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志》求取 ⇩

概述1

第一篇 大事记9

第二篇自然地理105

第一章 位置疆域105

第二章 建置 政区105

第一节 建置105

第二节 政区106

一、太古界113

二、元古界113

第一节 地质分区113

第三章 地质 矿藏113

三、古生界114

四、中生界115

五、新生界115

第二节 地质构造115

一、地质发展115

一、非金属矿藏116

第三节 矿藏116

二、断裂形迹116

二、金属矿藏118

第四章 地貌119

第一节 山脉119

第二节 丘陵 岗地122

第三节 平原122

一、关隘123

二、山洞123

第四节 关隘 山洞123

第五章 气候125

第一节 气温125

一、年平均气温125

二、气温月变化125

三、气温日较差126

四、区域气温126

五、霜期126

第三节 降水127

二、辐射127

第二节 日照与辐射127

一、日照127

第四节 物候132

一、动物反应132

二、植物反应132

第五节 自然灾害132

一、风、雨、雹、雪、霜灾132

二、旱、虫灾135

第一节 水资源137

一、地表水137

第六章 水文137

三、地震灾137

二、地下水139

第二节 河流139

第三节 泉水140

一、热泉、温泉140

二、凉泉140

三、地表水质141

二、热泉、温泉水质141

第四节 水质141

一、地下水质141

第七章 土壤144

第一节 土壤种类144

一、棕壤144

二、黄棕壤144

三、褐土144

四、粗骨土144

五、石质土144

六、紫色土144

七、潮土144

一、家禽家畜145

第一节 饲养动物145

第八章 动物145

二、垂直分布145

三、区域分布145

第二节 土壤分布145

九、水稻土145

八、砂礓黑土145

一、水平分布145

二、饲养昆虫146

三、其它饲养动物146

第二节 野生动物146

一、陆生类146

一、粮食作物148

四、果树148

三、蔬菜作物148

二、油料作物148

二、水生类148

第一节 栽培植物148

第九章 植物148

三、两栖类148

一、乔木149

第二节 野生植物149

六、其它作物149

五、花卉149

二、灌木150

三、藤类151

四、草本151

五、其它植物153

第三节 植物分布154

一、针叶林区154

二、阔叶林区154

三、灌丛区156

四、草甸区157

第三篇人口民族159

第一章 人口159

第一节 人口变迁159

一、人数159

二、人口分布163

第二节 人口构成164

一、性别构成164

二、年龄构成165

三、文化构成175

第三节 计划生育181

一、机构181

二、规定181

三、节育措施182

第二章 民族姓氏182

第一节 民族182

一、民族构成与分布182

二、少数民族182

第二节 姓氏183

附:姓氏选介183

第四篇政党18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89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鲁山县地方组织189

一、组织机构189

二、主要活动189

一、组织机构190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鲁山县地方组织190

二、主要活动191

第三节 解放后中共鲁山县地方组织192

一、组织机构192

二、党员201

三、党员代表大会201

四、组织建设203

五、宣传教育204

七、统一战线206

六、纪律检查206

八、人民来信来访208

九、老干部工作208

十、党校209

十一、重大活动20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215

第一节 组织机构215

第二节 主要活动215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21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19

第五篇人大219

第一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21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20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22

