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求取 ⇩

目 录1

理 论 卷1

第一篇 国民经济核算史3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简史5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产生与初期发展5

一、国民收入概念形成前期5

二、国民收入概念的延生5

三、G·金的估算数字7

四、达威南特的贡献12

五、十八世纪英国的其他估算数字12

第二节 国民收入早期在法国的发展19

一、布阿尔伯特和弗班的估算20

二、重农学派经济学家的贡献20

三、十九世纪的发展21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广泛传播及在二十世纪上叶的发展25

一、十九世纪下叶国民收入概念的传播26

二、1900~1917年国民收入研究的进展27

三、1918~1939年国民收入研究的繁荣时期28

四、1939~50年国民收入研究的飞跃时期29

第四节 国民收入研究在战后的发展30

一、战后在美国的发展30

二、在英国的发展和联合国的核算体系41

三、国民经济核算现状42

第五节 国民收入研究在前苏联的发展43

一、国民收入及其估算43

二、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43

第一节 威廉·配弟和最早的国民收入估算45

第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的代表人物45

第二节 弗朗斯瓦·魁奈和“经济表”46

第三节 国民收入之父——西蒙·库兹涅茨47

第四节 瓦西里·里昂惕夫与投入产出表48

第五节 理查德·斯通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50

第三章 国际组织的贡献52

第一节 联合国统计署的工作52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标准化52

二、协助有关国家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53

三、出版国民经济核算资料53

四、对各国国民收入资料进行国际比较53

第二节 其他国际组织的贡献53

一、国际货币基金的贡献53

四、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工作54

二、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的贡献54

三、欧洲共同体(EC)的工作54

第二篇 新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55

第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理论57

第一节 生产理论57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概念57

二、社会生产概念57

三、核算体系中的生产概念与社会生产概念的关系58

四、生产过程及增加值58

第二节 分配理论59

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过程59

二、国民收入再分配过程59

第三节 需求理论60

一、消费需求60

三、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60

二、投资需求61

三、非金融无形资产的增加62

第四节 市场理论62

一、市场理论与国民经济分类62

二、市场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价格形式63

三、利用价格反映总供求的变化63

第五节 经济循环理论64

一、两部门经济流量的循环64

二、三部门经济流量的循环65

三、四部门经济流量的循环65

四、金融流量的循环66

一、描述系统的目的68

第一节 国民核算描述系统的结构68

第五章 国民经济核算描述理论68

二、经济循环与描述69

第二节 交易者分类70

一、交易者分类的基本概念70

二、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两大领域的划分70

三、三次产业的划分71

四、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分类71

五、国民经济行业(产业)分类)72

第三节 交易分类73

一、基本概念73

二、货币交易与非货币交易74

三、交易按性质分类75

第四节 国民核算原则75

一、国民核算社会性原则75

二、国民核算主体原则76

三、国民核算平衡原则77

第五节 国民核算层次描述和动态描述78

一、国民核算层次描述78

二、国民核算动态描述78

第六章 国民经济核算方法80

第一节 帐户方法80

一、企业会计帐户与80

复式记帐方法80

二、国民经济帐户特点80

三、国民经济帐户的基本原理81

第二节 矩阵方法83

一、矩阵及其应用83

二、国民经济核算中矩阵法的应用83

二、国民经济核算对平衡表法的应用86

第三节 平衡表方法86

一、平衡表法的一般特性86

第四节 方程法和图示法88

第七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91

第一节 微观核算91

一、微观核算的理论基础91

二、微观核算可能采用的方法92

三、微观核算的作用94

第二节 环境核算94

一、环境核算的重要性94

二、目前环境核算的主要内容95

三、环境核算的讨论96

四、环境核算研究的发展96

二、收入分配核算的具体内容及可能采用的核算方法97

一、收入分配核算发展的主要目的97

第三节 收入分配核算97

三、收入分配核算发展的分类98

四、收入分配核算发展的主要方面99

第四节 人口社会核算99

一、人口社会核算的必要性99

二、人口社会核算体系的内容99

三、人口社会核算体系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间的关系100

第三篇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03

第八章 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成与发展10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涵义和类型105

