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视生死线 中国死亡文化研究》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窥视生死线的文化意义1

——导论1

一、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对象3

○死亡文化的涵义3

○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范围4

二、中国死亡文化的研究方法6

○唯物史观的方法6

○心理学的方法7

○社会学的方法8

○人类学的方法10

○考古学的方法11

三、中国死亡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12

○拓展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范围13

○丰富和加深对传统人生理论的理解14

○促进中西死亡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15

○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7

○改善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心理环境19

四、中国死亡文化研究的社会实践意义19

○正确解决二十一世纪与死亡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21

○安乐死和临终关怀23

——最大的实践性课题23

第二章 在道德价值的开拓中超越死亡26

——儒家死亡文化研究26

一、个体死亡与天地变化的关系27

○个体死亡与“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27

○墓地文化与天人的相互消溶29

○死亡的意象描写与中国文人“思与境谐”的审美心态31

二、个体死亡与家族存续的关系34

○在族类繁衍中超越死亡35

○个体死亡与血族复仇37

○宗族祭祀的文化寓意与社会功效39

三、个体死亡与道德伦理的关系41

○创业垂统,死而不朽42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44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47

○儒学在死亡问题上善恶与真假的冲突49

○历代大儒的临终时刻51

第三章 对生死命题的审美观照53

——道家死亡文化研究53

一、个体死亡与道家的“道论”54

○“道”周行而不殆,人有生必有死55

○生命之流的逆向潮动与生死齐一57

○死亡,至乐之道60

○老庄对死亡的审美观照62

○全生避死的人生目的64

二、个体死亡与道家的人生观64

○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66

○至人、神人的人格理想69

○迎向永恒的哲人之心72

三、个体死亡与道家的社会观74

○携时代创伤,逃回原始乐园74

○仁义既出,残生损性之事不穷77

○灵与肉的冲突与外园内方的社会选择79

——道教死亡文化研究82

第四章 虚幻梦境中的浅薄欢乐82

一、超越死亡的人生目标83

○道教不死理论的历史渊源84

○神仙的谱系与特征88

○神仙的生活乐园95

——洞天福地95

二、羽化成仙的基本途径100

○内修:精气神的长存之道100

○外炼:符咒镜剑的奇异功能103

○体道守一:内修外炼的核心原则106

三、神仙学说的的社会践履108

○荒谬诡谲的求仙运动108

○此起彼伏的太平梦幻111

○从人的终级关怀看道教的精神实质116

第五章 从苦难哀歌到极乐涅槃119

——佛教死亡文化研究119

一、死亡与佛教的形成、发展及宗旨121

○死亡恐惧与佛教成因121

○毁灭杀戮、鬼怪灵异与佛教的传播124

○佛教的宗旨:了生死129

二、死亡与佛教的基本理论132

○因果报应与生死轮回133

○物我两空与心、识、念136

○常、乐、我、净的涅槃世界139

三、死亡与释迦牟尼的临终示法145

○死亡魔鬼的降临145

○释迦牟尼的临终嘱托149

○辉煌而隆重的葬礼153

○舍利、自焚、虹化与生命自控160

四、死亡与佛教的神通异能及神话传说160

○痛苦的肉体与轻柔的梦境164

第六章 惨淡鬼域的动人奇葩167

——中国鬼文化研究167

一、中国鬼文化的成因168

○自然,最博大的崇拜对象168

○梦与魂魄出游171

○肉体死亡与鬼魂的脱胎独立173

○鬼魂的归宿176

二、中国鬼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流变176

○对恶鬼的驱赶与制裁181

○对游魂的招收与安抚184

○缤彩纷呈的鬼故事186

○巫师196

——沟通人鬼的桥梁196

三、中国鬼文化的特征199

○鬼世的宗法性与伦理性199

○道巫合一与鬼、神、仙相通200

○佛教影响下的地狱观203

四、中国鬼文化的社会作用207

○社会生活中的“请示鬼神而后决”207

○中国思想史上的有鬼、无鬼论208

○鬼神志怪影响下的文学艺术210

第七章 飘向天国的驼铃212

——中国丧葬文化研究212

一、中国的丧礼制度213

○形式繁缛的丧礼程式214

○轻重不等的居丧服饰217

二、中国的埋葬制度219

○墓葬的起源与发展220

○墓室与墓地建筑222

○不同时代的随葬物品224

三、中国丧葬礼仪的基本准则225

○事死如事生225

○聚族而葬227

○尊卑有序229

四、中国丧葬礼仪的社会功能231

○封建道德的传导与灌输232

○人伦亲情的确认与巩固233

○亲属家族的团聚与整合234

○社区关系的协调与发展235

第八章 生命意志的永恒旅行236

——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死亡描写236

一、死亡描写的地位与作用237

○死亡,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237

○鲁迅,彰显死亡真意的大师240

○征服自然、为民献身244

二、死亡描写与民族精神244

○承受苦难、殉身理想246

○勇武不屈、为国捐躯247

○嫉恶如仇、视死如归249

○忠贞不渝、为情殉难251

○忠义知报、万死不辞253

附录:关于死亡认识问题的调查报告256

○调查方法257

○调查工具257

○调查对象257

一、调查对象、工具及方法257

二、调查问卷与调查结果258

○调查问卷258

○调查结果266

三、分析与结论273

○分析273

○结论282

参考文献285

1999《窥视生死线 中国死亡文化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靳凤林著 1999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战斗在死亡线上(1983 PDF版)
战斗在死亡线上
1983 北京:北京出版社
婴儿死亡率研究(1997年9月第1版 PDF版)
婴儿死亡率研究
1997年9月第1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死亡曲(1982 PDF版)
死亡曲
1982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死亡论(1988 PDF版)
死亡论
1988 广州:广州文化出版社
死亡海(1993 PDF版)
死亡海
1993 北京:作家出版社
解构死亡  死亡、自杀、安乐死与死刑的剖析(1997 PDF版)
解构死亡 死亡、自杀、安乐死与死刑的剖析
1997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善死与善终  中国人的死亡观(1999 PDF版)
善死与善终 中国人的死亡观
199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1993 PDF版)
炎黄文化与民族精神
1993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生死线上(1985 PDF版)
生死线上
1985 厦门:鹭江出版社
一个美国移民的故事  妇女在美生活实录(1990 PDF版)
一个美国移民的故事 妇女在美生活实录
1990 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
死亡湖(1984 PDF版)
死亡湖
1984 北京:群众出版社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1980 PDF版)
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研究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死亡与垂死(1990 PDF版)
死亡与垂死
1990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生死事大  生死智慧与中国文化(1996 PDF版)
生死事大 生死智慧与中国文化
1996 北京:东方出版社
婴儿死亡率研究(1997 PDF版)
婴儿死亡率研究
1997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