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县志》求取 ⇩

目录1

概述1

大事记6

要事纪略47

第一篇 建置61

第一章 沿革与县境61

第一节 沿革61

第二节 县境62

第二章 行政区划62

第三章 县城77

第四章 乡镇79

第二篇 自然环境91

第一章 地形91

第一节 山地91

第三节 谷地94

第二节 丘陵94

第四节 岩溶95

第二章 地质96

第一节 地层96

第二节 岩浆岩与混合花岗岩98

第三节 构造99

第四节 地质演变100

第一节 气候特征102

第二节 气温102

第三章 气候102

第三节 降雨103

第四节 其他气候要素103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104

第四章 水文108

第一节 河流108

第二节 水资源110

第五章 土壤植被114

第一节 土壤114

第二节 植被116

第六章 矿藏119

第一节 金属矿藏120

第二节 非金属矿藏122

第七章 植物动物126

第一节 植物126

第八章 自然灾害131

第一节 明清时期131

第二节 动物131

第二节 民国时期133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133

第一章 人口变化137

第一节 数量137

第三篇 人口137

第二节 分布14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1

第一节 民族姓氏141

第二节 性别年龄146

第三节 家庭婚姻148

第四节 文化程度149

第五节 职业149

第二节 技术队伍150

第一节 计划生育机构150

第三节 措施与效果150

第三章 计划生育150

第四章 华侨港澳同胞153

第一节 华侨153

第二节 港澳同胞154

第一章 经济发展156

第一节 经济结构156

第四篇 经济综述156

第二节 发展水平157

第二章 经济管理165

第一节 计划管理165

第二节 物价管理168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169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171

第五节 统计服务与监督172

第六节 物资管理173

第七节 土地管理174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76

第一章 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变革176

第二节 土地改革176

第五篇 农牧渔业176

第三节 农业互助组与农业合作社178

第四节 人民公社179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80

第二章 种植业181

第一节 耕地和农村劳动力181

第二节 粮食作物182

第三节 经济作物190

第四节 水果195

第五节 耕作制度199

第六节 耕作技术200

第七节 良种繁育与推广201

第八节 土壤与肥料206

第九节 防治病虫害209

第一节 传统农具213

第二节 农业机械213

第三章 农具农机213

第三节 农机管理216

第四章 畜牧水产221

第一节 禽畜饲养221

第二节 禽畜病防治226

第三节 水产养殖227

第四节 鱼病防治232

第一节 林地234

第一章 森林资源234

第二节 林木234

第六篇 林业234

第三节 活立木蓄积量235

第四节 林副产品235

第一节 林业法制240

第二节 山林权属240

第二章 林政240

第三节 山林经营体制241

第一节 采种育苗244

第二节 造林244

第三章 营林244

第三节 幼林抚育247

第四章 森林保护248

第一节 封山护林248

第二节 防火249

第三节 防止乱砍滥伐251

第五章 木材运输与加工252

第一节 运输252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252

第二节 加工253

第一章 水利建设254

第一节 灌溉和发电工程254

第七篇 水利254

第二节 防洪排涝工程262

第三节 河道整治工程265

第一节 水土流失268

第二章 水土保持268

第二节 治理措施269

第一节 机构和队伍270

第三章 水利行政270

第三节 工程管理271

第二节 技术培训271

第四节 移民安置273

第一节 勘探活动274

第一章 勘探274

第八篇 矿业274

第二节 勘探成果275

第一节 开采277

第二章 采选与冶炼277

第二节 选矿280

第三节 冶炼281

第四节 主要企业282

第二节 运销286

第一节 产品286

第三章 产品与运销28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管理28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管理289

第四章 矿产资源管理289

第一节 资源292

第一章 资源与开采292

第九篇 石业292

第二节 开采293

第二章 加工296

第一节 石板材加工297

第二节 石米加工298

第四节 水磨阶砖加工299

第三节 石粉加工299

第六节 石料工艺品加工300

第五节 人造大理石加工300

第八节 建筑碎石加工301

第七节 七○砂加工301

第九节 主要企业302

第一节 品种307

第三章 产品销售307

第二节 销售308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311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和经济责任制311