一、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105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105

三、两大核算体系106

第二节 MPS的形成与发展107

一、MPS的形成107

二、MPS的发展109

第三节 SNA的形成和发展109

一、SNA的形成阶段109

二、SNA的发展阶段112

第九章 新MPS115

第一节 新MPS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指标115

一、新MPS的理论依据和基本结构115

二、新MPS的主要指标116

第二节 新MPS的国民经济部门的分类和社会分类119

一、新MPS的国民经济部门分类119

一、社会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物质平衡表)120

第三节 新MPS的主要平衡表120

二、新MPS的社会分类120

二、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表(财政平衡表)122

三、部门联系平衡表126

四、劳动力平衡表127

五、国民财富指标和固定资产平衡表129

六、居民收入和消费指标132

七、非物质服务平衡表134

第十章 新SNA138

第一节 新SNA的基本问题138

一、新SNA的生产范围问题138

二、新SNA的核算准则139

第二节 新SNA的总量指标141

一、总量指标体系141

三、收入分配的总量指标及其关系142

二、生产领域总量指标及其关系142

四、积累领域的总量指标及其关系144

五、国外核算的总量指标及其关系144

六、国民财产核算的总量指标146

第三节 新SNA分类体系146

一、经济主体分类147

二、经济特征分类151

第四节 新SNA核算帐户155

一、新SNA核算帐户的设想155

二、简化的国民经济帐户156

三、综合经济帐户总表164

四、投入产出总表165

一、概念168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价格168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的概念和意义168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指数体系168

二、主要价格形式169

三、各种价格形式间的统计信息差别169

四、价格形式选择的原则169

第三节 国民经济物价指数体系170

一、投入和产出的物价指数170

二、投资物价指数171

三、消费支出物价指数171

四、进出口物价指数171

五、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172

第四节 国民经济物量指数体系172

二、物量指数的偏制方法173

一、经济活动的物量与物价概念173

第五节 国民经济生产率指数体系174

一、生产率指数净体系174

二、生产率指数总体系175

第十二章 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务177

第一节 联合国SNA工作概述177

一、联合国SNA统计工作目的177

二、联合国SNA统计工作的发展经过177

第二节 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的主要内容178

一、1957—1969年国民经济核算内容178

二、1970年实施新SNA的主要内容179

三、目前实施的SNA的内容179

第三节 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统计资料来源和编辑181

第十三章 美国的国民经济核算182

第一节 概况182

第二节国民收入和生产帐户183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186

第十四章 日本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188

第一节 日本国民收入统计的发展与新SNA的建立188

第二节 日本新SNA的概况190

一、新SNA所包括的范围190

二、帐户、主要系列表和附表192

第三节 商品流量估算法和增加值推算法194

一、商品流量估算法194

二、增加值推算法197

方 案 卷203

第四篇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203

第一节 新体系的主要表式205

一、社会再生产核算表205

第十五章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结构205

二、经济循环帐户207

第二节 新体系与MPS的联系208

一、理论联系209

二、核算内容的联系209

三、部门分类的联系209

第三节 新体系与SNA的联系210

一、理论联系210

二、体系设计上的联系210

第十六章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213

第一节 新体系的理论基础213

一、坚持历史唯物主义213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理论214

三、紧持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14

一、从总体结构看215

第二节 新体系的完整性和先进性215

二、从实物运动角度看216

三、从资金运动角度看217

四、从再生产的自然条件看218

第三节 新体系便于国际研究对比218

一、核算原则的国际可比性219

二、核算总量的国际可比性219

三、核算表式的国际可比性219

四、总量分析上的国际可比性219

第十七章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功能220

第一节 为宏观调控决策服务220

一、为监测和评价宏观经济运行服务220

三、为研究收入分配关系服务221

四、为研究确定价格调整政策服务221

二、为探索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服务221

五、为制定经济长期规划服务222

第二节 增大统计信息容量,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分析水平222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的主要作用222

