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求取 ⇩

目录1

中国传统医学丛书序1

前言1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发展简史1

第一节 远古至春秋时期1

目录1

第一节 远古至春秋时期1

第一章中医心理学发展简史1

前言1

中国传统医学丛书序1

第二节 春秋至西汉时期2

第二节 春秋至西汉时期2

第三节 东汉三国时期7

第三节 东汉三国时期7

第四节 晋代至唐代8

第四节 晋代至唐代8

第五节 宋金元时期11

第五节 宋金元时期11

第六节 明清时期17

第六节 明清时期17

第七节 中医心理学的现状20

第七节 中医心理学的现状20

第一节中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3

一、基本理论部分23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概况23

第一节中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3

一、基本理论部分23

第二章中医心理学概况23

二、实践部分24

二、实践部分24

一、整体性25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的特点25

第二节 中医心理学的特点25

一、整体性25

二、传统性27

二、传统性27

三、实践性30

三、实践性30

一、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31

一、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31

第三节 中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31

第三节 中医心理学与相关学科31

三、与精神病学的关系32

二、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32

二、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32

三、与精神病学的关系32

一、人的心理现象34

第一节 人的心理现象34

第三章心理现象的传统认识34

第一节 人的心理现象34

第三章心理现象的传统认识34

一、人的心理现象34

二、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36

二、心理现象的科学理解36

第二节 心理现象的传统描述39

一、精神39

第二节 心理现象的传统描述39

一、精神39

二、魂、魄40

二、魂、魄40

三、意、志42

三、意、志42

四、思、虑44

五、智44

四、思、虑44

五、智44

六、情志45

六、情志45

七、欲48

七、欲48

八、性49

八、性49

第一节形神合一论51

第一节形神合一论51

第四章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51

第四章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51

一、形、神的涵义51

一、形、神的涵义51

二、形神合一52

二、形神合一52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56

一、心与心理活动过程56

一、心与心理活动过程56

第二节 心主神明论56

二、心对心理活动的间接统帅作用58

二、心对心理活动的间接统帅作用58

三、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60

三、脑与心理活动的关系60

一、五脏神明62

第三节 五脏神明论62

一、五脏神明62

第三节 五脏神明论62

二、脏腑气血是五脏神明的物质基础64

二、脏腑气血是五脏神明的物质基础64

三、五脏神明论辨析65

三、五脏神明论辨析65

第四节 脏腑情志论67

第四节 脏腑情志论67

一、情志活动以脏腑生理为基础68

一、情志活动以脏腑生理为基础68

二、情志活动对脏腑的反作用69

二、情志活动对脏腑的反作用69

三、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70

四、情志变动的原因70

三、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70

四、情志变动的原因70

一、中医“气质”的涵义72

第五节 个性气质论72

第五节 个性气质论72

一、中医“气质”的涵义72

二、中医气质分类73

二、中医气质分类73

三、中医气质学说的临床意义80

三、中医气质学说的临床意义80

四、中医个性气质学说的方法论意义83

四、中医个性气质学说的方法论意义83

一、阴阳消长与睡眠84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84

第六节 阴阳睡梦论84

一、阴阳消长与睡眠84

二、阴阳消长与梦境86

二、阴阳消长与梦境86

第五章中医心理病机90

第一节 情志因素的致病机理90

一、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90

第五章中医心理病机90

第一节 情志因素的致病机理90

一、情志因素的致病作用90

二、情志内伤的基本病理变化94

二、情志内伤的基本病理变化94

第二节 个性心理差异在情志疾病中的意义101

第二节 个性心理差异在情志疾病中的意义101

第一节 概说104

一、中医心理诊断的涵义104

第六章中医心理诊断104

一、中医心理诊断的涵义104

第六章中医心理诊断104

第一节 概说104

二、中医心理诊断的意义105

二、中医心理诊断的意义105

第二节 中医心理诊断的传统方法107

一、望诊107

一、望诊107

第二节 中医心理诊断的传统方法107

二、闻诊110

二、闻诊110

三、问诊114

三、问诊114

四、切诊117

四、切诊117

一、五态性格测验123

第三节 中医心理诊断的其他方法123

第三节 中医心理诊断的其他方法123

一、五态性格测验123

二、析梦诊病125

二、析梦诊病125

三、其他127

三、其他127

第四节 七情临床辨析128

第四节 七情临床辨析128

二、怒伤肝证候129

一、喜伤心证候129

三、思伤脾证候129

三、思伤脾证候129

二、怒伤肝证候129

一、喜伤心证候129

五、恐伤肾证候130

四、悲伤肺证候130

五、恐伤肾证候130

四、悲伤肺证候130

六、惊伤证候131

七、忧伤证候131

六、惊伤证候131

七、忧伤证候131

一、狂证132

一、狂证132

第七章中医临床常见的心理病证132

第一节 以心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32

第一节 以心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32

第七章中医临床常见的心理病证132

二、癫证136

二、癫证136

三、痫证139

三、痫证139

四、郁证140

四、郁证140

五、脏躁143

五、脏躁143

六、不寐145

六、不寐145

七、健忘148

七、健忘148

一、心悸150

第二节 以躯体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证150

一、心悸150

第二节 以躯体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情志病证150

二、眩晕152

二、眩晕152

三、胁痛155

三、胁痛155

四、胃脘痛157

四、胃脘痛157

五、呃逆159

五、呃逆159

六、奔豚气161

六、奔豚气161

七、痛泻162

七、痛泻162

八、噎膈163

八、噎膈163

九、阳痿165

九、阳痿165

第八章中医心理治疗概述168

第一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涵义168