第三章 选举223

一、代表资格223

二、选举制度223

三、选举程序223

第一节 县署225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225

第一章 清代行政机构225

第六篇政府225

第二章 民国行政机构230

第一节 县政府230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230

五、鲁山市民主政府233

四、沙南县民主政府233

三、鲁南县民主政府233

二、伊鲁嵩县民主政府233

第一节 民主政府233

第三章 民主政府、人民政府233

一、鲁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和鲁山县抗日民主政府233

第二节 人民政府234

一、鲁山县人民政府234

二、基层行政机构237

三、政务工作纪要238

第二章 政协工作245

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245

第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鲁山县委员会245

第七篇政协245

二、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和来信来访246

三、献计献策和科技咨询246

四、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编纂247

第三章 历届政协会议247

附:民国时期议事会、参事会、参议会247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249

第一节 组织机构249

第一章 工会249

第八篇群众团体249

第二章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50

第一节 组织机构250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251

第三节 主要活动252

附:少年先锋队253

第三章 妇女组织25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妇女组织253

一、妇女放脚队253

二、妇女抗日救国会253

三、妇女会253

第二节 解放后妇女组织254

一、组织机构254

二、主要活动254

三、妇女代表大会255

一、民国时期农民协会256

二、解放后农民协会256

第四章 农民组织256

第五章 科学技术协会、学会257

第六章 商会、工商联合会257

一、商会257

二、工商联合会257

第七章 归侨侨眷联合会258

一、机构259

第二节 解放后公安局259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公安局、警察局259

第一章 公安259

第九篇政法259

二、案件侦察260

三、治安管理260

四、户籍管理260

五、特种行业管理260

一、机构261

第二章 检察261

十、改造罪犯261

八、禁止赌博、取缔娼妓261

七、查禁鸦片261

六、枪械管理261

九、消防工作261

二、刑事检察262

三、经济检察262

四、法纪检察262

五、林业检察262

六、狱所检察262

七、控告申诉检察262

第三章 审判263

一、机构263

二、刑事审判263

三、民事审判263

第四章 司法行政264

一、机构264

二、法制宣传教育264

四、经济审判264

五、告诉申诉审判264

三、法律顾问265

四、公证265

五、人民调解265

第二节 解放后民政工作267

二、褒扬烈士267

一、机构267

第一节 清代与民国时期的民政事务267

第一章 民政267

第十篇民政劳动人事267

三、优待抚恤268

四、救灾 救济268

五、婚姻登记270

六、移民271

七、殡葬改革272

第二章 劳动人事272

第一节 机构272

一、干部队伍273

第二节 干部管理273

二、干部调动276

三、干部任免276

第三节 职工管理276

一、招工就业276

二、职工队伍277

三、职工调配277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77

第五节 干部、职工离休与退休278

第六节 奖惩278

一、奖励278

二、惩罚278

第七节 工资279

一、工资制度沿革279

二、转正定级279

三、调整工资279

一、安全机构280

第八节 安全生产280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81

三、安全检查281

四、“安全月”活动281

第九节 劳动保护281

一、职业病防治281

二、防护用品和保健食品281

三、劳动时间与休假制度282

第十一篇军事283

第一章 战事284

捻军与清军沙河之战284

白朗义军攻击张官营之战285

河南自治军与北洋军阀部队之战285

冯玉祥部攻克鲁山县城之战286

韩信街剿匪战斗286

追击谭自新之战287

鲁山抗日之战287

界牌阻击日军之战288

陈谢兵团解放鲁山县城战斗289

鲁山剿匪战斗290

附一:战例292

附二:文献资料293

第二章 驻军297

第一节 驻军概况297

第二节 驻军选介300

建国豫军第三师300

国民革命军冯玉祥部许长林师300

蒋冯与蒋冯阎大战时驻军300

国民党军二十军团独立旅301

国民党军三十一集团军第二补训处三团301

河南人民抗日军301

中国人民解放军豫陕鄂军区、豫西军区机关301

附一:侵华日军、伪军302

日伪鲁山县自卫团302

日军鲁宝地区警备队302

日军鲁山县城防警备队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九纵二十五旅七十三团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野战医院、华东野战军医院302

