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热病学》
作者 | 谢凤英主编 编者 |
---|---|
出版 | 湖南中医学院 |
参考页数 | 156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7065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上篇总论1
第一章外感热病学的涵义 范围与沿革1
第一节 外感热病学的涵义与范围1
第二节外感热病学的沿革2
一 先秦两汉时期2
二 晋唐宋金元时期3
三 明清时期4
第二章外感热病的特点、命名与分类7
第一节外感热病的特点7
一 发病特点7
二 证候特点9
第二节 外感热病的命名与分类10
第三章外感热病的发生传变与预后13
第一节外感热病的发病因素13
一 外感因素13
二 正气内虚18
三 自然因素19
四 社会因素19
第二节传变规律19
一 六经传变19
二 卫气营血传变20
三 三焦传变21
第三节 外感热病的预后22
第四章外感热病的常用诊法23
第一节辨舌验齿23
一 辨舌23
二 验齿25
第二节辨斑疹白?26
一 辨斑疹26
二 辨白?27
第三节 辨常见脉象27
第四节辨神色 气味声音28
一 辨神色28
二 辨气味声音29
第五节辨常见症状30
一 发热30
二 汗出异常30
三 头身疼痛31
四 口渴31
五 呕吐31
六 胸腹胀痛32
七 大小便异常32
八 神志异常33
九、出血33
十 痉厥34
第五章外感热病的辨证要点35
第一节外感热病常用辩证方法35
一 六经 卫气营血 三焦辩证35
二 六经 卫气营血 三焦辨证的关系37
第二节外感热病的分期辩证39
一、外感热病初期辩证39
二、外感热病中期辩证40
三、外感热病末期辩证43
第六章外感热病的治疗和预防45
第一节 治疗原则45
第二节 常用治法46
第三节 病后调理52
第四节 预防53
下篇各论56
感冒56
风温肺病60
春温脑病65
顿咳71
麻疹(附:风痧)73
暑温脑病79
中暑83
夏季热87
痧病90
稻瘟94
霍乱98
痢疾102
时行肝病106
湿温肠病110
附:寒湿114
秋燥肺病119
烂喉痧124
大头瘟127
痄腮129
白喉131
疫毒发斑134
疟疾139
蛊毒病143
小儿麻痹证147
方剂索引150
1989《外感热病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谢凤英主编 1989 湖南中医学院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实用热带病学
- 1980 实用热带病学编写组
-
- 热带病学
- 1967年06月第1版 东京大学出版会
-
- 热带病学
- 昭和6年08月 大阪笠原小儿保健研究所
-
- 黑热病
-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
-
-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表解
-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图书情报中心
-
- 中医外感病学
- 1993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感应热处理
- 1975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外感热病卷 下
-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 外感热病卷 上
- 1999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 感应热处理
- 1965 上海市科学技术编译馆
-
- 黑热病
- 1950 华东医务生活社
-
- 外感病实用方
- 199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临床感染病学
- 1998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热病学
- 1990 重庆:重庆出版社
-
- 热带病病原的体外培养
- 1984.10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