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基础》

笫一篇 骨伤科发展史1

第一章 绪言1

第二章 文字形成时期4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前后6

第四章 隋唐时期前后7

第五章 宋、元、明,清8

第六章 现代骨伤科10

第二节 阴阳的变化15

第一节 何谓阴阳15

第一章 阴阳学说15

第二篇 骨伤科的中医基本学说15

第三节 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16

第四节 阴阳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17

第五节 骨髓炎18

第二章 气血学说19

第一节 何谓气19

第二节 何谓血21

第三节 气与血的关系21

第四节 气血与津液的关系22

第五节 气血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23

第二节 藏象的基本内容30

第一节 何谓藏象30

第三章 藏象学说30

第三节 藏象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34

第四节 肝主筋与肾主骨38

第四章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40

第一节 何谓筋骨40

第二节 骨错缝、筋出槽理论的形成41

第三节 骨错缝、筋出槽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43

第三节 分类学43

第五章 病因病机学说45

第一节 病因学46

第二节 病机学46

第二节 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衍变51

第三篇 现代医学基础51

第一节 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的关系51

第一章 认识论与方法论51

第三节 多学科协同研究的重要性52

第二章 解剖学53

第一节 脊柱53

第二节 腰背部59

第三节 上肢62

第四节 下肢71

第二节 细胞88

第三章 组织细胞学88

第一节 概况88

第三节 基本组织91

第四节 骨骼系统的发生94

第五节 软骨和骨95

第六节 关节100

第四章 生理学101

第一节 骨与骨连接101

第二节 肌肉104

第三节 骨骼运动的中枢调节105

第一节 概况112

第五章 病理学112

第二节 骨折115

第三节 骨炎116

第四节 软骨炎117

第六章 生物化学120

第一节 结缔组织生化120

第二节 关节病及其生化改变122

第三节 骨生化123

第七章 生物力学131

第一节 概况131

第二节 有关力学概念132

第三节 骨与软骨的力学性质135

第四节 骨骼肌的力学性能139

第五节 脊柱的生物力学141

第八章 肾主骨的现代医学基础144

第一节 何谓肾144

第二节 何谓骨145

第三节 肾与骨的关系145

第一章 骨伤科的辨证149

第一节 问诊149

第四篇 诊断学149

第二节 望诊151

第三节 闻诊156

第四节 切诊157

第五节 八纲辨证159

第二章 骨科检查法162

第一节 预检查162

第二节 关节运动功能检查163

第三节 量诊165

第四节 特殊检查166

第二节 颅神经检查177

第一节 概况177

第三章 神经系统检查法177

第三节 感觉系统的检查179

第四节 运动检查181

第五节 植物神经检查187

第四章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法187

第一节 概况187

第二节 肌电图检查法191

第三节 肌电图在骨伤科中的应用194

第四节 周缘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195

第五节 脊髓反射检查法197

第六节 诱发电位检查法198

第五章 X线诊断法201

第一节 骨关节创伤X线诊断201

第六章 点穴疗法203

第二节 怎样掌握骨关节创伤的X线诊断214

第八章 针灸疗法215

第三节 颈椎病X线诊断228

第六章 特殊检查法229

第一节 电算横断扫描229

第二节 骨闪烁摄影230

第三节 核磁共振230

第二节 手法232

第一节 概况232

五篇 治疗学232

第一章 骨伤科的治疗方法232

第三节 夹缚233

第四节 药治234

第五节 导引235

第六节 点穴236

第七节 手术236

第八节 其它237

第一节 概况238

第二章 治疗手法238

第二节 手法的治疗作用241

第三节 手法分类243

第四节 骨折整复手法247

第三章 夹缚疗法255

第一节 概况255

第二节 小夹板疗法256

第三节 复位固定器疗法262

第四章 药物疗法267

第一节 骨伤科药物疗法沿革267

第二节 骨伤科常用药物274

第三节 药物疗法的法则282

第四节 伤科内治法的临床应用286

第五节 伤科常用验方歌诀291

第六节 方歌293

第五章 练功疗法296

第一节 概况296

第二节 练功疗法的分类298

第三节 练功疗法的作用299

第一节 概况303

第二节 点穴疗法的手法303

第三节 点穴疗法的取穴和体位305

第四节 点穴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306

第七章 手术疗法307

第一节 骨伤科手术的注意事项308

第二节 骨伤科手术的基本操作309

第一节 概况315

第二节 针灸疗法316

第三节 针灸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318

第九章 气功疗法323

第一节 概况323

第二节 气功疗法在骨伤科中的应用325

第三节 功法326

第四节 练功要领330

第五节 练功注意事项331

第六篇 特殊疾病332

第一章 内伤332

第一节 慨况332

第二节 头部内伤334

第三节 胸胁内伤(一)336

第四节 胸胁内伤(二)339

第五节 腹部内伤342

第六节 腰部内伤344

第二节 颈椎病346

第一节 概况346

第二章 脊柱疾病346

第三节 腰椎病352

第三章 脊柱相关疾病357

第一节 颈性视力障碍358

第二节 颈性血压异常360

第三节 颈性类冠心病361

第四节 胸椎关节紊乱所致慢性结肠炎362

第五节 脊源性神经性皮炎363

第六节 其它364

方剂索引365

1987《中医骨伤科基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继华,吴诚德主编 1987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骨伤基础学(1988 PDF版)
骨伤基础学
1988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科生物力学基础  供骨伤专业用(1990.01 PDF版)
骨科生物力学基础 供骨伤专业用
1990.01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骨伤学(供中医骨伤专业用)(1997年06月第1版 PDF版)
中医骨伤学(供中医骨伤专业用)
1997年06月第1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歌诀(1995 PDF版)
中医骨伤科歌诀
199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骨伤生物力学基础(1990 PDF版)
骨伤生物力学基础
1990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995 PDF版)
中医骨伤科学
1995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欧洲美元体系(1985 PDF版)
欧洲美元体系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991 PDF版)
中医骨伤科学
1991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基础(1990 PDF版)
中医骨伤科基础
199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科技汉语语法(1985 PDF版)
科技汉语语法
198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实用中医骨伤科手册(1993 PDF版)
实用中医骨伤科手册
1993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998 PDF版)
中医骨伤科学
1998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学(1988 PDF版)
中医骨伤科学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1991 PDF版)
中医骨伤科各家学说
1991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荟萃(1986 PDF版)
中医骨伤科荟萃
1986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