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和人造卫星》
作者 | 林溪波编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54 |
出版时间 | 199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42710885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421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战术导弹1
第一节概述1
一、导弹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
二、导弹的分类3
三、导弹的组成和功能5
第二节战术导弹的工作原理9
一、空对空导弹9
二、地对空导弹10
三、空对地导弹12
第三节导弹的制导方法13
一、指令制导13
二、波束制导16
三、寻的制导18
四、组合制导19
第四节引信21
一、概述21
二、无线电引信22
三、激光引信24
四、红外引信26
第五节战斗部27
一、导弹摧毁目标的概率28
二、常规战斗部28
三、连续杆式战斗部30
四、生物战剂战斗部31
五、军用毒剂战斗部32
第二章战略导弹和核武器34
第一节战略导弹概述34
一、组成和功能34
二、战略导弹的工作原理36
三、突防措施37
第二节战略导弹的弹道和制导系统39
一、火箭的弹道39
二、制导系统40
第三节应答机43
一、概述43
二、应答机的组成与作用原理44
三、分类45
第四节核武器46
一、核弹头选择46
二、多弹头分导52
三、其他形式的战斗部52
四、对核武器的防护53
第三章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56
第一节卫星概述56
一、卫星基础知识56
二、军用卫星的种类和用途59
三、民用卫星64
第二节卫星侦察技术65
一、卫星侦察的优点65
二、侦察卫星情报回收方法65
三、回收型侦察卫星的返回过程66
四、卫星空间遥感67
五、美苏两国的军用侦察卫星70
第三节通信卫星73
一、同步卫星的通信区域73
二、通信卫星的组成和功能76
第四节气象卫星82
一、“泰罗斯”卫星系列82
二、“雨云”卫星系列84
第五节我国的空间技术87
一、概述87
二、我国应用卫星成就90
三、我国的运载火箭98
四、我国发射的卫星种类101
五、我国应用卫星的经济效益106
六、我国的载人航天计划107
第六节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109
一、宇宙飞船110
二、“联盟号”和“礼炮号”轨道站116
三、航天飞机118
第七节雷达卫星124
一、概述124
二、前苏联的雷达卫星125
三、欧洲的雷达卫星125
四、日本的雷达卫星126
五、加拿大的雷达卫星126
六、法国的雷达卫星126
第八节苏美航天政策的对比127
一、前苏联的空间优势127
二、美国的竞争战略128
三、苏美航天政策对比129
第四章卫星通信地面站131
第一节卫星通信地面站概况131
一、概述131
二、卫星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131
第二节卫星通信的特点134
一、卫星通信的优点134
二、卫星通信需要解决的问题137
第三节卫星地面站的设计考虑139
一、标准线路模型140
二、地面站的标准特性142
三、地面站站址选择143
第四节卫星地面站的组成及其功能146
一、概述146
二、标准地面站的组成和功能149
参考文献154
1996《导弹和人造卫星》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溪波编著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专题文献索引 人造卫星、导弹、火箭
- 1958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 人造卫星六讲
- 1958年08月第1版
-
- 人造卫星与载人飞船
- 1981
-
- 人造卫星的观测和预报
- 1960
-
- 人造卫星与载人飞船
- 1981
-
- 朝美智力较量 核·导弹·人造卫星
- 北京:外文出版社
-
- 人造地球卫星通信
- 1975 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
-
- 人造卫星原理
- 1998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 人造卫星的观测和预报
- 1960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火箭和人造卫星 增订本
- 1958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
- 人造地球卫星
- 197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卫星导航
- 1980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行星和卫星
-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卫星导航
- 1998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
- 人造卫星
- 1979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