第八章中医心理治疗概述168

第一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涵义168

第二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170

第二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特点170

一、心身并治的整体观170

一、心身并治的整体观170

二、尊重实际的“辨证施治”171

二、尊重实际的“辨证施治”171

一、根据疾病心身关系的分类172

一、根据疾病心身关系的分类172

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分类172

第三节 中医心理治疗分类172

二、根据心理活动的性质的分类175

二、根据心理活动的性质的分类175

第四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应用原则178

第四节 中医心理治疗的应用原则178

第九章中医意疗180

第一节 情志疗法180

第一节 情志疗法180

第九章中医意疗180

一、情志相胜疗法181

一、情志相胜疗法181

二、两极情志疗法190

二、两极情志疗法190

第二节 移念疗法192

第二节 移念疗法192

第三节 语言疏导疗法194

第三节 语言疏导疗法194

第四节 顺势利导疗法197

第四节 顺势利导疗法197

第五节 内观静养疗法199

第五节 内观静养疗法199

第一节 心理病证的常用中药203

第十章心理病证的常用方药203

一、疏肝理气药203

一、疏肝理气药203

第一节 心理病证的常用中药203

第十章心理病证的常用方药203

二、安神药204

二、安神药204

三、祛痰药206

三、祛痰药206

五、活血化瘀药207

四、开窍药207

四、开窍药207

五、活血化瘀药207

六、清热泻火药208

六、清热泻火药208

七、补益药209

七、补益药209

第二节 心理病证的常用方剂210

一、疏肝解郁剂210

第二节 心理病证的常用方剂210

一、疏肝解郁剂210

二、重镇安神剂212

二、重镇安神剂212

三、养心安神剂213

三、养心安神剂213

附:交通心肾法216

四、祛痰剂216

附:交通心肾法216

四、祛痰剂216

五、祛瘀剂218

五、祛瘀剂218

六、清热泻火剂219

六、清热泻火剂219

七、补益剂221

七、补益剂221

一、针灸对心理疾病的直接治疗作用224

第一节 心理疾病的针灸治疗224

第十一章针灸中的心理学问题224

一、针灸对心理疾病的直接治疗作用224

第一节 心理疾病的针灸治疗224

第十一章针灸中的心理学问题224

二、假借针灸疗心病234

二、假借针灸疗心病234

第二节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35

第二节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235

一、“治神”对针刺疗效的影响236

一、“治神”对针刺疗效的影响236

二、针刺过程中患者的察神与治神238

二、针刺过程中患者的察神与治神238

三、患者个性心理与针刺治疗241

三、患者个性心理与针刺治疗241

四、医生施针过程中的“治神”244

四、医生施针过程中的“治神”244

第十二章传统音乐疗法246

第十二章传统音乐疗法246

第一节 音乐治疗作用的传统认识246

第一节 音乐治疗作用的传统认识246

第二节 传统音乐治疗实施原则248

第二节 传统音乐治疗实施原则248

一、相胜原则248

二、补虚原则248

二、补虚原则248

一、相胜原则248

三、因势利导原则249

三、因势利导原则249

第三节传统音乐疗法的应用250

一、音乐安神疗法250

一、音乐安神疗法250

第三节传统音乐疗法的应用250

二、音乐开郁疗法251

二、音乐开郁疗法251

三、音乐悲哀疗法252

三、音乐悲哀疗法252

四、音乐激励疗法253

四、音乐激励疗法253

第十三章中医心理养生255

第一节 中医心理养生概述255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255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255

第一节 中医心理养生概述255

第十三章中医心理养生255

二、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256

二、中医心理养生的基本原则256

第二节 不同人群的心理养生267

一、小儿心理保健267

一、小儿心理保健267

第二节 不同人群的心理养生267

二、妇女心理保健270

二、妇女心理保健270

三、老年人心理保健274

三、老年人心理保健274

参考文献280

参考文献280

1995《中医心理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伯华编著 1995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医学心理学(1989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89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 PDF版)
医学心理学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5年10月第1版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5年10月第1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医·气功·心理学( PDF版)
中医·气功·心理学
新加坡:新加坡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心理学荟萃(1988.08 PDF版)
中医心理学荟萃
1988.08 昆明市: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86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86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5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5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新编中医心理学(1991 PDF版)
新编中医心理学
1991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5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5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2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2 大连:大连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8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8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6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6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1988 PDF版)
医学心理
1988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8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心理学(1998 PDF版)
医学心理学
199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