二、投入产出表有着广阔的应用天地222

三、运用资金流量表来揭示社会资金的运动规律223

四、国际收支平衡表对研究对外经济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24

五、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国情国力的研究224

第三节 协调统一三大核算,综合概括部门和基层核算224

一、新核算体系高度协调了三大核算225

二、新核算体系高度协调了部门核算和基层核算225

第五篇 社会再生产核算——基本表227

二、核算的范围及对象229

一、核算主体229

第一节 基本原则229

第十八章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229

三、核算的分类230

四、核算统计单位230

五、记录时间和估计原则231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表式与结构232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的表式与结构232

二、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的主要平衡关系233

第三节 主要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234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234

二、总产出与总产值之间的关系235

三、中间投入和物质消耗的关系235

四、增加值与净产值的关系235

第四节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236

五、总消费与消费总额的关系236

六、总投资与积累总额的关系236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分析237

二、经济效益分析237

三、收益分配关系的分析237

四、重大比例关系的分析237

第十九章 投入产出核算238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产生和发展238

一、投入产出表的产出和发展238

二、投入产出表在中国的发展239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概念、结构和特点240

一、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结构240

二、投入产出表的特点243

四、投入产出表的核算范围和部门分类原则244

三、投入产出表的类型244

第三节 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和特点246

一、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基本表式246

二、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249

三、中国式投入产出表的特点250

第四节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251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251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系数251

三、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建立的几个投入产出重要关系式257

第五节 地区投入产出表257

一、地区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特点259

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和数学模型260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的概念和特点269

二、企业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和数学模型269

第六节 企业投入产出表269

三、地区投入产出表的作用269

第七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274

一、投入产出表在计划和预测方面的应用274

二、投入产出表在政策模拟方面的应用278

三、研究国民经济各种重大比例关系281

四、投入产出表在微观经济管理、提高微观经济效益方面的应用282

第二十章 资金流量核算283

第一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形成与发展283

第二节 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84

一、核算的理论基础284

二、核算的形式286

第三节 国际上资金流量表的一般结构288

一、联合国所推荐的资金流量表模式288

二、日本、韩国编制的资金流量表表式与内容289

三、美国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291

第四节 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基本框架与表式295

一、资金流量核算的原则范围295

二、资金流量表的部门划分原则确定297

三、我国的资金流量总表表式297

第五节 我国资金流量表的特点300

一、我国资金流量核算范围较大300

二、部门分类中增设了虚拟部门301

三、交易内容分类较细301

第六节 地区级资金流量表301

一、地区资金流量表的特点301

二、地区与中央分机构的联系302

三、地区与其他经济区域的资金往来303

一、资金流量分析的基本方法304

第七节 资金流量表的应用304

二、社会资金供求平衡分析305

三、对各种分配关系的分析306

四、对社会资金筹措的分析307

第二十一章 国际收支核算309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概念309

一、国际收支概念形成与发展309

二、国际收支的具体涵义310

三、建立我国国际收支核算的必要性311

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312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概述313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式及主要项目314