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军区警备第二旅302

附二:侵华日军、伪军在鲁山的暴行303

第三章 过境部队304

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304

八路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304

第二节 民国军事机构与地方武装305

一、县属机构与武装305

第四章 军事机构与地方武装305

第一节 古代军事机构与地方武装305

二、民间武装307

第三节 解放后地方人民武装307

一、领导机构307

二、武装部队309

三、民兵310

白朗义军314

第五章 农民起义军314

胡豹子义军314

第六章 土匪315

第七章 军事设施与防务316

附:寨圩选介317

第三节 解放后兵役制319

二、义务兵役制319

一、志愿兵役制319

第二节 民国兵役制319

第一节 古代兵役制319

第八章 兵役319

三、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320

四、征集新兵工作320

第十二篇农业321

第一章 农业发展概况321

第二章 农业管理机构322

第三章 土地322

第一节 生产资料私有制323

第四章 生产关系变革323

第二节 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324

第三节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326

第五章 种植327

第一节 种植区划分及主要农作物327

第二节 农业技术327

一、间作、套种、轮种327

二、种植技术328

三、生产管理328

四、改良品种329

第六章 农业生产工具343

第十三篇林业347

第一章 森林资源347

第二章 植树造林349

第一节 育苗、采种349

第二节 荒山造林349

一、人工造林349

第三节 粮桐间作350

二、飞播造林350

第四节 四旁植树351

第五节 防护林和风景林352

第六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352

第三章 专业林场353

第四章 林业科技353

第五章 林业管理35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4

第二节 护林法规354

第六章 古树355

第十四篇畜牧业359

七、基层畜牧兽医站360

六、畜牧兽医服务公司360

五、动物检疫站360

四、兽医院360

三、家畜改良站360

一、畜牧兽医工作站360

第二节 业务机构360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360

第一章 机构360

二、红牛场360

第二章 畜禽饲养361

一、大牲畜361

第一节 牲畜361

第三节 临时性机构361

八、基层配种站361

二、生猪363

三、羊363

第二节 家禽、家兔、蜜蜂364

一、家禽364

二、家兔366

三、蜜蜂366

四、狗、猫、蝎子、土元、貂366

第二节 检疫367

第三节 疫病防治367

第三章 畜禽疫病防治367

第一节 疫病防治队伍367

第四章 饲料371

第十五篇蚕业373

第一章 管理机构373

第二章 解放前蚕业373

第三章 解放后蚕业374

第一节 蚕业生产条件374

第三节 蚕坡经营管理375

第二节 蚕业政策375

第四节 柞蚕生产376

第五节 桑蚕生产376

第六节 蓖麻蚕生产377

第四章 蚕业科技377

六、秋柞蚕试养378

五、蚕场、蚕坡建设378

三、防治病虫害378

四、快中子辐射柞蚕卵378

一、制种378

第一节 先进技术的应用378

二、繁育378

第二节 柞蚕良种场建设379

第十六篇烟草业381

第一章 管理机构381

第二章 烟草种植381

第一节 种植史381

第二节 烟草品种382

三、施肥383

四、田间管理383

第三节 技术管理383

二、移栽383

一、育苗38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84

一、炭疽病384

二、黑茎病384

三、花叶病384

四、虫害384

第二节 复烤385

第三章 烟叶烘烤385

第一节 初烤385

第四章 烟叶收购386

第一节 收购方法386

第二节 烤烟收购等级与价格388

一、等级388

二、价格388

第五章 烟叶仓储与销售390

第一节 仓储390

第二节 烟叶销售391

第六章 烟叶税利及其经济地位392

第十七篇水利395

第一章 水利建设395

第一节 建国前水利建设395

第二节 建国后水利建设395

一、水利建设成就396

二、水利工程选介399

三、水井与提水工具改革400

四、小水电站建设401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2

第二节 管理制度403

第十八篇工业405

第一章 管理机构405

第二章 工业发展概况405

第三章 冶金工业421

第一节 煤田、煤层、煤质423

第四章 煤炭工业423

第二节 煤炭工业发展概况425

第三节 煤矿、焦厂选介437

一、平顶山市梁洼煤矿437

二、鲁山县靳家门煤矿437

三、梁洼镇五七煤矿437

四、背孜乡友谊煤矿437

第五章 采矿及矿产加工工业438

六、平顶山市第四焦化厂438

五、仓头乡仓头煤矿438

一、石膏矿439

二、石墨矿439

第六章 纺织、印染工业439

一、鲁山县丝织厂441

二、鲁山县缫丝厂442

第七章 造纸、印刷工业444

第一节 造纸工业444

一、鲁山县农业机械厂445

第二节 印刷工业445

第八章 机械修造工业445

二、鲁山县农机修造厂446

三、鲁山县钢窗厂447

