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常识》求取 ⇩

第一章灾害1

1.1灾害定义1

1.1.1 灾害定义讨论1

1.1.2 灾害定义2

1.1.3 灾害概念是变化的3

1.2灾害类型和灾种4

1.2.1 按灾源分类4

1.2.2 按成因分类5

1.2.3 按灾害范围分类5

1.2.4 按发生持续时间分类5

1.2.5 按灾害现象关系分类5

1.2.6 按视在性分类5

1.2.7 按性质分类5

1.2.8 按机理分类6

1.2.9 按状态分类6

1.2.10 按地区分类6

1.2.11 其他6

1.3灾害的特点7

1.3.1 共同特点7

1.3.2 个性特征9

1.3.3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之间界限模糊9

1.3.4 发展中国家自然灾害严重10

1.4灾害形态的变化10

1.4.1 形态变化10

1.4.2 变化原因11

1.5灾害与灾荒12

1.5.1 灾与荒的关系12

1.5.2 荒的特点12

1.5.3 荒的形成原因13

1.6 灾害的利与害13

1.7 灾害的等级14

第二章灾害因素17

2.1灾害发生因素17

2.1.1 直接因素或主要因素17

2.1.2 诱发因素18

2.1.3 扩大因素18

2.1.4 灾害现象的致灾过程20

2.2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22

2.2.1 自然灾害22

2.2.2 人为灾害22

2.3直接灾害与次生灾害23

2.3.1 直接灾害23

2.3.2 次生灾害24

2.3.3 灾害键25

2.4 复合灾害26

第三章灾害学研究27

3.1灾害学研究范围27

3.1.1 灾害科学27

3.1.2 防灾科学27

3.2灾害学研究对象与课题28

3.2.1 研究对象28

3.2.2 灾害学研究的共同课题29

3.2.3 灾害学的一般研究课题30

3.2.4 灾害学的专题研究30

3.2.5 各学科的灾害研究课题30

3.3灾害学的研究方法31

3.3.1 灾害学研究战略31

3.3.2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31

3.3.3 推进灾害学研究的策略31

3.4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估32

3.4.1 灾害信息32

3.4.2 危险性分析34

3.4.3 灾害评估36

3.4.4 灾害的预测与预报37

3.5灾害学的分支学科39

3.5.1 灾害经济学39

3.5.2 灾害医学40

3.5.3 灾害地质学40

3.5.4 其它41

3.6灾害学研究现状41

3.6.1 研究现状41

3.6.2 日本自然灾害科学研究进展43

3.6.3 美国自然灾害科学研究进展46

3.6.4 中国自然灾害科学研究现状49

3.7 灾害学研究发展趋势52

第四章地质灾害55

4.1引言55

4.1.1 地质灾害发生原因55

4.1.2 地质灾害特点56

4.1.3 对策58

4.2 山地灾害58

4.3岩土体崩塌60

4.3.1 原因与分类60

4.3.2 灾害60

4.4地滑坡灾害61

4.4.1 地滑坡类型61

4.4.2 地滑坡条件62

4.4.3 滑坡灾害及其预防63

4.5地裂缝66

4.5.1 地裂缝类型66

4.5.2 地裂缝灾害及其预防68

4.6地基灾害69

4.6.1 地基下沉70

4.6.2 地面塌陷72

4.6.3 地基液化73

4.7斜面灾害74

4.7.1 斜面的隐定性75

4.7.2 斜面灾害实态75

4.8 土地沙化75

4.9泥石流77

4.9.1 泥石流发生发展机制77

4.9.2 泥石流分类78

4.9.3 泥石流灾害78

4.10 地下水公害80

4.11土地冻融80

4.11.1 原因80

4.11.2 冻融现象及后果81

4.12 水土流失81

4.13滑坡、崩塌、泥石流之间关系82

4.13.1 滑坡与崩塌82

4.13.2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82

4.14火山灾害82

4.14.1 火山喷发82

4.14.2 火山活动和火山灾害特点84

4.14.3 火山灾害评价85

第五章气象灾害88

5.1引言88

5.1.1 分类88

5.1.2 气象灾害的特点89

5.2风灾90

5.2.1 台风灾害92

5.2.2 大风灾害94

5.2.3 龙卷风灾害97

5.2.4 干热风灾害99

5.2.5 焚风灾害100

5.2.6 沙暴灾害101

5.3水害101

5.3.1 引言101

5.3.2 雨害102

5.3.3 暴雨灾害103

5.3.4 洪水灾害104

5.3.5 梅雨灾害107

5.3.6 涝灾108

5.3.7 湿害108

5.3.8 雷灾109

5.4雪冰灾害110

5.4.1 引言110

5.4.2 地面吹雪灾害113

5.4.3 融雪灾害113

