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作者 | 钱理群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65 |
出版时间 | 1987(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32102998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3777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特质和历史位置1
一 “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1
二 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世界文学的纵横联系14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19
第二章个性解放旗帜下文学的觉醒21
一 文学革命的发生和发展21
二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29
三 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和新文学统一战线的分化38
四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44
第三章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57
一 鲁迅的伟大意义57
二 《呐喊》、《彷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58
三 《阿Q正传》——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69
第四章探索中的小说艺术(上)76
一 《新潮》作家群76
二 探究人生和社会的“问题小说”79
第五章探索中的小说艺术(下)93
三 “自叙传”抒情小说93
四 植根农村的“乡土小说”102
第六章个性化、多样化的散文世界116
一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117
二 鲁迅早期杂文和《野草》、《朝花夕拾》119
三 周作人为首的“言志派”散文123
四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的对峙126
五 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128
六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132
七 其他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家133
第七章郭沫若:开一代诗风的新中国预言诗人138
一 《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138
二 《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143
三 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146
第八章多种新诗流派的开拓153
一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53
二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55
三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奠基作——郭沫若的《女神》及同时期的诗歌创作159
四 新诗的“规范化”——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163
五 新诗的不同发展方向——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与蒋光慈为代表的早期无产阶级诗歌173
第九章广泛摄取异域营养的初期话剧183
一 萌芽期的话剧183
二 二十年代话剧运动与创作184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199
第十章社会革命时代文学的深入201
一 三十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201
二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艺思想的发展204
三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的发展及两种文艺思想的斗争216
四 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228
第十一章茅盾:革命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高峰242
一 茅盾——自觉的长篇 小说艺术家242
二 茅盾对小说艺术的独特追求(一):主题与题材244
三 茅盾对小说艺术的独特追求(二):人物形象247
四 茅盾对小说艺术的独特追求(三):结构及其他252
五 茅盾对现代文艺理论、批评的贡献254
第十二章老舍:现代中国的“市民诗人”262
一 老舍的历史贡献262
二 老舍创造的“市民世界”263
三 老舍作品的“北京味儿”及其他271
第十三章巴金:光明与黑暗交替中的文学战士278
一 巴金的创作道路与历史贡献278
二 青春的赞歌:巴金前期小说创作279
三 《家》的杰出成就281
四 深沉的悲剧艺术:巴金后期小说创作286
第十四章各流派竞争中小说的繁荣(上)295
一 “左联”准备期的小说295
二 “左联”青年作家群的小说300
第十五章各流派竞争中小说的繁荣(下)316
三 “左联”外民主主义作家的新作316
四 京派小说319
五 “新感觉派”小说325
第十六章两大新诗派别的对峙333
一 革命现实主义流派的诗歌创作333
二 后期新月派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344
三 现代派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350
第十七章鲁迅:改造“民族灵魂”和中国社会的艺术巨匠363
一 鲁迅杂文的历史地位363
二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64
三 杂文化的小说——《故事新编》370
第十八章在论争中完备、发展的散文艺术377
一鲁迅派杂文的高涨378
二 体式多样的小品散文381
三 新兴的报告文学388
第十九章曹禺: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帜395
一 处女作《雷雨》395
二 《日出》、《原野》及其他398
三 曹禺剧作的艺术高峰——《北京人》403
四 曹禺话剧艺术成就与贡献405
第二十章追求“民族化”与“莎士比亚”化的话剧创作412
一 三十年代初期的话剧运动与创作413
二 三十年代中后期现代话剧的初步成熟——曹禺与夏衍的创作415
三 田汉与洪深等的剧作419
四 李健吾等的剧作422
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429
第二十一章民族解放战争中文学的成长431
一 文学思潮、论争及理论建设431
二 文学创作潮流与趋向446
第二十二章向生活深层掘进的国统区小说(上)463
一 抗战小说的蜂起464
二 讽刺、暴露小说的繁盛468
第二十三章向生活深层掘进的国统区小说(下)479
三 七月派小说479
四 洋场小说483
五 抗战胜利后京派的复出484
六 文学新人新著486
第二十四章艾青:根植在土地上的民族诗人493
一 艾青的历史地位493
二 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与主题496
三 艾青的诗绪499
四 艾青诗的艺术和形式501
第二十五章新诗走向历史的综合508
一 抗战前期的“开端”508
二 抗战中期的“深入”513
三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诗的“发展”523
第二十六章追随大时代的国统区话剧的丰收534
一 从战地演出到剧场演出534
二 历史剧创作的繁荣538
三 正面歌颂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545
四 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556
第二十七章归趋于两大潮流的国统区散文566
一 新进的报告文学作家群566
二 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569
三 小品散文的社会化572
第二十八章在荆棘中潜行的“孤岛”和沦陷区文学578
一上海“孤岛”和沦陷期文学578
二 台湾文学588
三 其他沦陷区文学590
第二十九章赵树理:新时代的人民艺术家596
一 赵树理出现的历史意义596
二 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成就599
三现代小说民族化、群众化的新贡献604
第三十章小说、散文创作的新天地(上)612
一 孙犁的短篇 小说创作及其意义612
二 其他短篇 小说创作616
三 长篇 小说的主要收获——《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与《暴风骤雨》619
第三十一章小说、散文创作的新天地(下)628
四 其他中长篇 小说628
五 解放区散文创作632
第三十二章人民翻身的戏剧演出与歌唱643
一 新秧歌运动和歌剧、话剧的创作概况643
二 《白毛女》:民族歌剧的奠基石647
三 解放区诗歌创作的新特点650
四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655
后记664
1987《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钱理群著 1987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中国现代化曲折三十年
- 1998 南京:南京出版社
-
- 中国文学 三 (现代部分)
- 1986年11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
- 1980年12月第1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
- 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 少年文库 现代三十年 6
-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
- 现代三十年 5
-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
- 现代三十年 3
-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
- 中国现代文学 新中国十年文学 上
- 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
-
- 中国现代文学 新中国十年文学 中
- 天津市广播函授大学
-
- 婚姻法知识问答
- 1980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现代企业建设理论与实践
- 199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 中国三十年代文学研究
-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 世界与中国
- 1980 七十年代杂志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