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 上下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求取 ⇩

序刘吉1

绪言1

第一章毛泽东的遗产1

第一节 黑色的九月九日1

第二节 权力的集中——毛泽东的政治遗产8

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9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11

党指挥枪14

第三节 强盛的贫困——毛泽东的经济遗产15

第四节 面临改革浪潮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的制度遗产28

第五节 有待重新构筑的价值体系——毛泽东的思想遗产37

理想37

斗争哲学40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43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47

毛泽东时代的道德观49

第二章十月六日的风雷53

第一节 毛泽东病床前的政治斗争54

围绕邓小平第二次出山的明争暗斗55

1975:邓小平初试锋芒受挫63

邓小平第三次下台68

第二节 继承人位置的争夺74

华国锋决定粉碎“四人帮”76

叶剑英西山串联81

投鼠忌器85

先下手为强92

第三节 过渡人物华国锋98

他的仕途一帆风顺99

“两个凡是”102

“洋跃进”的是是非非108

他只能是过渡人物111

第三章思想解放运动114

第一节 邓小平怎样向“两个凡是”挑战115

第二节 真理标准大讨论119

胡耀邦开动破冰船119

捍卫“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121

坚冰已经打破126

第三节 理论务虚会和“西单墙”130

第四节 历史的新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36

第五节 思想解放的限度:“四项基本原则”146

第六节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挂下去148

第四章经济改革的组织准备152

第一节 胡耀邦出任组织部长152

第二节 天翻地覆大平反155

第三节 干部队伍大改组164

第四节 改革者掌握了最高权力167

第五章中国农民的伟大实践172

第一节 一个古老的事实被重新确认173

饥饿逼出来的自发改革174

安徽面临四面楚歌180

在曲折中全面推广185

第二节 乡镇企业:计划经济的“异军”189

拿起“榔头”对付“剪刀”190

从计划经济的岩层里挤出一条缝隙192

中国乡镇企业的几种模式195

“异军”占领了“半壁江山”202

第三节“魔鬼”在田野里游荡205

解除了一条枷锁:“统购统销”205

商品经济:从魔鬼到神仙208

农村两大害:人民公社和学大寨212

第四节 农村改革的新矛盾和新发展218

1984年以后的波折218

中国农民两个伟大创造的发展224

中国农村社会的演变229

“农村包围城市”格局的形成234

第六章敞开大门 走向世界237

第一节 国门是怎样打开的?238

夜郎大国238

国门先从这里打开244

从这里杀出一条血路249

第二节 香香臭臭话广东252

1982:两省会议冲击波253

海南汽车事件258

“变通”不通260

第三节 开放向纵深发展264

外贸体制改革265

外汇管理的改革268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271

尽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74

第四节 文化层次上的对外开放276

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回应276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278

新时代的“西化”之争280

第五节 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方案284

“铁女人”碰上了“钢铁公司”284

关键在于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288

第七章经济体制改革:从外围到核心299

第一节 城市经济:社会主义在东方的试验场299

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想300

消灭私有制306

用行政力量配置资源309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312

第二节理论战:“市场经济论”获胜317

把“异教徒”请入社会主义的圣殿317

价值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318

“商品经济”怎样写进共产党的文件?321

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328

共产党人终于接纳了市场经济333

第三节私有经济的回归337

私营经济的重新出现337

一颗瓜子千斤重341

“为主”两个字的分量344

私有经济:还在理论和实践中彷徨347

私营企业主:是否已经形成一个阶级?350

寻找合理的所有制结构353

第四节难点:国有企业的改革355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356

改革十五年后的国有企业362

在困境中找到了新思路365

产权改革出现争议368

姓“公”姓“私”=姓“社”姓“资”?370

“抓大放小”和诸城经验374

大调整 大改组 大联合376

第五节价格改革:经济改革中的一步险棋382

“价格要理顺,越理越不顺”383

双轨价:一颗难咽的苦果386

1988:价格闯关失败390

治理整顿:治理通货膨胀的一剂猛药394

1992:价格全面放开397

第六节 财富分配:中国新的富人和穷人400

收入分配改革的大体历程401

非工资性收入:脱缰之马404

转轨时期收入分配的几个特征407

中国的两极:富人和穷人411

第七节 复杂艰难的财政体制改革419

从统收统支到财政包干419

“诸侯经济”423

赤字时代425

税利分流和分税制427

第八节 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431

从“大一统”到多家金融机构并存431

资金市场化的历程435

1993年:全国金融大整顿440

全面展开金融改革443

没有真正的企业,就没有真正的银行446

第九节 邓小平的“硬道理”449

调整经济发展战略450

体制转型期的经济波动452

转轨时期的经济难题462

第八章“两个基本点”的碰撞472

第一节“两个基本点”的形成473

第二节 第一次碰撞:1983年反精神污染477

批判《苦恋》的前前后后477

“异化论”风波480

“清污”运动483

第三节 第二次碰撞:1986年反自由化487

1984—1986:政治波澜起伏487

1986:重提政治体制改革489

十二月学潮491

“四号文件”495

第四节 第三次碰撞:1989年北京风波499

1989年面临的社会矛盾499

山雨欲来风满楼502

从胡耀邦逝世到“4.26社论”504

局势全面失控505

从戒严到“六四”506

第九章邓小平的最后辉煌509

第一节“皇甫平”事件509

第二节 在南国卷起的邓旋风515

第三节 为身后确定了改革路线520

第四节 两代人权力稳定交接522

第十章中国的改革推进方略527

第一节 改革的思想动员策略528

第二节 渐进式改革531

第三节“摸着石头过河”534

第四节 渐进式改革得与失537

第十一章邓小平的遗产542

第一节 繁荣的经济542

第二节 有待改革的政治体制547

第三节 没有上帝的社会555

第四节 邓小平留下的难题561

人口过多是中国最基本的难题562

十分棘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563

金融死结难解金融风险增大566

国有企业处境困难568

第十二章二十一世纪的中国571

第一节 新世纪之初:是否有一次大的政治冲突?571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新世纪的前二十年之内应有突破576

第三节 中国将为解决世界三大难题作出重大贡献581

中国在处理第一种矛盾中的作为582

中国在处理第二种矛盾中的作为586

中国在处理第三种矛盾中的作为589

后记593

1998《邓小平时代 上下 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继绳著 1998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