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辞录》求取 ⇩

1

一 皖省学问之盛1

二 都中士大夫嘲某甲联1

三 张文毅与南昌之役2

四 刘潘之交2

五 李鸿章温熟《诗经》3

六 李鸿章崖岸自高3

七 潘祖荫为富家赘婿4

八 湘军之制5

一○ 多隆阿身死因由6

九 塔忠武轻心取败6

一一 李鸿章代制奏章7

一二 李鸿章舒城活命7

一三 盐商因袭取祸8

一四 张忠愍之妻8

一五 官文恭之死妾9

一六 阴阳怕懵懂10

一七 翰林变绿林10

一八 张文毅守徽五载11

一九 吴老铭浪子回头13

二一 黟人恋财无义15

二○ 祁门之破15

二二 皖南道16

二三 李新塘太守任粮台17

二四 沈凤才沈起鹗及程亦陶18

二五 颜博洲敏捷详练18

二六 孙镜潭尽心民事19

二七 曾胡李遇合之源20

二八 李鸿章与九华寺僧22

二九 左宗棠彭玉麟与李鸿章相左22

三○ 李鸿章虚报战功23

三二 平生双四等,该死十三元24

三一 学者进身知慎24

三三 刘文庄之入二甲25

三四 张之洞少年峥嵘25

三五 英果敏之幸26

三六 合肥官团乡团功业之盛衰26

三七 潘祖荫吃大锅饭27

三八 叶曙青以战得妻27

三九 曾胡善相28

四○ 湘淮军蝉蜕之始28

四二 刘文庄皖北人才29

四一 泗泾四江口两役29

四三 淮军之战福山30

四四 张勇烈之死32

四五 李季荃太仓被诈32

四六 军营报告不足凭33

四七 程忠烈投水34

四八 李鸿章与丁雨生之藏书34

四九 女尼与西洋春册35

五○ 丁雨生投机不售35

五一 李鸿章克常熟36

五二 浙西之役37

五四 吴武壮终身之恨38

五三 降人相煎38

五五 权术可用而不可多用39

五六 湘军劫掠金陵39

五七 李鸿章以欠饷积巨款40

五八 曾国藩遣散湘军41

五九 中兴功臣有古大臣风41

六○ 蔡寿祺诬劾恭王42

六一 陈宝箴之享誉43

六二 李季荃性乏沉毅43

六四 淮军之欠饷44

六三 曾李二介弟高下之分44

六五 鲁白阳落拓之甚45

六六 军门两兄弟45

六七 落职三将各得其宜46

六八 曾国藩拒交关防46

六九 郭武壮臼口被俘47

七○ 霆铭军尹漋河结怨47

七一 曾国藩驭将之小节48

七二 倒树湾树军失帅48

七三 曾李相讥49

七四 小河溪大捷50

七五 铭军之败任柱51

七六 吴香畹见恶于李鸿章52

七七 古书未可尽信53

七八 李鸿章善调侃54

七九 李鸿章幼弟李幼荃54

八○ 左宗棠之重刘文庄55

八一 潘祖荫救李文忠之难56

八二 潘祖荫聪明之误57

八三 李鸿章与左宗棠互不相下57

八五 刘六麻子不以生死易交58

八四 杨忠勤以死酬同袍58

八六 西使觐见之礼节59

61

一 荣禄重修饰61

二 惇王之贤62

三 同治末挽某伶联62

四 同治宾天之时联63

五 曾国藩暮年老态63

六 石方伯师爷主政64

七 江西京官参劾地方引火烧身65

八 无赖龟竖知县66

九 盛宣怀办招商局68

一○ 彭玉麟之把戏68

一一 每日作乌龟一次69

一二 官府暗护洋人69

一三 烟台签约始末70

一四 李鸿章英雄本色71

一五 彭玉麟谈葛毕氏案72

一六 鸩人无迹之法73

一七 奸妇侥幸得脱73

一八 南京三牌楼杀人案74

一九 代杖顶凶遍处皆是75

二○ 刑幕功用胜于律师76

二一 裕禄斩李世忠77

二二 狱卒可畏78

二三 左宗棠媲美武乡侯79

二四 恭王之不用左宗棠79

二五 张靖达得罪南城80

二六 醇王处大院君之失策81

二七 李鸿章权望极盛而慎名器82

二八 陈?丞之去官83

二九 胡雪岩奇赢致富84

三○ 胡雪岩之得头品衔翎84

三一 胡雪岩与国库常通有无85

三二 胡雪岩之倒闭85

三三 胡雪岩遣散姬妾86

三四 收典犹开典86

三五 追债之书以丈尺计86

三六 僧五百元购妇人衣裤87

三七 胡氏物尽易主87

三八 胡母逝不逢时87

四○ 台匪黄金满案88

三九 胡雪岩有后嗣88

四一 以弱遇强之言和89

四二 张之洞以清流致贵90

四三 淮军终于周武壮90

四四 曾国荃具应变之才而善处功名91

四五 刘文庄抚浙不与甘饷92

四六 亲庆军部将93

四七 刘文庄之重吴武壮93

四八 闽督借浙舰94

四九 吴杰之战镇海被冤昭雪95

五○ 镇海击沉法舰之经过97

五一 都人讽词臣仕军役联101

五二 张之洞文人为帅102