5.4.4 雪崩灾害114

5.4.5 冰雹灾害115

5.4.6 着雪灾害116

5.4.7 着冰灾害116

5.4.8 交通雪害117

5.5干旱灾害118

5.5.1 干旱灾害118

5.5.2 干害119

5.5.3 热浪(高温)灾害121

5.6冷害122

5.6.1 冷害122

5.6.2 霜害123

5.6.3 寒潮124

5.6.4 冻害124

5.6.5 冰雨和积冰125

5.6.6 冷雨125

5.6.7 暖冬灾害126

第六章海洋灾害127

6.1 引言127

6.2海啸灾害128

6.2.1 海啸灾害的发生及分类128

6.2.2 海啸灾害实例130

6.2.3 海啸灾害的预防131

6.3海岸灾害131

6.3.1 海岸灾害的产生及分类131

6.3.2 海岸侵蚀和海滨地形变化132

6.4风暴潮灾害133

6.4.1 风暴潮灾害的产生及分类133

6.4.2 风暴潮灾害134

6.5 潮害135

6.6海浪灾害135

6.6.1 海浪灾害的产生及分类135

6.6.2 海浪灾害136

6.7海冰灾害137

6.7.1 海冰现象137

6.7.2 海冰灾害138

6.8赤潮灾害139

6.8.1 赤潮现象139

6.8.2 赤潮灾害140

6.9盐害141

6.9.1 盐害的产生及症状141

6.9.2 盐害对策141

第七章环境灾害等灾害143

7.1 大气污染143

7.2环境灾害144

7.2.1 环境灾害的产生原因和分类144

7.2.2 环境灾害的后果145

7.3生物灾害146

7.3.1 生物灾害分类及后果146

7.3.2 对策146

7.4 光化学灾害147

7.5 天象灾害148

7.6 农林灾害149

7.7 臭氧层灾害151

7.8 烟雾灾害152

7.9 温室效应153

7.10 水体污染154

7.11 酸雨155

第八章地震灾害种种157

8.1地震灾害的特点157

8.1.1 地震活动的特点157

8.1.2 地震灾害的特点158

8.2 建筑物的震害160

8.3 基础构造的震害166

8.4 建筑设备的震害168

8.5 高层住宅的震害169

8.6 学校建筑物的震害171

8.7 砖石结构建筑物的震害173

8.8 土构造物的震害174

8.9 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震害175

8.10 钢筋骨架建筑物的震害176

8.11 二次部件加工件的震害176

8.12 医院的震害177

8.13 挡土墙的震害178

8.14 土木构造物的震害178

8.15 河流构造物的震害180

8.16 铁路的震害181

8.17 公路的震害183

8.18 港湾构造物的震害184

8.19 隧道的震害186

8.20 库坝的震害187

8.21 地下埋设构造的震害188

8.22 桥梁的震害189

8.23 地震动灾害192

8.24 地震火灾194

8.25 联合企业(化工)震害196

8.26 地震水灾197

8.27 生命线的震害198

8.28 城市机能的震害201

第九章防灾与减灾203

9.1 引言203

9.2灾害发生的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205

9.2.1 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205

9.2.2 灾害是可减轻的206

9.3灾害对策的基本方略207

9.3.1 减灾对策的主要依靠207

9.3.2 减灾对策的指导思想209

9.3.3 减灾对策的三个阶段212

9.3.4 减灾对策的战略重点213

9.3.5 减灾对策的研究课题215

9.3.6 减灾对策的实施保证217

9.4全球自然灾害水平和减灾能力218

9.4.1 全球自然灾害水平218

9.4.2 各国灾害防抗救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239

9.4.3 减灾能力250

9.4.4 减灾对策取得效益的实例253

9.5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在减灾中的地位和作用263

9.5.1 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263

9.5.2 减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267

附录270

1.全球一次地震死亡干人以上的地震巨灾简表(1950—1990)270

2.全球一次死亡千人以上的自然灾害(除地震灾害外,(1950—1991))简表272

3.全球火山灾害简表275

参考文献277

1993《自然灾害常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卢振恒编著 1993 北京:海洋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