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邛崃唐代龙兴寺石刻》求取 ⇩

图版目录1

菩萨残像通高42.1公分。红砂石。仅存上半身,头光亦残。蓄发戴冠,身装璎珞,右手上扬执物。眼作瞑想的神情。1

菩萨立像通高198公分。红砂石。头戴宝冠,嵌珠,饰卷草纹。蓄发,分十五绺。长耳带环。周身饰璎珞。上衣通肩。腰系珠带。2

下裙紧裹腿部,右膝微屈。此像出土时已裂为四段,现经修复。2

文殊菩萨坐像通高23.3公分。红砂石。像上有装金敷粉遗迹,身光及右手均已残缺,蓄发,戴冠。身饰璎珞,结跏趺坐,左手施触地印,外衣下裾被复莲座边缘,并左右下垂。4

仰莲狮座,左一侍者执缰;右一童子合掌赞礼。(注:“手印”乃佛家作咒法时,手指所结之印。“触地印”是表示降魔的一种手印。)4

菩萨头像通高40公分。红砂石。(参考本书第二图说明)6

菩萨头像通高23.8公分。红砂石。戴宝冠,蓄发,月形长眉,口角深、肌肉丰满,鼻梁直通额际。8

菩萨头像通高27.6公分。红砂石。戴宝冠,蓄发,面相圆润,口角很深。10

菩萨残像通高22.1公分。黄砂石。仅存上半身,有敷粉遗痕。左手执物向前半举,右手示施愿印(表示应众生之愿,施与财物的手印)。11

菩萨头像通高10.2公分。黄砂石。上有彩绘遗痕。12

菩萨头像通高10.1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背光边缘刻火焰纹。13

菩萨头像通高21.3公分。青砂石。戴宝冠,蓄发,背光已残。14

菩萨残像通高35.1公分。黄砂石。仅存身躯,饰天衣璎珞等物。15

菩萨残像通高21.4公分。红砂石。仅存身躯,有彩绘遗痕。亸腰,左手下垂,右手上扬,状极生动。16

菩萨残像通高34.4公分。红砂石。仅存下半身。双足立莲座上,飘带下垂于足间。17

菩萨残像通高12.3公分。红砂石。仅存下半身,有彩绘遗痕。18

文殊菩萨残像通高20.4公分。红砂石。头已残缺,结跏趺坐。座狮?毛蜷曲,张口作奋吼状,全像有敷粉遗痕。19

普贤菩萨残像通高23.7公分。红砂石。半跏趺坐,右足下垂,踏小莲花,有彩绘遗痕。20

普贤菩萨座——象与侍者残像通高14.7公分。红砂石。21

普贤菩萨残像通高23.3公分。红砂石。着法衣,饰璎珞,结半跏趺坐,下为复莲象座,象身系鞍?。22

韦驮立像通高71.9公分。青石。有施金敷粉遗迹。头蓄发,戴冠,身披甲,甲片作棱形锁子纹及长方形垂鳞纹,腰间束带悬法器,周身饰璎珞,并着掩膊、护腰、胫当等物。23

座面镂刻宝相花等装饰花纹。23

天王头像通高10.1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蓄发戴冠,两眉间有皱纹。26

天王头像通高5.2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头着盔。27

天王残像通高15.1公分。红砂石。有施彩装金遗痕,披甲。28

天王残像通高17.3公分。红砂石。有施彩装金遗痕,披甲束带。29

天王残像通高23.3公分。黄砂石。有彩绘遗痕,披甲束带,左足踏一妖魔。30

天王残像通高15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披甲,束带,左右各一妖魔。31

力士残像通高34.4公分。红砂石。仅存身躯,半裸,项饰数珠,广胸阔臂,强健有力,对于肌肉的表现,富于质感。32

力士残像通高20.9公分。红砂石。仅存下半身,有彩绘遗痕,腿足粗壮,手法朴素。33

力士残像通高29公分。红砂石。仅存下半身,赤足,饰环钏。34

力士残像通高23.1公分。红砂石。浮雕。左腿微屈,左手置腰间,衣裾的表现方法非常简朴。35

供养人头像通高17.6公分。红砂石。戴软翅幞头,粗眉大眼,下颔突出,神情威武。36

供养人残像通高20.8公分。红砂石。宽衣博袖。腰间束带,前后缀玉。带后有组,中间挽一巨结。腰的两侧各有一条飘带,下端均系挽结。39

供养人残像通高14.2公分。红砂石。宽衣博袖,绅带下垂,手捧一物,疑是香炉。41

比丘头像通高8.7公分。黄砂石。有彩绘遗痕,顶部光秃,满额皱纹,双目及口角深陷,生动而真切地刻划出僧人的老迈形象,非常深刻。42

佛残像通高18.6公分。红砂石。仅存上半身,头有肉髻。长耳,薄唇,重颐。外衣通肩对开襟,胸部裸露。44

佛头通高20.9公分。红砂石。有装金敷粉遗痕。45

佛头通高12.4公分。红砂石。有敷粉遗痕,圆形背光。46

坐佛残像通高32.9公分。红砂石。倚坐,双足下垂,踏小莲花,外衣通肩,自右交络于左臂,对开襟,衣纹流畅,有质感,下为饰莲花瓣的须弥座。47

坐佛残像通高31.9公分。黄砂石。有彩绘遗痕,双手置怀内作禅定印。(注: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禅定印”是表示参禅入定的手印。)49