第三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319

二、资金项目收支逆差的分析320

一、经常项目收支差额的分析320

四、储备资产变动情况的分析321

三、综合收支差额的分析321

第二十二章 资产负债表322

第一节 资产负债的概念及其核算的意义322

一、基本概念322

二、建立资产负债核算的意义32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324

一、资产负债表的形式324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327

三、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关系328

第三节 资产负债表的应用328

三、分析国民财产使用效果和国内外资金的使用效益329

四、反映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329

二、分析产业结构和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329

一、研究资产的总量和资产的分布329

第六篇 社会再生产核算——补充表331

第二十三章 再生产基本条件核算表333

第一节 人口平衡表333

一、人口平衡表的结构与指标333

二、运用人口平衡表计算和分析的指标335

三、运用人口平衡表可进行的分析335

第二节 劳动力平衡表336

一、劳动力平衡表的结构与指标336

二、运用劳动力平衡表可计算的分析指标338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339

第三节 自然资源表339

三、利用劳动力平衡表与有关平衡表和帐户可计算的分析指标339

二、自然资源核算表340

第二十四章 扩展与补充表343

第一节 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343

一、主要商品的资源与使用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343

二、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核算的内容344

第二节 企业部门产出表(V表)345

第三节 企业部门投入表(U表)346

第四节 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348

一、财政信贷资金核算的作用348

二、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的内容348

三、财政信贷资金主要指标的核算348

四、利用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可进行的分析349

第五节 综合价格指数表351

一、综合价格指数表的地位351

二、综合价格指数表的内容352

第七篇 经济帐户核算353

第二十五章 经济帐户核算概述355

第一节 基本概念355

一、经济活动主体355

二、流量和存量356

三、市场价格356

四、总量指标357

第二节 基本分类358

二、产业部门分类及其分组359

三、资产和负债分类359

第三节 基本核算原则360

一、帐户核算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规则360

二、复式计帐原则和四重计帐原则361

一、机构部门分类362

三、权责发生制原则362

四、估计原则363

第四节 基本结构363

第二十六章 机构部门帐户和366

产业部门帐户366

第一节 机构部门生产帐户366

一、由生产过程形成的增加值366

二、由分配过程形成的增加值368

第二节 机构部门收入分配及其支出帐户368

一、收入初次分配帐户369

二、收入再分配帐户369

三、可支配收入支出帐户370

第三节 机构部门投资及金融帐户372

一、投资帐户373

二、金融帐户373

第四节 机构部门资产负债帐户376

一、期初期末资产负债帐户376

二、调整帐户377

三、资产负债变动帐户377

第五节 国外部门帐户378

一、经常往来帐户378

二、资本往来帐户379

第六节 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81

一、同一机构部门内部不同帐户间的关系381

二、不同机构部门的帐户间的关系382

第七节 产业部门综合帐户基本形式与特点384

一、产业部门生产帐户的一般形式385

二、产业部门生产帐户的386

第二种形式386

第八节 产业部门综合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87

第二十七章 国民经济帐户388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388

第二节 国民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389

第三节 投资帐户389

第四节 对外交易帐户390

第五节 资产负债帐户390

二、国民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1

三、投资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1

一、国内生产总值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1

第六节 国民经济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1

四、对外交易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2

五、资产负债帐户与机构部门帐户间的关系392

第七节 国民经济帐户与产业部门综合帐户间的关系392

第二十八章 经济循环矩阵393

第一节 经济循环矩阵的基本形式393

第二节 经济循环矩阵的基本内容与帐户的关系394

第三节 经济循环矩阵的特点396

操 作 卷399

第八篇 社会再生产核算—基本表的编制技术399

第二十九章 国内生产总值表的编制方法401

第一节 生产法及资料来源401

一、物质生产部门的核算402

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核算405

第二节 分配法及资料来源407

二、劳动者报酬的计算408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408

三、生产税的计算409

四、营业盈余的计算409

第三节 支出法及资料来源409

一、总消费的计算410

二、总投资的计算411

三、净出口的计算412

第三十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414

第一节 直接分解法414

一、直接分解法的概念和特点414

二、总产值(服务总值)的分解414

三、中间投入的分解415

四、最初投入的分解416

六、最终使用的分解417

五、流通费用的分解417

七、编制总量表418

第二节 间接推导法418

一、间接推导法的概念和特点418

二、投入表和投入系数421

三、产出表和产出系数421

四、投入表和产出表的编制422

五、直接消耗系数的推导423

六、投入产出表的编制424

第三节 RAS法和改进的RAS法425

一、RAS的概念和原理425

二、RAS法428

三、RAS法的迭代过程431

四、改进的RAS法436

第四节 专家估计法438

一、专家估计法的概念、种类和特点438

二、专家估计法的应用438

第五节 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技术440

一、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程序440

二、编制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目的、种类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规模的确定442