四、乡(镇)机械厂447

第九章 陶瓷、耐火材料工业448

第一节 陶瓷工业448

第二节 耐火材料工业450

二、鲁山县联营炭素厂451

一、鲁山县耐火材料厂451

三、鲁山县铝矾土矿452

四、鲁山县粘土矿453

第十章 建材工业457

一、鲁山县水泥厂457

二、鲁山县机制砖瓦厂458

第十一章 食品、饮料工业460

第一节 食品工业460

一、鲁山县食品加工厂460

二、乡(镇)供销合作社食品加工厂460

三、罐头厂460

第二节 酿酒工业460

第十二章 化肥工业461

一、鲁山县化肥厂461

四、生生卷烟厂462

三、大东、恒丰卷烟厂462

一、瑞元卷烟厂462

二、振华、鸿昌卷烟厂462

第十三章 其它工业462

二、张店腐植酸氨厂462

第一节 卷烟工业462

五、豫记卷烟厂463

六、鲁山县卷烟厂463

七、其它卷烟厂463

第二节 编织工业463

第三节 琉璃工业463

第四节 木器、油漆工业464

第十四章 驻鲁山军工企业464

一、江河机械厂464

二、华原机械厂464

三、兴州机械厂464

四、新华机械厂464

第十五章 电力工业465

八、河南省七○三厂465

第一节 机构465

五、红卫机械厂465

七、河南省七○四厂465

六、达昌机械厂465

第二节 火力发电466

一、鲁山县发电厂466

二、鲁山县电厂466

第三节 水力发电466

一、昭平台水库发电站466

二、澎河水库发电站466

三、红旗水电站466

四、东风水电站466

四、五里堡变电站467

三、梁洼变电站467

五、小庄变电站467

六、江河厂——赵村直配工程467

一、磙子营变电站467

第四节 输变电工程467

五、其它小水电站467

二、宝丰——鲁山35千伏输变工程467

一、供电、用电管理468

三、调荷节电468

二、电价与电费收交468

第五节 供电用电468

八、驻鲁山县军工企业电力工程468

七、宗庄——瓦屋直配工程468

第十九篇交通邮电469

第一章 交通469

第一节 建国前交通业469

一、古道、古桥469

二、运输工具472

第二节 建国后交通业473

一、管理机构473

二、公路473

四、桥梁474

三、铁路474

五、公路养护475

六、公路绿化481

七、运输481

八、车辆监理与检审482

第二章 邮电486

第一节 机构486

第二节 邮政486

一、邮路486

第四节 电报489

第三节 电话489

二、邮件、汇兑489

第二十篇城乡建设、环境保护495

第一章 管理机构495

第二章 县城建设495

第一节 古城池建设495

第二节 解放后县城建设497

一、建设规划497

二、房屋建设498

第一节 建设规划499

第三章 农村建设499

四、供水、排水工程建设499

三、道路建设499

第二节 房屋建设500

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500

第一节 房屋管理500

一、公房500

一、村镇建设用地管理501

二、国家建设用地管理501

第二节 土地管理501

二、私房501

第五章 建筑502

第一节 建筑队伍502

一、鲁山县建筑工程公司502

二、鲁阳镇建筑工程公司502

三、乡村建筑队502

四、设计管理504

第六章 环境保护504

第一节 环境污染及其治理504

三、建筑企业管理504

一、环境污染504

二、治理“三废”504

二、建筑物结构504

二、农村建筑管理504

一、城镇建筑管理504

第三节 建筑管理504

三、建筑物表面处理504

一、建筑物基础504

第二节 建筑工艺504

第二节 生态破坏及其保护507

一、生态破坏507

二、生态保护507

第二十一篇商业509

第一章 国营商业5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9

第二节 商业发展概况510

一、百货公司521

第三节 专业公司521

二、五金交电公司522

三、副食品公司523

四、纺织品公司524

五、日用品公司525

六、饮食服务公司526

七、石油公司527

一、机构528

第一节 供销合作商业528

第二章 集体所有制商业528

二、生活用品销售529

三、生产资料供应530

四、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530

第二节 其它集体所有制商业532

第三章 私营商业532

第一节 商人组织532

第二节 私营商业发展概况533

第二节 粮油购销5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534

第四章 粮油管理与粮油商业534

第三节 粮油储存536

第四节 粮油加工537

第五章 对外贸易538

第一节 机构538

第二节 外贸物资收购538

第三节 出口商品选介539

第一节 集市贸易542

第六章 集市、庙会贸易542

第二节 庙会与物资交流会544

第二十二篇财政税收549

第一章 财政5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9

第二节 财政预算和决算549

第三节 预算内收入549

第四节 预算内支出551

一、解放前税收机构553

第一节 税收机构553

第二章 税务553

第五节 预算外收支553

二、解放后税收机构554

第二节 农业税554

一、古代田赋554

二、民国时期田赋555

三、解放后农业税555

第三节 工商税及其它杂税556

一、解放前工商税及其它杂税556

二、解放后工商税558

第二十三篇金融559

第一章 解放前金融559

第一节 私营金融559

第二节 国营金融559

第三节 中国建设银行鲁山县支行560

第一节 货币沿革560

第三章 货币560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鲁山县支行、中国工商银行鲁山县支行560

