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概论》
作者 | 林可夫主编;叶素青,孙绍振等著 编者 |
---|---|
出版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601 |
出版时间 | 198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173·69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66278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编 写作基本能力训练10
第一章 摄取10
第一节 观察能力10
一 捉住特征12
二 掌握思路15
三 开放五官33
练习34
第二节 采集能力35
一 定向积累36
二 现场采访39
三 资料集录48
练习54
第二章 构思56
第三节 感受能力57
一 感受与观察57
二 感觉要灵敏59
三 感情要丰富79
四 感触要独特84
五 感应要相通87
练习89
第四节 想象能力90
一 写作须想象90
二 想象的思路92
练习105
第五节 开合能力107
一 开合的思路107
二 纵剖与横断109
三 分类与归类114
四 “一言以蔽之”119
练习123
第六节 思索能力125
一 要有胆有识125
二 要质疑索解126
三 要思路对头128
四 思索与立意135
五 思索与选材140
练习143
第三章 表述151
第七节 结构能力152
一 结构的基本形式153
二 结构的基本单位156
三 结构的形式美158
练习165
第八节 语言能力168
一 应与思维训练结合169
二 广征博采多用勤练170
三 五种基本表达方式176
练习189
第四章 修改193
第九节 修改能力194
一 修改的顺序196
二 修改的范围198
三 修改的方法200
四 看不出毛病,怎么改202
练习203
附:文章评改206
一 评改的一般原则207
二 评改的范围和顺序210
三 评改的方式212
四 评改的符合214
五 传统的评改观念亟须改变218
练习219
第二编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训练222
第五章 记叙文的基本知识222
第十节 什么是记叙文222
练习226
第十一节 记叙文的特性和要求227
一 单纯性与记述性227
二 记实与情趣232
第十二节 记叙文的类别234
练习234
一 记人的记叙文235
二 叙事的记叙文237
三 写景的记叙文240
四 状物的记叙文241
练习242
第六章 记叙文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场面描述能力243
第十三节 场面是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243
一 时空延展是记叙文的基础243
三 记叙文的基本构成单位248
练习250
第十四节 场面描述251
一 把握场面251
二 复呈场面254
三 描述场面256
练习260
第十五节 搜集材料262
一 记叙文的材料262
第七章 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过程262
二 从杂多到单一264
三 从单一到杂多267
练习269
第十六节 确定中心270
一 什么是中心270
二 中心与主题272
三 驾驭中心277
练习280
第十七节 谋篇布局281
一 纵中有横281
二 详略相宜285
三 先后得当287
练习289
第十八节 表达方式290
一 叙述与描写290
二 抒情与议论294
练习295
附:记叙文的评改296
一 要有个典范的写作模式296
二 既要写得象,又求写得好298
三 要有明确的评改重点300
第八章 说明文的基本知识308
第十九节 什么是说明文308
第三编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训练308
第二十节 说明文的特点313
一 知识性313
练习313
二 客观性316
三 说明性319
练习321
第二十一节 说明文的种类324
练习327
第九章 说明文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说明能力328
第二十二节 基本说明方法--概略述说328
一 记叙性述说330
二 阐释性述说333
三 描写性述说334
四 介绍性述说335
练习338
第二十三节 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338
练习344
第二十四节 分类说明与分解说明344
二 什么是场面345
练习351
第二十五节 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353
练习361
第二十六节 比较说明与比喻说明361
练习365
第二十七节 数字说明与图表说明366
练习371
第十章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过程372
第二十八节 说明文的观察与采集372
一 科学的观察372
二 知识的采集378
练习384
第二十九节 说明文的分析与综合385
练习390
第三十节 说明文的想象与联想390
练习392
第三十一节 说明文的结构与语言393
练习401
附:说明文的评改402
一 内容方面的审查403
二 形式方面的审查407
第四编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417
第十一章 议论文的基本知识417
第三十二节 什么是议论文417
练习420
第三十三节 议论文的特点和作用420
一 “本质”和“一般”的区别420
二 要求在本质上深入422
练习425
三 追求论述的新颖425
第三十四节 议论文的“三要素”426
一 论点426
二 论据427
三 论证431
练习435
第三十五节 用辩证逻辑统率“三要素”436
一 “三要素”理论的局限性436
二 关键在于学会具体分析442
练习449
第十二章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分析概括能力452
第三十六节 分析材料454
一 鉴别真伪与衡量价值454
二 量的分析与质的分析455
三 重点分析与概略分析458
四 多种角度的灵活分析459
练习461
第三十七节 分析条件与过程462
一 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462
二 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463
三 探求产生原因的原因465
四 从不同原因中找联系466
五 普遍条件与特殊条件467
六 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469
练习471
第三十八节 具体分析的原则472
一 防止论点的内涵贫乏472
二 力求论点的内涵丰富474
三 逐层分析与系统分析476
四 联系论题外的对立面480
五 寻求论题内相反的两极482
六 着眼于有特点的两极485
练习488
第三十九节 一般概括489
一 尽可能的普遍489
二 尽可能的限制490
三 观点的向导作用492
四 抓住事物的特殊性493
练习494
第四十节 特殊概括495
一 从特殊中寻求普遍性495
二 排除表面现象的干扰497
三 防止概括过宽或过窄499
练习501
第十三章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过程502
第四十一节 提出问题502
一 必须限制思维目的502
二 提出问题的灵活性504
三 问题的提法要正确505
四 把正反面结合起来507
五 引题的明快与生动508
练习512
第四十二节 明确论点514
一 抓住实质与限度514
二 定向系统积累515
三 异向系统积累517
四 鉴别材料的确实性519
练习521
第四十三节 阐述论点522
一 阐明基本概念522
二 基本概念的严密与丰富525
三 阐述的目的性与针对性527
练习530
第四十四节 论述论点530
一 论述的系统性531
二 论述的自洽性533
练习536
第四十五节 论证论点538
一 论证的作用与局限539
二 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541
三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551
练习556
第四十六节 分析论点558
一 论点在分析中深化558
二 抓准论点的特点561
三 在相反中找相成562
四 在比较中找差异565
五 同中求异与异中求同567
练习568
第四十七节 深化论点569
一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569
二 按逻辑的系统性展开571
三 防止论点转移572
四 横向展开与纵向展开574
练习576
第四十八节 综合结论578
一 完备地综合分析的成果578
二 局部结论与总体结论579
三 科学解释与科学预见580
四 语言分寸与感情色彩583
五 体裁对表达方式的影响584
六 句式与词汇的选择586
练习587
附:议论文的评改589
一 检查观点与材料是否一致590
二 检查对材料的分析是否充分592
三 检查论点在深化中是否一贯593
四 灵活运用各种评改方法595
1985《基础写作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林可夫主编;叶素青,孙绍振等著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写作概论
- 198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 写作基础
- 1981.01 雷州师范专业学校资料室
-
- 通用文写作
- 1988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
- 议论文写作基础
- 1987 北京:语文出版社
-
- 写人·记事提示手册
- 1991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 中南、东南地区卷
- 1999 北京:民族出版社
-
- 写作基础
- 1994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
- 写作概论
- 1990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 写作概论
- 1983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 论文写作基础
- 1995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 基础写作学
- 1985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 科学论文写作基础
- 1993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
- 基础写作概说
- 1984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 写作概论
- 1986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