三、编制地区投入产出表的资料来源和资料收集方法444

第六节 企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技术447

一、企业投入产出表的表式结构447

二、数据的搜集方式449

三、表中“未名项”的作用449

第七节 投入产出表编制技术中的两个转换问题450

一、周转法口径和工厂法口径投入产出表之间的相互转换450

二、中国式投入产出表向两种指标体系投入产出表的转换457

第三十一章 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465

第一节 机构部门的划分465

第二节 收入分配部门的编制方法与资料来源467

一、编制方法的选择467

二、主要资料来源468

三、主要交易项目指标解释及数字的处理469

第三节 金融交易部分的编制方法及资料来源472

一、金融交易部分的编制方法选择472

二、主要交易项目指标解释及数字的处理472

第四节 表的平衡及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475

一、一些技术问题的说明及处理475

二、平衡调整的方法476

一、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原则478

第三十二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方法478

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和平衡原理478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平衡原理479

第二节 编表的方法480

第三节 省级对外经济往来综合收支平衡表483

一、基本表式483

二、主要指标解释486

第三十三章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491

第一节 实物资产的编制491

一、方案设计491

二、资料搜集492

三、资料加工与整理495

第二节 金融资产与负债的编制495

三、编制资产负债表496

一、国内金融资产与负债资料的搜集496

二、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资料的搜集496

第三节 总表平衡与编表中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497

一、总表的平衡497

二、编制资产负债表中若干技术问题的处理497

第九篇 社会再生产核算—补充表及经济循环帐户的编制技术505

第三十四章 补充表的编制方法507

第一节 人口平衡表的编制方法507

第二节 劳动力平衡表编制方法509

第三节 自然资源表编制方法512

第四节 主要商品资源与使用平衡表的编制方法513

一、确定主要商品核算范围513

三、确定主要商品使用量514

二、确定主要商品资源量514

四、确定主要商品期末库存数量515

第五节财政信贷资金平衡表的编制方法515

第六节综合价格指数表的编制518

第三十五章 经济循环帐户的编制方法519

第一节 机构部门帐户的编制方法519

一、范围519

二、资料来源519

三、编制方法519

第二节 部门帐户的平衡522

第三节 国民经济帐户和经济循环矩阵的编制方法524

第十篇 国民经济行业核算525

一、行业核算的概念527

二、行业核算的意义527

第一节 行业核算的意义527

第三十六章 行业核算理论与方法527

三、行业核算面临的新问题528

第二节 行业核算的体系结构532

第三十七章 第一产业核算534

第一节 第一产业核算的范围与特点534

一、第一产业与第一产业核算534

二、第一产业核算范围534

三、第一产业核算特点535

第二节 第一产业核算指标体系536

一、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536

二、第一产业核算指标体系538

一、第二产业与第二产业核算540

二、第二产业核算的范围540

第三十八章 第二产业核算540

第一节 第二产业核算的范围与特点540

三、第二产业核算的特点541

第二节 第二产业指标体系结构542

一、基本分组542

二、基本指标体系542

第三节 第二产业核算指标体系543

第三十九章 第三产业核算544

第一节 第三产业核算范围与特点544

一、第三产业核算范围544

二、第三产业核算特点544

第二节 第三产业核算指标体系545

第十一篇 企业核算体系547

一、企业核算的概念和意义549

二、现行企业核算的缺陷549

第四十章 企业核算体系概述549

第一节 企业核算的概念和意义549

三、建立企业核算体系的意义553

第二节 企业经济循环帐户简介554

一、帐户的主要内容554

二、帐户体系的特点559

三、帐户体系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561

第三节 企业核算体系562

一、中心框架562

二、中心框架的灵活运用563

三、卫星体系565

三、制定帐户体系调查方案的进一步探讨567

