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第三次浪潮》》
作者 | 高放主编;仉力亚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77 |
出版时间 | 1986(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014151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9380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言页1
自序1
第一章 如何全面评价《第三次浪潮》1
第一节 托夫勒其人其书3
大学毕业后为“寻找无产阶级”而当工人3
当记者、编辑,转向为资产阶级效劳6
当作家、教授,出版《第三次浪潮》等书,扬名天下6
为什么从相信马克思主义变为反对马克思主义?10
第二节 如何看待《第三次浪潮》的基本观点?12
“三次浪潮”理论的表面性和片面性12
所谓“信息社会”不过是“工业社会”的高级阶段17
“硅谷”是什么样的“信息社会”的典型?20
鼓吹“信息社会”论的要害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23
未来社会将是“生物工程社会”26
第三节《第三次浪潮》有哪些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31
带来了新的信息,提示了新的发展战略31
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十种矛盾33
什么是托夫勒的“实托邦”理想国?36
促使我们去发展马克思主义,迎接伟大的新世纪40
第二章《第三次浪潮》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3
第一节 关于社会发展形态问题45
什么是划分社会形态的科学方法?45
漏洞百出的“社会浪潮论”46
对托夫勒所谓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五大共同点的辨析48
“历史多元论”能取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一元论吗?54
第二节 关于社会发展动因问题54
怎样全面看待科技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关系?59
浪潮之间的“超级斗争”超过阶级斗争吗?66
第三节 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预测方法问题70
所谓“白蚁的启示”实际上是历史偶因论70
托夫勒究竟怎样塑造社会的模式?74
所谓“新的综合方法”乃是无分析的综合76
第三章《第三次浪潮》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看法81
第一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弊病和生产力的发展问题82
所谓“第二次浪潮社会”主要是指资本主义社会82
托夫勒谈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和严重弊病82
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状况和发展特点的分析85
超出“写实”范围之后的失败88
《第三次浪潮》在这方面对我们有启发作用88
第二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问题88
以偏概全:把“工业化”看作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89
必须看到生产关系对其他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90
必须看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94
第三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问题98
舍本逐末;把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说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98
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一般状况100
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不同性质及其根源102
托夫勒误解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原因104
以假充真:以“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矛盾代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106
第四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问题106
“组织者理论”的渊源109
从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关系来看“组织者理论”110
从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关来看“组织者理论”112
托夫勒的理论体系不是挽救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而是麻醉剂114
第四章《第三次浪潮》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看法116
第一节 关于社会主义是不是第二次浪潮与第一次浪潮冲突的产物?117
托夫勒曲解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起源问题117
社会主义思潮从批判资本主义起步118
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121
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废墟上建立122
不能掩盖社会主义反资本主义的实质124
托夫勒等量齐观的罗列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能否等量齐观?126
两种所有制不容混淆127
认识“旧社会痕迹”的进程128
两种商品经济泾渭分明131
两种民主制度的历史考察134
第三节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病及其产生的原因?140
托夫勒的表面文章140
五种弊病的检讨140
病根何在143
社会主义的改革前途无量148
托夫勒对发展战略构想的合理之处151
第一节 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问题151
第五章《第三次浪潮》的未来观151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156
穷国富国真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吗?158
社会主义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最终历史归缩161
第二节 关于托夫勒的未来“实托邦”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可行性问题162
托夫勒的“实托邦”构想是什么?162
所谓“实托邦”还是一种“超乌托邦”163
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使生产力真正获得解放168
第三节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未来前景问题169
科技的发展历来都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有利因素16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前进172
新技术革命等多种历史合力将使二十一世纪成为美好的社会主义世纪176
第六章 托夫勒笔下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者178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真的已经“过时了”吗?179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创造性学说179
托夫勒是怎样论证“过时”论的?182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努力发展马克思主义186
第二节 托夫勒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曲解190
马克思、恩格斯同汉密尔顿毫无二致吗?190
列宁“首先是工业化的鼓吹者”吗?192
列宁要建立职业革命家组织与第二次浪潮没有关系196
把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很不恰当197
第三节 关于中国和毛泽东199
中国是“从第二次浪潮战略转向第一次浪潮”吗?199
1986《评《第三次浪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放主编;仉力亚等著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革命时代 第五次浪潮
- 1999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 知识经济浪潮 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 1998
-
- 第四次浪潮
- 1996年07月第1版 华龄出版社
-
- 评剧革新的浪潮
-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 浪潮
- 198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大浪潮
- 1994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 疲劳试验
-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评《第三次浪潮》
-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 同床异梦 第三次离婚浪潮启示录
-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浪潮三部曲
- 1987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 知识经济浪潮 世界经济发展的第三次革命
- 1998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 第三次浪潮
- 1983 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
- 第一次大潮
- 1989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
- 第三次浪潮中的经营管理
- 1992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