第十篇 工业311

第二节 经济责任制312

第二节 国营企业314

第一节 私营和公私合营企业314

第二章 经营体制314

第三节 集体企业317

第四节 乡镇企业320

第六节 个体企业322

第五节 村办联户企业322

第一节 机电工业324

第三章 工业门类324

第七节 “三资”企业324

第二节 水泥工业326

第三节 化学工业328

第四节 电力工业330

第五节 造纸印刷工业334

第六节 制糖酿酒饮料烟丝工业335

第七节 粮油食品工业337

第八节 塑料编织工业338

第九节 服装皮革制鞋工业339

第十节 砖瓦石灰陶瓷工业340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341

第十二节 主要企业342

第二节 公路346

第一节 古道346

第十一篇 交通346

第一章 交通网络346

第三节 铁路353

第四节 航道港口354

第二节 机动交通工具357

第一节 人力交通工具357

第二章 交通工具357

第一节 陆运361

第三章 运输361

第二节 水运365

第一节 公路养护和管理367

第四章 交通管理367

第二节 交通安全369

第三节 航政、航道管理371

第一节 明、清和民国时期邮电机构372

第一章 邮电机构372

第十二篇 邮电372

第一节 邮路373

第二章 邮政37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邮电机构373

第三节 邮政业务375

第二节 邮政设施375

第一节 电信设施377

第三章 电信377

第二节 口外通信382

第三节 微波通信38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384

第一章 流通体制384

第十三篇 商业38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商业385

第一节 粮食购销390

第二章 粮油购销390

第二节 食油购销392

第三节 粮食储运395

第一节 煤炭购销397

第三章 煤炭石油购销397

第二节 石油购销398

第一节 金属材料购销399

第四章 生产资料购销399

第四节 化工原料购销400

第三节 建筑材料购销400

第二节 机电设备购销400

第五节 化肥农药购销401

第六节 农用机具购销403

第七节 木材毛竹购销404

第三节 烟叶购销406

第二节 茶叶购销406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406

第一节 麻类购销406

第四节 木薯购销407

第一节 禽畜产品购销408

第六章 副食品购销408

第三节 蔬菜水果购销409

第二节 水产品购销409

第四节 糖烟酒购销410

第二节 五金交电购销411

第一节 棉布百货购销411

第七章 日用工业品购销411

第一节 饮食业412

第八章 服务行业412

第三节 日用杂品购销412

第三节 理发业413

第二节 旅馆业413

第一节 集市414

第九章 集市贸易414

第四节 修理业414

第五节 照相业414

第三节 贸易415

第二节 圩期415

第一节 经营方式416

第十章 对外贸易416

第四节 市场建设416

第二节 出口商品417

第二节 财政收入421

第一节 财政机构421

第十四篇 财政税务421

第一章 财政421

第三节 财政支出424

第四节 财政监督427

第五节 公债国库券431

第二节 税制433

第一节 税务机构433

第二章 税务433

第三节 税收435

第四节 管理440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机构443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443

第十五篇 金融保险443

第一章 金融机构443

第二节 人民币446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货币446

第二章 货币446

第一节 存款448

第三章 存贷与结算448

第二节 工商贷款449

第三节 农业贷款450

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451

第六节 金融债券452

第五节 结算452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456

第四章 信用合作社456

第一节 保险业务457

第五章 保险457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457

第二节 保费收入和理赔458

第一节 房屋460

第一章 县城建设460

第十六篇 城乡建设460

第二节 街道465

第三节 供水与排水467

第四节 照明468

第五节 园林绿化469

第一节 农村建设470

第二章 农村与圩镇建设470

第二节 圩镇建设471

第一节 建筑队伍473

第三章 建筑业473

第二节 技术设备475

第二节 公房管理476

第一节 规划管理476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及开发476

第三节 私房改造与落实房屋政策478

第一节 环境污染479

第五章 环境保护479

第四节 房地产开发479

第二节 防治污染措施483

第一节 组织机构48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云浮地方组织484

第十七篇 政党群众团体484

第二节 代表大会486

第三节 党员494

第四节 党务495

第一节 县党部及基层组织507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云浮地方组织507

第一节 工人团体509

第三章 群众团体50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云浮地方组织509

第二节 农民团体513

第三节 妇女团体514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516

第五节 工商界团体519

第六节 科技界团体521

第七节 文化教育界团体522

第八节 归侨团体523

第一节 人民代表的产生524

第一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524

第十八篇 政权政协524

第二节 历届会议527

第四节 县人大常委会532

第三节 县各界人代会常委会532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构536

第二章 县政府536

第二节 基层行政单位545

第三节 信访546

第四节 外事外经547

第五节 华侨港澳台同胞事务549

第六节 审计551

第七节 法制552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553

第三章 县政协553

第三节 重要活动557

第二节 工作机构557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军事机构5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561