二、制定帐户体系调查方案的初步设想567

一、帐户体系调查所面临的困难567

第一节 建立中心框架的思路567

第四十一章 企业核算体系实务567

第二节 中介体系简介568

一、设计原理568

二、“一套表”的表式569

三、“一套表”的优势570

第三节 会计报表、中介体系和中心框架之间的关系571

一、会计报表与“一套表”572

二、“一套表”与帐户体系573

第四节 建立中心框架的步骤574

一、帐户体系的编制574

二、帐户体系的操作及控制575

一、理论研究和试点试算577

第五节 企业核算体系案例577

二、大范围运行改进578

三、资料开发应用579

四、拓展完善580

第四十二章 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核算的关系581

第一节 企业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石”581

一、在方法上的密切联系581

二、基本帐户推导来源于企业核算581

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包括企业核算593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与企业核算的异同点595

一、两种核算目的与核算对象范围595

二、两种核算的设计思想596

三、两种核算的核心指标与分类估价方法597

四、两种核算方法的异同598

一、企业经济波动影响因素分析599

五、两种核算的资料来源599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怎样为企业管理服务599

二、企业外部信息需求框架结构601

三、国民经济核算信息供给框架结构603

四、从企业信息需求角度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的几个问题604

分 析卷609

第十二篇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609

第四十三章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基本问题611

第一节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产生和发展611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概念611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形成和发展611

三、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612

第二节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613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613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614

三、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任务615

第三节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616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工作方法616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体系617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作用619

一、统计资料的基础作用619

二、统计体系的基础作用619

三、统计分类的基础作用619

四、综合与分解的作用620

第四十四章 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分析621

第一节 社会总供求的概念和测算方法621

一、总供给测算621

二、总需求测算622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总供求平衡分析624

第二节 社会总供求平衡分析624

一、社会总供求平衡分析指标624

第三节 社会总需求变动趋势分析626

一、投资需求的演变分析626

二、消费需求的演变分析629

三、国外需求的演变分析631

第四节 社会总供求的过程综合分析632

一、财政平衡分析632

二、信贷平衡分析633

三、物流平衡分析633

四、外汇平衡分析633

一、经济结构的概念634

二、经济结构理论和综合统计分析634

第一节 经济结构综合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634

第四十五章 经济结构变动的综合统计分析634

三、我国经济结构变动综合统计分析的主要问题635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化中工业化过程的统计分析635