第二节 中国农业银行鲁山县支行560

第二章 解放后金融560

第二节 货币流通561

第四章 存款与信贷562

第一节 存款562

第二节 信贷564

一、国营工业贷款564

二、国营商业贷款564

三、农业贷款564

四、私营工商业贷款564

第五章 公债、国库券564

第六章 人民保险565

二、官方工商管理组织567

一、民间工商管理组织567

第二节 解放后工商管理567

一、管理机构567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567

第二十四篇经济管理567

第一节 解放前工商管理567

二、企业登记管理568

三、商标管理569

四、个体工商业管理569

五、市场管理569

六、打击投机倒把569

第二节 物价沿革570

第二章 物价管理5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0

第三章 计量管理575

第一节 计量器沿革575

第二节 计量文物576

第三节 计量管理制度576

一、物资综合公司57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77

第二节 专业公司577

第四章 计划物资管理与供应577

第四节 计量器具生产577

二、木材公司578

三、煤炭公司579

四、废金属回收公司580

第五章 统计管理580

第一节 机构580

第二节 统计业务580

一、常规统计580

二、农村抽样调查581

三、工业普查582

四、人口普查582

第三节 统计资料汇编582

第六章 审计管理582

第一节 机构582

第二节 审计监督范围和任务583

一、国家审计583

二、内部审计583

三、社会审计584

第一章 农民生活585

第二十五篇人民生活585

第二章 城镇居民生活589

第三章 干部、工人生活592

第二十六篇教育593

第一章 行政机构593

第二章 学校教育593

第一节 古代学校教育593

一、书院594

二、儒学594

四、义学595

三、社学595

五、私塾596

第二节 近、现代学校教育596

一、幼儿教育596

二、中、小学校教育597

三、专业学校教育617

四、工农业余文化教育620

第三章 教学研究与电化教学620

第四章 校舍621

一、教师队伍622

第五章 教师622

二、教师待遇624

附:鲁山县高级讲师、教师名录625

第六章 教育经费626

第七章 勤工俭学629

第二节 科研机构631

二、林业科学研究所631

一、农业科学研究所631

第一节 行政机构631

第一章 机构631

第二十七篇科学技术631

三、地震测报办公室632

四、四级农业科学网632

第二章 科技队伍632

第三章 科技普及633

第一节 科技宣传633

第一节 获奖科研项目634

第二节 技术培训634

第四章 科研成果634

第二节 获奖成果选介637

第二十八篇文化641

第一章 机构642

第一节 行政机构642

第二节 群众文化机构642

一、民众教育馆642

二、文化馆、文化站642

一、古代作家著录643

第二章 文学创作643

第一节 历代作家著录643

二、近、现代作家著录645

第二节 诗文选648

第三章 书法、绘画672

第四章 摄影686

第五章 口头文学686

第一节 儿歌686

第三节 民间故事688

第二节 民谣688

第四节 谚语693

第五节 歇后语696

第六章 民间艺术697

一、狮子舞697

二、龙灯舞698

三、高妆故事698

四、高跷698

五、竹马、竹驴698

六、小车旱船698

七、鹤蚌698

八、秧歌、花棍、腰鼓699

九、游戏699

第七章 民间音乐699

第一节 国乐班699

第二节 铜器社699

一、戏班700

第二节 戏班、剧团700

第八章 戏剧700

第一节 剧种700

二、业余剧团701

三、专业剧团702

第三节 戏校703

第四节 演员703

第五节 剧目704

第六节 演出场所705

第七节 演出习俗707

一、摆堂戏707

六、拜客708

九、放门戏708

七、拜年708

八、垫场戏708

五、点枪开戏708

四、送“腰带”708

三、跳加官708

二、唱庙会708

三、大调曲子709

二、三弦书709

一、鼓儿词709

第一节 曲种709

第九章 曲艺709

十二、反串戏709

十一、点戏709

十、对戏709

四、河南坠子710

五、其它710

第二节 曲目710

第三节 艺人712

第四节 演出习俗713

三、曲艺组714

二、曲艺协会714

四、曲艺队714

一、“三皇社”714

第五节 曲艺组织714

第六节 杂技715

第十章 电影715

第十一章 文物、古迹716

第一节 出土化石716

第二节 文化遗址716

一、古城池、村落遗址716

二、古寺庙遗址721

三、古冶金遗址726

四、古瓷窑遗址726

五、古建筑遗址726

六、古墓727

七、碑志727

第三节 库藏文物732

二、藏书734

一、管理机构与设施734

第十二章 图书、档案734

第一节 图书734

三、阅览735

四、图书发行735

第二节 档案736

一、管理机构736

二、档案的收集与整理736

三、库藏档案737

第一节 机构741

二、乡(镇)广播站741

一、县广播站、广播电视局741

五、档案统计741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741

六、档案利用741

四、安全保护741

第二节 广播742

一、有线广播742

二、无线广播742

一、广播节目743

第四节 广播电视节目743

第三节 电视743

一、电视差转台743

二、电视接收机743

二、电视节目744

第二十九篇医药卫生745

第一章 医疗745

第一节 机构745

一、行政机构745

二、医疗机构745

第二节 医疗技术750

第三节 医疗队伍751

第二章 防疫754

第一节 机构754

第二节 流行性传染病防治754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758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758

