节 现代区位理论296

四、近代区位理论评价296

一、 现代区位研究特征及其学派297

二、 现代区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300

三、现代区位理论的研究方法322

第七章区域经济发展325

第一节 地域经济增长过程325

一、产业结构与地域经济增长325

二、地域组织与经济增长327

三、增长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328

第二节 地域发展的长波理论331

一、长波理论的起源和发展331

二、区域长波循环的显示特征333

三、区域长波循环的分析工具334

四、形成地域发展长波的原因分析336

五、地域发展长波理论的意义339

第三节 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组织形式340

一、核心—腹地理论的诞生和发展340

二、“核心—腹地”的形成过程341

三、核心区的产业结构及其演变345

四、核心、腹地区域的划分346

一、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内容348

第四节 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348

二、社会经济综合体的理论基础349

三、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历史发展352

四、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的基本理论353

第五节 经济区概念与经济区划的理论357

一、经济区357

二、经济区划361

第六节 城市区域和城市中心368

一、城市中心理论的兴起与发展368

二、城市影响的区域范围371

三、城市形成的区域基础373

四、区域的城市体系376

第八章国际经济的地理研究378

第一节 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空间相关379

第二节 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空间扩散380

第三节 国际经济的地理研究:重力模型384

第四节 经济基础理论与贸易389

第五节 中心地理论与贸易390

第六节 国际贸易的基础:比较的先进性392

第九章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98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399

一、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399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401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技术411

一、经济地理信息的采集方法413

二、经济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422

三、经济地理信息的交流432

第三节 经济地理信息系统435

一、经济地理信息系统形成的基础435

二、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特征437

三、经济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439

后记447

参考文献450

1997《现代经济地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传钧等编著 1997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经济学(1998 PDF版)
现代经济学
199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现代经济学(1994年02月第1版 PDF版)
现代经济学
1994年02月第1版 有斐阁
现代经济学(1975 PDF版)
现代经济学
1975 华欣文化事业中心
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1988 PDF版)
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
1988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经济学原理(1985 PDF版)
现代经济学原理
1985 北京:文津出版社
现代经济管理学(1990 PDF版)
现代经济管理学
1990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现代经济学(1985 PDF版)
现代经济学
1985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1988 PDF版)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1988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1995 PDF版)
现代工业经济管理学
1995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现代中国经济地理(1996 PDF版)
现代中国经济地理
1996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
现代经济学(1997 PDF版)
现代经济学
1997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现代管理经济学(1995 PDF版)
现代管理经济学
1995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1997 PDF版)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1997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现代经济管理(1993 PDF版)
现代经济管理
1993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1993 PDF版)
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
1993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