一、产业分类和产业结构统计636

二、产业结构演化理论636

三、我国工业化过程的统计描述638

四、我国工业化过程的分析640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均衡分析643

一、产业结构均衡的决定因素643

二、我国产业结构均衡分析的基本思路645

三、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均衡的影响分析645

四、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均衡的影响分析649

五、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652

六、我国产业结构均衡中的逆向因素652

一、主导产业概念655

第四节 主导产业的判定分析方法655

二、主导产业判定方法656

三、主导产业判定分析举例658

第四十六章 社会资金流量分析664

第一节 社会资金流量核算分析应用的基本方法664

一、社会资金分配分析664

二、社会资金融通分析665

三、社会资金使用分析667

四、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668

第二节 我国国民经济分配关系的分析669

一、国民经济基本分配格局十年前后的对比分析669

二、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关系变动过程的因素分析669

三、对国民经济基本分配变化的基本估价和进一步理顺关系的建议671

第三节 对1978~1987年我国金融交易变化的实证分析673

一、1978—1987年金融交易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673

二、融资总量分析673

三、深化我国金融交易的若干政策建议675

第四十七章 消费需求分析678

第一节 消费需求概念及其统计测定678

一、市场消费需求概念678

二、市场消费需求的测定678

第二节 消费需求增长特点679

第三节 消费需求增长因素681

第四节 消费需求结构683

一、市场消费需求的宏观结构:货物与服务的消费结构684

二、市场消费需求的微观结构:消费品类型结构685

一、市场消费需求强度及其变化规律688

第五节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688

二、市场消费弹性及其变化690

三、消费拉动及其影响691

第四十八章 投资需求分析693

第一节 投资需求及其增长693

一、投资需求概念693

二、投资需求的基本内容693

三、投资需求增长的特点694

第二节 投资需求结构695

一、投资制度结构及其演变695

二、城乡居民投资结构696

第三节 投资需求增长因素697

一、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收入假设697

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收入假设700

三、利用外资对投资需求增长的影响702

第四节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703

一、固定资产投资率704

二、投资弹性704

三、投资拉动及其影响705

第四十九章 通货膨胀的统计分析707

第一节 通货膨胀理论与统计分析707

一、通货膨胀理论707

二、通货膨胀的统计分析708

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统计测度709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709

二、西方关于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709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测度方法712

第三节 通货膨胀形成的统计分析714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通货膨胀过程714

二、关于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统计分析的方法717

三、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分析718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分析726

一、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726

二、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727

三、通货膨胀对消费的影响分析728

第五十章 经济周期波动分析731

第一节 经济周期波动分析概述731

一、经济波动特征731

二、经济周期波动分析方法732

三、经济周期波动分析的特点和作用735

四、经济周期波动分析基本概念736

一、周期性现象显示740

第二节 经济周期特性的识别原理740

二、周期分量及其强度识别745

三、周期类型识别748

四、经济周期波动的预测748

第三节 经济周期变量的解释原理749

一、主成份分析法749

二、经济周期变量的区间分析750

三、门限模型750

第五十一章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752

第一节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基本理论752

一、我国宏观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752

二、关于宏观经济效益概念的基本理论754

三、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755

四、统计方法和统计体系755

一、宏观经济效益形成因素与统计核算756

第二节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核算体系756

二、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核算指标体系757

三、宏观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核算759

四、宏观经济效益统计核算对经济效益统计指标体系的发展760

第三节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的评价761

一、宏观经济统计评价的目的和基础761

二、宏观经济效益统计评价的基本准则761

三、宏观经济效益统计评价方法762

四、宏观经济效益统计评价的基本内容763

第四节 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763

一、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的问题763

二、宏观经济效益统计分析的主要因素764

三、我国宏观经济效益问题的统计分析764

一、我国工业生产率周期波动分析765

第五节 我国工业生产率分析765

二、工业生产率分析的指数方法768

三、我国工业生产率决定因素的分析计算768

四、我国工业生产率决定因素的分析772

第五十二章 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777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概念和测定777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777