五三 广东赌局以科举名次定输赢103

五四 左宗棠彭玉麟暮年壮节103

五五 清末用人之恶作剧104

五六 阎敬铭谏阻修复颐和园失宠104

五七 都中讥讽朝官联105

五八 时人嘲张幼樵联105

五九 杨玉科豪放任性106

六○ 朝廷黜陟司道学政重督抚密考106

六一 京人诗嘲宝竹坡107

六二 三文学侍从之乱礼教108

六三 萧占先西藏非战退英兵108

六四 升泰惧英渎职109

六五 旗籍文武二贤109

六六 皇室宗族远支之贫寒110

六七 屠梅君之奏请归政111

六八 刘文庄之缓加旗饷疏111

六九 翁同龢张之万书画助赈113

七○ 光绪中叶拟续修《四库》113

七一 阮文达一诗跻显贵113

七二 户部刑部之部员难为114

七三 光绪中乡试命题之文字忌讳115

七四 二奸案谳语警策116

七五 李鸿章盛宣怀功过黄婆116

七六 刘文庄乞归蒙温之因117

七七 徐季和之薄年谊118

七八 钟德祥两劾刘文庄之查复详情118

七九 吴吉人生性伉直120

121

一 李鸿章过于自满121

二 袁世凯好事喜功致朝鲜之患122

三 岛人无信122

五 袁世凯之中表某甲123

四 琅威里之去123

六 中日之战无人识敌情124

七 “竟凭意气丧皇图”124

八 主战派之首领125

九 蒯礼卿之嘲吴鉴泉125

一○ 其败固宜126

一一 李鸿章将门无子126

一二 奈何夺我三眼翎127

一三 八·一八大海战127

一五 聂士成有幸有不幸129

一四 丁汝昌惟求一死塞责129

一六 北洋淮军气数之尽130

一七 劣械案李鸿章手批甥颊130

一八 都人嘲文芸阁之打油诗131

一九 翁同龢不治败将132

二○ 虚报战绩132

二一 甲午战败都中讽当朝联132

二二 李鸿章割地赔款133

二三 中国败于离心离德133

二五 台湾拒日134

二四 亚洲门罗主义134

二六 李鸿章之子135

二七 候袁大少爷成军136

二八 四川教案136

二九 上意不满于太后137

三○ 译人鱼目混珠137

三一 李鸿章之订中俄密约138

三二 二李大哄139

三三 潇洒翩翩蒯礼卿139

三四 宦途关系网140

三五 讼师迁墓141

三六 翁同龢借款142

三七 张阴桓一身是胆143

三八 二公寒暄之辞143

三九 科举迭掌文衡之由143

四○ 各国使臣飞扬跋扈144

四一 俄之大错145

四二 列强瓜分中国145

四三 李鸿章之洋幕府146

四四 康有为入朝缘起146

四五 密考变形147

四六 京朝官重前后辈之礼148

四七 《越缦堂日记》纰缪百出149

四八 同治朝科试作弊成风153

四九 圣世之贼民154

五○ 康有为改称老师为先生155

五一 李高阳阴畏张幼樵155

五二 康梁之说风行一时156

五三 新政之施行157

五四 外人助康有为逋逃158

五五 康有为南洋作为158

五六 清代学术之变迁159

五七 李鸿章一语成谶160

五八 翁同龢之失眷获谴161

五九 翁同龢集句联161

六○ 慈禧戊戌之重揽朝政161

六一 珍妃之死162

六二 杨崇伊自居其功163

六三 独归罪于末秩163

六四 光绪密谕手诏163

六五 李鸿章之视康党164

六六 张阴桓被逮始末165

六七 伊藤博文与戊戌政变166

六九 张阴桓把持朝政167

六八 叶张之陷于狱吏167

七○ 天道好还168

七一 岑西林张凤梧之遇合168

七二 张文达之获减罪169

七三 慈禧之召先臣169

七四 李鸿章重旧谊169

七五 迎德藩之礼170

七六 政务处三大臣170

七八 吾邑二贤令171

七九 苏元春其人其事171

七七 荣禄练兵刚毅筹饷171

八○ 穆宗立嗣之诏172

八一 近支入嗣其父当政误国172

八二 清朝最后之理学名儒173

八三 李鸿章得方龙补服173

八四 亲王执政之制174

八五 五大臣非死于直谏174

八六 联仙蘅之死175

八七 王文韶免死175

八八 立豫甫之被诛176

八九 东交民巷西什库之改名176

九二 拳乱中老湘营之三人177

九一 罗荣光身死大沽177

九○ 孙文正宅被劫177

九三 瓦德西厚颜无耻178

九四 瓦德西虚张声势179

九五 守旧相国掩耳盗铃179

九六 赵展如之死180

九七 毓贤就戮180

九八 启秀受显戮181

九九 李鸿章袁世凯英雄所见略同181

一○一 醇王德国受辱182

一○○ 全权大臣乃画诺大臣182

一○二 庚子赔款之终183

