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农书研究》求取 ⇩

自序1

凡例1

沈张事略1

一 “补农书”及其有关文献的价值1

二 沈氏事略4

附图目录7

图1. 沈张住区及其经济活动区域图7

参考书目7

三 张履祥事略7

一 社会经济背景13

上编 “补农书”整理研究13

第一章 社会经济背景与自然资源条件13

二 自然资源条件18

图2. 归安县境全图18

图3. 嘉兴、桐乡平均气温、雨量变化图20

图4. 嘉兴地区土壤分布图22

第二章 农桑产量水平推测24

一 推测的根据24

二 水田26

图5. 嘉兴地区各个时期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比较34

三 旱地36

图6. 嘉兴地区各个时期桑叶单位面积产量比较42

四 生产资料生产与副业生产45

五 产品的价格与比值47

第三章 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52

一 生产力的性质52

二 生产力的水平61

三 土地占有制与阶级矛盾63

第四章 再生产的规模与劳动生产率78

一 经营的方法与性质78

二 再生产的规模85

三 劳动生产率91

一 治水思想与治水方针102

第五章 分区治水与改造自然102

二 水旱灾荒及各代的对策107

图7. 嘉兴建成农业社河流及地形分布图116

图8. 桥梁117

三 地形变化给予今天的影响117

图9. 桐乡县杨园村田、地、池交错图118

一 农业技术知识的源泉125

第六章 农业技术思想的基本原则125

二 农业技术的重要环节130

图11. 露天粪缸133

图10. 陈旉农书所载粪窖意想图133

图12. 捞河泥工具134

图13. 嘉兴县建成农业社地形改造理想示意图142

三 贯彻农业技术的几个方法问题143

第七章 农业生产技术(上)149

一 栽培制度149

二 水稻生产技术155

图14. 铁塔156

图15. 插秧前施基肥159

图16. 插秧166

图17. 水稻中耕除草169

三 春花生产技术172

图18. 刮子174

图19. 撮子用的菜麦豆椿175

第八章 农业生产技术(下)177

一 旱地生产的特点177

二 桑树栽培技术181

图20. 野桑望海桑184

图21. 桑树形状185

图22. 桑蟥197

三 白地生产技术198

四 养蚕生产技术(附缫丝)202

图23. 新式调节蚕室温度法204

图24. 撒粉治白僵病205

图25. 旧式木质丝车207

图26. 张履祥像209

上卷 沈书校释210

下编 “补农书”校释210

图27. 鍬蒲213

图28. 筐箉215

图29. 车扉与鹤膝216

图30. 人力车水222

图31. 留塍荡223

图32. 初春?桑地227

图33. 粪桶运粪233

图34. 桑地冬季施河泥233

下卷 张书校释251

图35. 撮子播种255

图36. ?河泥259

图37. 旱芋264

图38. 稻场上稻谷脱粒266

图39. 纺织277

附件289

一 沈氏“奇荒纪事”摘录289

二 “补农书”所记亩积度量衡与今市制之比较292

三 租佃契约条例(附授田额)302

四 明代苏松嘉湖地区农业经济的若干变化305

五 桐乡灾异记324

六 提高农民耕作效率327

1958《补农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恒力编著 1958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书法研究(1967 PDF版)
书法研究
1967 台湾商务印书馆
东北农学研究  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 PDF版)
东北农学研究 东北农业近代化研究
农业研究政策( PDF版)
农业研究政策
补农书  第2卷( PDF版)
补农书 第2卷
书评研究( PDF版)
书评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
农村金融研究(1988 PDF版)
农村金融研究
1988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农村财政研究(1995 PDF版)
农村财政研究
199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农业问题研究(1994 PDF版)
农业问题研究
1994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农业投入研究(1991 PDF版)
农业投入研究
199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尚书研究(1987 PDF版)
尚书研究
1987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
补品研究(1931 PDF版)
补品研究
1931 上海国医出版社
农史研究文集(1999 PDF版)
农史研究文集
1999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开发农业研究(1990 PDF版)
开发农业研究
1990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信息农业研究(1998 PDF版)
信息农业研究
1998 北京:气象出版社
刘半农研究(1987 PDF版)
刘半农研究
1987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