二、经济增长率的测定777

三、经济增长率的种类778

第二节 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779

一、什么是经济增长均衡779

二、经济增长均衡分析模型780

三、我国经济增长的均衡分析783

第三节 经济增长综合因素分析786

一、经济增长综合因素786

二、经济增长综合因素分析方法787

三、我国经济增长综合因素的分析788

四、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综合因素分析的有关问题792

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核算793

一、经济增长因素核算的发展过程793

二、经济增长因素核算方法794

第五十三章 国际比较方法与分析799

第一节 国际比较研究的目的与现状799

一、国际比较的目的和意义799

二、国际比较的基本内容800

三、国际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800

第二节 国际比较方法综合研究801

一、国际比较的综合概念801

二、国际比较的几种方法801

三、我国进行国际比较的问题802

第三节 我国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状况国际比较803

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国际比较803

二、我国综合国力有关指标的国际比较805

三、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比较808

四、居民生活水平国际比较811

第四节 国际比较发展前景812

第五十四章 国民经济形势统计分析814

第一节 国民经济形势统计分析的任务814

第二节 国民经济形势分析的框架体系815

一、决定国民经济形势分析基本框架的因素815

二、国民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框架815

三、国民经济形势分析展开的层次816

四、国民经济形势分析的特点817

一、国民经济形势分析方法的发展818

第三节 国民经济形势分析的基本方法818

二、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分析方法研究的问题819

三、整体分析的贡献份额分析方法819

四、货币条件分析方法821

第四节 国民经济形势分析举例825

一、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分析例子825

二、1988年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分析有关问题研究828

第十三篇 行业和企业核算的统计分析835

第五十五章 产业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837

第一节 产业经济增长分析837

第二节 比例结构合理论与高度化分析840

一、比例问题840

二、结构问题842

第三节 生产要素活力分析846

一、科学技术要素847

二、劳动力要素848

三、土地和资本要素849

第四节 产业经济国际化分析850

第五十六章 企业经济核算分析851

第一节 帐户体系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851

一、帐户体系把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的核算衔接起来851

二、帐户体系把生产核算与经济效益核算衔接起来851

三、帐户体系把企业生产、企业收入与职工所得的核算衔接起来852

四、帐户体系把企业的全部收入、支出与结余衔接起来852

五、帐户体系把企业的生产与投资的核算衔接起来853

六、帐户体系把企业的实务资产投资与金融交易的核算衔接起来853

七、帐户体系把流量核算与存量核算衔接起来853

八、帐户体系把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资产总值与金融负债及净值核算衔接起来853

一、增加值分析指标体系856

第二节 增加值分析指标体系856

二、增加值分析指标的计算857

三、增加值分析指标的涵义858

四、增加值分析指标的因素分解861

第三节 产、销、存环节分析863

一、现行的四种计算产销率方法863

二、经济循环帐户中的三种计算产销率方法864

三、经济循环帐户中的产、销、存分析指标体系866

四、经济循环帐户中的产、销、存分析指标体系实例说明867

第四节 资金余缺问题分析868

一、反映资金余缺状况的指标及计算公式869

二、反映资金余缺状况的指标的涵义869

第五节 债务问题分析872

一、债务分析的有关问题872

二、指标计算及指标涵义873

实 例 卷881

第十四篇 国民经济核算实务881

第五十七章 福建省国民经济循环帐户试点工作总结报告883

一、组织工作情况883

二、问题的处理884

三、建议与体会885

第五十八章 陕西省国民经济帐户体系试点总结887

一、试点工作概况887

二、试点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888

三、建议891

第五十九章 辽宁省地区资金流量表的编制实践892

一、地区资金流量核算模式的确定892

二、地区资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选择894

三、编制地区资金流量表的若干技术问题896

第六十章 黑龙江阿城市国民经济核算试点工作总结902

一、组织领导与实施步骤902

二、试点的主要收获904

三、推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904

第六十一章 建立企业核算体系的具体范例911

第一节 建立企业核算体系的步骤911

一、搜集有关会计报表911

二、填制基层调查表911

三、编制经济循环帐户911

第二节 中介体系的建立方法912

一、“一套表”的表式912

二、“一套表”的填表步骤913

三、指标解释及会计报表对照914

四、质量审核要点918

第三节 编制经济循环帐户中存在的一些方法论问题921

一、关于用生产法与用分配法计算增加值不等的问题922

二、关于资金筹集帐户的平衡问题925

第四节 经济循环帐户资料分析应用实例929

一、分析实例之一929

二、分析实例之二936

三、分析实例之三939

第六十二章 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技术报告945

一、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的意义、目的和组织945

二、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方案的设计945

三、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的调查工作950

四、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951

五、北京市第三产业普查组织工作951

1993《新国民经济核算全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塞主编 1993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1992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
1992 大连:大连海运学院出版社
全国经济核算(1987年12月第1版 PDF版)
全国经济核算
1987年12月第1版 中国铁道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辽宁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计划统计系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1991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概论
1991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9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9 北京:华文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1998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
1998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1994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与分析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 PDF版)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3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3(1995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3
1995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1996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
1996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明教程(1992 PDF版)
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明教程
199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新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学习指导书(1994 PDF版)
新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学习指导书
1994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综论(1989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综论
198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全面经济核算(1987 PDF版)
全面经济核算
1987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  培训教材(1992 PDF版)
国民经济核算 培训教材
199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