三、地方性氟中毒防治759

二、地方性克汀病防治759

四、头癣防治760

第三章 妇幼保健760

第一节 机构760

第二节 妇女“五期”保护761

第三节 实行新接生法761

第四节 妇女常见病、多发病普查与防治762

第五节 儿童保健763

第四章 卫生管理76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763

第二节 饮水卫生管理7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管理764

第五章 医药764

第一节 机构764

第二节 药品采购与供应764

第四节 药品检验767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767

第三节 中西药制剂767

第六节 中药材资源普查768

第三十篇体育769

第一章 机构769

第二章 学校体育769

第三章 群众体育771

第四章 体育场地与设施773

第五章 武术773

第一节 婚姻 家庭775

一、婚姻775

第三十一篇风俗 方言 宗教 道会775

第一章 风俗775

二、家庭776

第二节 生活习俗778

一、服装778

二、发型与首饰778

六、回民习俗779

五、行旅779

四、居住779

三、饮食779

第三节 礼仪780

一、婚礼780

二、丧葬781

三、出生781

四、寿庆781

五、通礼782

六、称谓782

七、世俗社交782

八、宴请783

第四节 岁时节日783

一、旧节日783

二、新节日784

第五节 社会弊端784

一、赌博784

四、盗窃、抢劫785

五、封建迷信785

三、嫖娼、卖淫785

二、吸毒785

第六节 移风易俗786

一、男剪辫、女放脚786

二、殡葬改革786

第七节 新人新事786

第二章 方言786

一、声母变化787

第一节 语音787

二、韵母变化790

三、声母、韵母变化793

四、声调差别794

五、张官营话、瓦屋话795

第二节 词汇、词赘796

一、词汇796

二、词赘803

第三节 语法803

二、附加804

一、词语重叠804

三、句子的特殊成份805

第三章 宗教805

第一节 基督教805

第二节 伊斯兰教806

第三节 佛教806

第四节 道教806

第四章 道会门807

一、天仙庙道807

二、红枪会808

第三十二篇名胜特产809

第一章 石人山风景名胜区809

第一节 地形、地势809

第二节 气候特征809

第三节 动物 植物810

第四节 景观810

一、鲁山绸812

第二章 特产812

第六节 景区建设812

第五节 管理机构与旅游服务812

二、丝棉813

三、圪瘩绸813

四、张良姜813

五、黑木耳813

十一、拳菜814

十、辛夷花814

九、山漆814

八、桐油814

七、中华猕猴桃814

六、猴头菌814

十二、鹿茸815

十三、蘑菇815

十四、绵枣815

十五、槲叶815

十六、金钗石斛815

十七、山药815

二十二、马楼水晶石眼镜816

二十一、棉纸816

二十三、梁洼陶瓷816

十八、蜂蜜816

二十、牛腿山羊816

十九、全虫816

二十四、花岗岩、大理石板材817

第三十三篇人物819

第一章 人物传略819

元德秀819

元结820

牛皋822

赵琏 赵相823

潘业824

宗元醇824

张宗泰824

买壮图825

徐教诗826

郜永成827

乔文宣828

吴镜堂829

任应岐830

王恩九832

尚志三833

张明亮834

杨仪山835

徐玉诺836

张开化837

岳天化837

王复初838

王天才839

傅森840

沙振海841

郜子举841

林承蔚841

刘星炎843

苏殿选844

辛自修845

李杰然846

叶翼唐847

第二章 人物简介848

墨子848

董作栋851

孙尚谦851

李鸣盛852

张鸿儒 张鸿岐852

邹富隆853

安荣昌853

冯义亭854

郭良敏854

王延太854

文香兰855

徐惠勤856

李瑞荣856

冉天成856

魏华857

段花857

张桂敏857

黄秋水857

第三章 人物名录858