坐佛残像通高43.3公分。红砂石。结跏趺坐,足掌裸露,左手作禅定印,下设须弥座。50

坐佛残像通高21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结跏趺坐,右手示触地印,下设莲座。51

坐佛残像通高23.4公分。红砂石。结跏趺坐,双手置怀内作禅定印。下设莲座。外衣下裾,披挂于莲座边缘,作披拂垂落之状。52

坐佛残像通高33.9公分。黄砂石。结跏趺坐,双手施禅定印,下设圆形束腰单瓣莲座。53

坐佛残像通高28.9公分。红砂石。结跏趺坐,双手施禅定印,胸前衣纹作若干弧线。54

坐佛残像通高15.7公分。红砂石。55

坐佛残像通高14.5公分。红砂石。56

残手通高12.3公分。红砂石。57

残手通高17.9公分。红砂石。58

经幢通高51.8公分。红砂石。大中(唐宣宗)三年(公元849年)尹花严造。上有敷粉遗痕。方形台基,其上为台阶二级,每级各八面,第一级每面刻浮雕驰兽,第二级刻音声舞乐之像。59

再上束腰部八面均刻佛龛。幢身亦八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及造幢年月与造幢人姓名,并附四甲胄神王倚像。幢顶刻供养人像。59

经幢通高49.8公分。红砂石。大中(唐宣宗)十三年(公元859年)文志造。上有敷粉遗痕。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及造幢年月与造幢人姓名,惟字迹多已漶漫,其余可参考第48图说明。61

经幢通高47.8公分。红砂石。会昌(唐武宗)二年(公元842年)王瑾等造,八面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62

经幢通高59.4公分。红砂石。大中(唐宣宗)十二年(公元858年)潘怀谦造。八面形,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文,有敷金残痕。63

经幢顶通高49.6公分。红砂石。有装金敷彩遗痕。仅残存二层,上层刻重台、勾栏与供养人。下层镂刻佛龛,饰仰莲,出籍三道,均为八角攒尖,并饰璎珞。64

经幢顶通高40.7公分。红砂石。有装金敷彩遗痕,雕刻富丽,仅残存三层,下层镂刻佛龛,中层刻重台、勾栏、供养人,上层镂刻蟠龙及重台、勾栏、佛塔等。65

经幢顶通高19.8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其他可参考第52图说明。66

经幢顶通高26.8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其他可参考第52图说明。67

经幢顶通高36.1公分。红砂石。参考第64图说明。68

经幢顶通高16.2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中刻佛龛,饰以垂幔。檐下和重台下均施斗拱,为此幢顶的特点。69

经幢顶通高17公分。红砂石。有装金彩绘遗痕,其他可参考第52图说明。70

经幢顶通高28.5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下层刻勾栏、供养人;上层刻佛龛;顶部四周刻兽面及佛塔、莲瓣等物,可与第52图互相比较研究。71

经幢顶通高23.7公分。红砂石。有装金彩绘遗痕。72

经幢顶(左图)通高11.5公分。红砂石。四方俱为单层佛龛,佛像上有装金遗痕。经幢顶(右图)通高9.7公分。红砂石。有敷粉遗痕。73

经幢座通高27.2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方形台基,其上一级八面,刻音声舞乐之像。再上刻四蟠龙。顶端四甲胄神王倚像已残。74

经幢座通高22.4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其他可参考第48图说明。75

经幢残件通高14.4公分。红砂石。有彩绘遗痕,系幢身残部,刻甲胄神王及蟠龙。76

佛塔通高35.9公分。红砂石。方形台基,塔身八面,刻佛象、神兽、莲瓣等。77

狮通高25.3公分。青砂石。有彩绘遗痕。78

蟠螭刻石通高24公分。石质——红砂石。79

饰物残石通高31.7公分。红砂石。刻卷草纹。80

饰物残石(左图)通高20.2公分。红砂石。刻灵芝云纹。饰物残石(右图)通高8公分。红砂石。刻复莲纹。81

经碑通高127.3公分。青石。这方残石正当原碑左下方,镌刻年代、寺名、立碑人姓名及愿语部分。82

右面是四行残断经文,左面的两行残文很清楚地说明了所刻的经是用来安置在龙兴寺作为祈福用的,因此说明这批石刻乃是唐代一个名叫龙兴寺的寺庙的遗物。83

经碑红砂石。84

经幢文拓片(参考第62图说明)86

1958《四川邛崃唐代龙兴寺石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国定等编 1958 北京: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