一○三 李鸿章不信欧美人有良心184

一○四 弱国之臣横死亦宜184

一○五 瞿鸿?之任枢臣兼外部184

一○六 瞿鸿?与张百熙185

一○七 鹿文端一语隽永186

187

一 瞿鸿?与袁世凯不结兰谱187

二 科甲以末等为乐187

四 北洋陆军三镇统188

三 俄使维德之强项188

五 刘文庄之恤189

六 人事安排189

七 户部各司之变迁190

八 端方傲视群臣致褫191

九 袁世凯擅结权贵192

一○ 振贝子纳杨翠喜案193

一一 奕劻终始为一利字196

一二 赫赫红人董遇春197

一三 辽东孤客之毅勇198

一五 袁世凯用挑者选妇之法199

一四 别开生面之诛奸尽节199

一六 赵秉麟陈元若何感想200

一七 岑西林获罪始末201

一八 沈能虎与妓女合影202

一九 定兴衰龄而保持禄位202

二○ 林赞虞与瞿鸿?203

二一 军机大臣形如舆夫203

二二 于晦若善作散体文204

二三 满洲跪礼之谓204

二四 君子不重则不威205

二六 李季皋与林赞虞206

二五 清朝职官之朝珠206

二七 寡人好货而无与政事207

二八 光绪与慈禧之致疾208

二九 太后私蓄三千万210

三○ 李莲英张德堪入《宦者传》210

三一 袁世凯被逐内幕211

三二 翁瞿袁三公之出枢廷212

三三 大红鼻子非佳物也213

三五 世伯轩纵莽篡国214

三四 宣统年间政情214

三六 天意之为215

三七 诸王公出使辱国216

三八 涛贝勒美英德俄之行216

三九 人骑马与马驮人222

四○ 清末王公自革其命222

四一 泽公如春223

四二 端方无行223

四三 亡国灭种之利器225

四四 各族之语言文字226

四五 沈子培与朱经田226

四七 军机大臣变更记历228

四六 暧昧之言竟形章奏228

四八 荣禄之女簠簋不饬229

四九 盛宣怀收粤路归国有230

五○ 瑞澂骄妄无为231

五一 袁世凯之复出232

五二 袁世凯辱盛宣怀232

五三 张之洞之丫姑爷张彪233

五四 挪用币制借款而未成234

五五 滦州军变235

五六 八旗兵气数之尽236

五七 吴禄贞纪事237

五八 清廷西藏之失238

五九 程雪楼交好旗人239

六○ “成亦项城死亦项城”240

六一 梁燕孙献计于袁世凯241

六二 袁世凯父子与杨士琦昆仲241

六三 张勋之徙东北242

六四 制军军门分庭抗礼243

六五 张勋任江南提督243

六六 张勋之终身245

六七 张勋遗产无多246

六八 扬妓小毛子247

六九 康有为暮年247

1996《异辞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体仁著;张国宁点校 1996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春秋战国异辞(1977 PDF版)
春秋战国异辞
1977 鼎文书局
岭表录异(1936 PDF版)
岭表录异
1936
异辞录(1984 PDF版)
异辞录
1984
异辞錄(1988年10月第1版 PDF版)
异辞錄
1988年10月第1版 中华书局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177  异辞录( PDF版)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 177 异辞录
台湾:文海出版社
异闻总录(1985 PDF版)
异闻总录
1985 北京:中华书局
异闻总录(1937 PDF版)
异闻总录
1937 商务印书馆
闻见异辞  全( PDF版)
闻见异辞 全
上海进歩书局
异闻总录(1912 PDF版)
异闻总录
1912 进步书局
闻见异辞( PDF版)
闻见异辞
进步书局
闽产录异(1986 PDF版)
闽产录异
1986 长沙:岳麓书社
异辞录(1996 PDF版)
异辞录
1996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岭表录异(1983 PDF版)
岭表录异
198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异辞录(1988 PDF版)
异辞录
1988 北京:中华书局
辞格辨异(1982 PDF版)
辞格辨异
1982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