第一节 清进士、举人、贡生85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共产党组织及其军队干部861

第二节 县、团级以上人物861

二、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国民党组织及其军队职官871

第三节 高级科技人员873

第四节 革命烈士876

第五节 模范人物892

第六节 人民功臣895

第七节 兴中会会员、同盟会会员896

第八节 中国工农红军战士896

第九节 名人贤士897

第十一节 能工巧匠899

第十节 孝子孝媳899

第十二节 百岁老人901

第三十四篇乡镇简介903

鲁阳镇903

梁洼镇904

张良镇906

张店乡908

辛集乡910

张官营乡912

磙子营乡914

马楼乡916

河乡918

董周乡920

昭平台库区乡922

下汤乡924

熊背乡926

鸡冢乡929

四棵树乡929

赵村乡932

二郎庙乡934

土门乡937

背孜乡937

瓦屋乡939

观音寺乡941

仓头乡943

第三十五篇附录945

一、重要文件945

清鲁山知县整顿社会秩序告示945

杨仪山致河南省民政长官、都督田文烈电文945

鲁山县守望总局规程946

民国21年鲁山县施政计划952

民国26年鲁山县社会调查报告962

鲁山县民主县政府布告96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给中共鲁山县委的信968

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各部门建立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的通知968

鲁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征集鲁山县历史文献资料的通知969

鲁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条例970

鲁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殡葬改革的布告971

营造坑木林协议书972

二、碑文976

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铭并序976

孔处士墓志铭977

鲁山县学创建颜碑亭记978

鲁山县新置学田记978

邑贤侯金(麟)老爷德政革除磁货牙佣碑979

永免换线抽佣碑记979

重修张良店街桥南路碑980

邑侯雨泉郭太爷复兴地课水课旧规德政碑980

重修琴台书院碑记980

鲁山县重修常平仓碑记981

阿邬婆山寨记982

重修义学碑记982

皇清例封宣德郎太学生彝山李公之墓碑983

鲁山县创建医学讲堂记984

北来河里社规矩碑984

李陈氏施地碑记985

南华观三皇社恢复掌柜徒弟缫丝碑986

警察所碑记986

贫民工厂碑987

重修琴台书院记987

冯玉祥施政碑988

三、地名988

地名来历988

地名考991

四、狩猎993

五、异闻轶事994

六、史志工作995

地方史志编纂工作995

1、机构995

2、成果996

1、机构997

中国共产党鲁山县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997

2、成果998

鲁山县文史资料征集、研究、编纂工作998

1、机构998

2、成果998

2、万历《鲁山县志》999

3、顺治《鲁山县志》999

4、康熙《鲁山全志》999

1、嘉靖《鲁山县志》999

七、古代《鲁山县志》简介999

5、乾隆《鲁山县志》1000

6、嘉庆《鲁山县志》1000

7、道光《鲁山县志》1000

8、民国《鲁山县志资料》1000

八、1989年1月至1993年12月大事记1001

九、新编《鲁山县志》编纂始末1021

十、参加修志人员1022

十一、各种表格索引1026

后记1034

1994《鲁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鲁山县地方史编纂委员会编 199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