第十九篇 军事561

第一章 军事机构561

第一节 明、清时期军事机构561

第二节 民国时期兵役565

第一节 明、清时期兵役565

第二章 兵役56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兵役566

第一节 驻军568

第三章 驻军地方武装568

第二节 地方武装569

第一节 民兵组织571

第四章 民兵571

第三节 重大活动573

第二节 民兵训练573

第二节 朱家臣抗清574

第一节 罗旁山区瑶民起义574

第五章 战事574

第四节 腰古农民起义575

第三节 平定刘北匪乱575

第五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576

第六节 “三罗”游击队的武装斗争活动577

第七节 清剿土匪579

第一节 机构581

第一章 公安581

第二十篇 政法58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582

第四节 治安管理583

第三节 打击和防范刑事犯罪583

第六节 户籍管理587

第五节 监所管理587

第七节 消防588

第一节 机构589

第二章 检察589

第二节 刑事检察590

第四节 经济检察591

第三节 法纪检察591

第六节 控告申诉592

第五节 监所检察592

第一节 机构593

第三章 审判593

第二节 刑事审判594

第五节 行政审判595

第四节 经济审判595

第三节 民事审判595

第四章 司法行政596

第六节 审判监督596

第三节 律师业务597

第二节 公证业务597

第一节 普及法律常识597

第四节 人民调解598

第一节 主要活动599

第一章 拥军优属599

第二十一篇 民政599

第二节 抚恤600

第四节 社会优待601

第三节 烈军属残废军人困难补助601

第一节 安置就业602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602

第三节 困难补助603

第二节 扶持生产603

第一节 灾害救济604

第三章 救灾救济604

第二节 农村扶贫606

第三节 社会救济607

第四节 收容遣送608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609

第四章 社会福利609

第一节 婚姻法规宣传610

第五章 婚姻登记610

第二节 孤儿弃婴教养610

第二节 婚姻登记制度611

第一节 干部状况614

第一章 干部614

第二十二篇 人事劳动614

第二节 干部制度615

第三节 干部管理619

第一节 国营企业工人623

第二章 工人623

第二节 集体企业工人624

第一节 工资625

第三章 工资奖金625

第二节 奖金和各种补贴629

第一节 劳动保护630

第四章 劳保福利630

第一节 退休632

第五章 退休退职632

第二节 劳动保险632

第二节 知识青年安置633

第一节 城镇待业人员就业633

第二节 退职633

第六章 劳动就业633

第一节 计划管理634

第七章 劳动力管理634

第三节 精简人员安置634

第二节 调配管理635

第二节 农村幼儿教育636

第一节 县城幼儿教育636

第二十三篇 教育636

第一章 幼儿教育636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教育637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637

第二章 小学教育637

第一节 普通中学641

第三章 中学教育641

第一节 师范学校645

第四章 专业教育645

第二节 职业中学645

第三节 农林业学校646

第二节 卫生学校64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647

第五章 成人教育647

第四节 技工学校647

第三节 广播电视大学649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649

第四节 函授自学考试650

第一节 教师数量651

第六章 教师651

第二节 教师素质652

第三节 教师待遇653

第一节 教育制度655

第七章 教育改革655

第二节 教学内容657

第三节 教学方法658

第四节 人才输送659

第一节 教育经费660

第八章 教育经费和设施660

第二节 学校设施661

第三节 勘工俭学662

第二节 科研团体664

第一节 行政机构664

第二十四篇 科技664

第一章 组织队伍664

第四节 科技队伍665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665

第一节 科普宣传670

第二章 科研活动670

第二节 科研与技改671

第三节 科技交流673

第四节 科技咨询服务674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675

第三章 科技成果675

第二节 农林畜牧水产科技成果676

第四节 专利科技成果678

第三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678

第二节 防震措施679

第一节 测报网点679

第四章 地震测报679

第一节 群众文化681

第一章 文化艺术681

第二十五篇 文化681

第二节 文艺创作682

第三节 民间文艺684

第四节 文艺表演685

第二节 电影院686

第一节 电影放映队686

第二章 电影686

第三节 县电影公司687

第一节 广播688

第三章 广播电视688

第三节 录像689

第二节 电视689

第二节 阅览690

第一节 发行690

第四章 图书690

第一节 报刊691

第五章 报刊新闻报道691

第一节 收集整理692

第六章 档案692

第二节 新闻报道692

第二节 保管利用693

第一节 旅游点694

第七章 旅游694

第二节 旅游业695

第一节 遗址墓葬696

第八章 文物696

第二节 馆藏文物697

第三节 烈士故居、馆、墓、碑698

第四节 文物保护699

第一节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00

第一章 医疗卫生单位700

第二十六篇 卫生700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701

第四节 其他医疗单位702

第三节 诊所医疗站702

第一节 中医703

第二章 医疗703

第二节 西医70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07

第一节 疾病防治712

第三章 防疫保健712

第二节 公共卫生715

第三节 妇幼保健716

第一节 药政717

第四章 医药717

第二节 药品生产718

第三节 药品经营721

第二节 设施723

第一节 机构723

第二十七篇 体育723

第一章 机构及设施723

第一节 学校体育724

第二章 体育活动724

第二节 群众体育725

第四节 人才输送727

第三节 业余体校727

第一节 田径728

第三章 体育竞赛728

第二节 球类734

第三节 棋类735

第四节 举重射箭赛艇击剑游泳736

第一节 生活习俗740

第一章 风俗习惯740

第二十八篇 社会风情740

第二节 人生礼俗742

第三节 辈序称谓745

第四节 岁时节日747

第五节 信仰习俗749

第二节 音系750

第一节 分布概况750

第二章 方言750

第三节 词汇比较763

第四节 语法特点766

第三章 宗教770

第一节 基督教770

第二节 天主教770

第二十九篇 人物772

一、人物传略772

二、云浮县革命烈士名录790

三、国民党军队云浮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802

一、旧志序选录804

附录804

二、云浮县撤县设市的批文、纪实808

编后记811

1995《云浮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云浮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