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资料选》
作者 | 安徽省文物局新四军文史征集组编 编者 |
---|---|
出版 |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428 |
出版时间 | 1981(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1102·3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92906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1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2
中央关于河北等地磨擦问题的指示(一九三九年二月十日)4
中央关于精神总动员的指示(一九三九年四月五日)5
中央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六日)6
中央关于精神总动员的第二次指示(一九三九年四月二十七日)12
中央关于反对投降危险的指示(一九三九年六月七日)13
反投降提纲——一九三九年六月十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报告及结论提纲1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一九三九年七月七日)45
中央关于反对东方慕尼黑阴谋的指示(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九日)49
中央关于组织进步力量争取时局好转的指示(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一日)50
中央对时局指示(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53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一九四○年二月一日)54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一九四○年七月五日)57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一九四○年七月七日、抗战三周年纪念日)61
中央关于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一九四○年八月十五日)65
中央关于时局趋向的指示(一九四○年九月十日)67
中央关于反对投降挽救时局的指示(一九四○年十一月七日)72
中央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战略部署的指示(一九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75
〔附〕武汉失守后日寇对国民党从军事进攻为主到政治诱降为主策略变化的有关资料77
〔附〕武汉失守后英美等国的诱降阴谋和国民党酝酿投降的若干资料88
对新四军进行游击战的指示(一九三八年五月四日毛泽东同志致项英同志)92
中央关于新四军行动方针的指示(一九三八年五月十四日中央书记处致长江局、东南局及项英同志)93
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二日)94
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关于目前时局及八路军新四军之任务指示(一九三九年六月二十二日)95
中央对新四军发展方针的指示(一九四○年一月十九日)96
八路军新四军讨汪救国通电(一九四○年四月三十日)98
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一九四○年五月四日)99
总政治部对于新四军政治工作的指示(一九四○年五月六日)99
附:新四军政治工作组织纲要草案100
关于中央对新四军策略指示项英复中央电(一九四○年五月十二日)104
新阶段的新关键(一九三九年二月在新四军欢迎晚会演词)周恩来105
纪念本军成立的三周年(一九四○年十月十二日)叶挺114
本军成立两周年纪念感言(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五日)项英116
论坚持大江南北的敌后抗战(一九三九年十一月五日为纪念本军成立二周年作)袁国平128
营遭遇战斗实兵指挥演习讲评(一九三九年九月九日)周子昆142
深谋远虑毅然东进周偶152
新四军的前身及其组成与发展经过概况157
新四军在江南的战绩纪略177
平江惨案、确山惨案、晋西事变184
苏北事件何以善后(《新中华报》社论,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91
苏北磨擦真相(新四军苏北政治部一九四○年十一月)193
新四军司令部致何白总副参谋长电239
为顾全大局挽救危亡朱彭叶项复何应钦白崇禧〔佳〕电(一九四○年十一月九日)239
周恩来同志所提调整游击区域及游击部队办法三种243
目前时局的严重危机(摘录)(《解放》周刊社论)243
陈毅同志对时局发表谈话(一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250
朱、彭、叶、项抗议皖南包围通电(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三日)253
新四军各支队纵队司令联名电呈蒋介石请解江南新四军重围(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四日)254
新四军华中将领为叶项军长暨皖南部队被包围致电华中华南全体指战员255
抗议无法无天之罪行(《解放》周刊社论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六日)256
新四军将领声讨亲日派通电(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四日)258
围绕“皖南事变”展开的尖锐斗争(原《新华日报》在京部分同志)260
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一九四一年一月)264
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节录)267
“皖南事变”突围片断马长炎274
皖南突围记杨明281
艰辛的历程张玉辉口述295
顾祝同的反共军事阴谋岳星明310
上官云相袭击新四军的经过武之棻317
蒋军第四十师袭击新四军的经过陈士章333
蒋军一○八师袭击新四军的经过周祖尧342
项英、周子昆二烈士遇难的真相黄诚345
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348
中央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一月十八日)348
新四军将领就职通电(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三日)350
新四军代理长陈毅就职通电(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351
共产党七参政员致国民参政会公函(一九四一年二月十五日)352
共产党参政员董必武邓颖超致国民参政会公函(一九四一年三月二日)353
共产党七参政员复国民参会公函(一九四一年三月八日)354
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355
中央一九四一年三月政治情报(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二日)356
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一九四一年五月八日)359
国内外对皖南事变的呼声359
为抗议皖南事变无法无天的罪恶告各界同胞书359
宋庆龄等上书蒋介石362
陈嘉庚致国民参政会转国民党政府电364
上海各民众团体呼吁团结的快邮代电365
苏联真理报评新四军事件366
美民众团体及名流致电蒋介石366
伦敦援华委员会致周恩来电367
仰光各社团吁请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宣言367
〔附录〕370
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370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嘉奖新四军抗日战绩电文(一九三九年四月——五月)371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制定的五个反共反人民的机密文件371
共产党问题处置办法371
沦陷区防范共产党活动办法草案379
异党问题处理办法382
处理异党实施办法385
运用保甲组织防止异党活动办法387
何应钦、白崇禧致朱、彭、叶〔皓〕电(一九四○年十月十九日)388
顾祝同关于新四军北移路线的电文(一九四○年十二月一日)390
何应钦关于“解决”江南新四军的亲笔函件(一九四○年十二月三日)391
徐永昌关于规定北移路线及“解决”江南新四军致蒋介石签呈(一九四○年十二月四日)391
何应钦白崇禧致朱、彭、叶、项〔齐〕电(一九四○年十二月八日)392
中央提示案399
蒋介石密令顾祝同“解决”江南新四军的电文(一九四○年十二月十日)401
上官云相关于皖南新四军一部开始北移事致安徽省政府皖南行署电(一九四○年十二月十一日)401
上官云相关于俟新四军开毕再行肃清工作的电文(一九四○年十二月十七日)402
蒋介石密电国民党避免与日寇作战进行“剿抚”工作的命令(一九四一年一月)403
国民党政府军委会委员长侍从室抄送日寇拟定进袭新四军计划的情报(一九四○年十二月九日)404
顾祝同转报袭击皖南新四军军部致何应钦密电(一九四一年一月八日)405
国民党第三十二集团军上官云相部围击皖南新四军军部战斗详报的一部分(一九四一年一月——二月)406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解散新四军通令(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407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言人谈话(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七日)408
蒋介石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七日在重庆中央纪念周的讲话410
国民党中宣部等颁发皖南事变的宣传要点代电(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三日)420
蒋介石撤销新四军番号的训令(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日)421
上官云相电令搜捕突围出来的新四军(一九四一年一月)422
上官云相密电查拿共产党秘密组织(一九四一年一月十日)423
国民党青阳县政府关于“清乡”工作办法(一九四一年一月)423
关于就地秘密处置被俘新四军主要人员电文424
顾祝同电令广事宣传蒋介石解散新四军的训词(一九四一年二月八日)424
顾祝同关于拟订继续进攻新四军办法之密电(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一日)425
蒋介石密令继续“剿办”皖南一带新四军的电文(一九四一年五月三十一日)426
旌德县长办理刘厚总一案的报告(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二日)426
黄绍耿电令核办刘厚总案(一九四一年十月二十八日)428
1981《皖南事变资料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徽省文物局新四军文史征集组编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千古奇冤 皖南事变始末
- 198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
- 1979
-
- 福建事变资料选编
- 1984年03月第1版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西安事变资料选辑
- 1978
-
- 皖南事变 资料选辑
- 1982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皖南事变前后
- 1950 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
-
- 可行性研究国际惯例
- 1995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 皖南事变
- 198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
- 皖南事变
-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
- 皖南事变资料选
- 1981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 皖南事变
- 1987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 皖南事变
- 1956 通俗读物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