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 第1卷》求取 ⇩

A/B马列主义、哲学1

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50周年1

马克思实践人学观的现代解析2

试论中介及其哲学意义3

论民族潜意识4

“不确定原理”与“自我中心困境”5

论实践负效应6

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7

论直觉的认识论定位8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究竟是什么9

事实真理和逻辑真理10

论本质和现象之间的辩证转化11

试论区分两类不同偶然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12

略论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13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探索14

关于人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15

论发展主体的当代转换及其意义16

华夏“和”文化与民族美学17

知行观与认识论18

儒学传统与中国文化建制的流变19

儒家人文思想群我关系的辩证机制20

论儒家经济道德的两重性21

儒家人生哲学与现代价值观建构22

儒家思想与当代环境23

孟子忧世论24

荀子礼论研究25

判教与判准:当代新儒学之二判26

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从两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说起27

牟宗三思想的意义与当代儒学的转型28

冯友兰人生哲学的评价29

知识与智慧:冯契先生的哲学沉思30

周恩来论个人主义31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变化了的文化模式:32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32

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33

论海德格尔的死亡本体论及其阐释学意义34

英国近代经验派哲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35

浅析西方关于休谟哲学的三种观点36

市场经济与实用主义的道德理论37

思维科学的现状与未来38

试错法与辩证法之比较39

演绎与必然性形象思维40

“发展伦理学”: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41

关于经济和伦理共生点的思考42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选择和道德结构43

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标准44

社会转型时期人生价值问题刍议45

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人格塑造46

十世班禅大师的爱国思想47

传统爱国观与现代爱国观之比较48

修身与修心49

反美学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50

论现代城市建筑的美学特征51

女性人格探析52

宗教本质新论53

俄罗斯宗教哲学述介54

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55

从原始思维看图腾之谜56

历史进程中的藏传佛教57

原始道教寺院种类考58

中国古代的庵观女子教育59

新泛伊斯兰主义60

伊斯兰教与政治现代化61

陈独秀与基督教62

C社会科学总论63

社会科学预测的逻辑模型及其特征63

社会支撑力与中国的现代化64

影响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因素分析65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离婚水平与年龄分布的变动趋势66

北京城区居民家庭养老研究67

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困境与出路68

实施“四大工程”控制人口增长69

制度和政策对中国农村人口增长的影响70

论人口问题与乡镇管理71

中国18个百万人以上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分析72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人口控制73

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特性74

论领导者的人格力量75

论邓小平的人才观76

加快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77

D政治、法律78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7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概念的论述79

社会改革、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80

论国家功能81

简论我国人权的基本观点82

论邓小平的政治发展观83

论实践的社会主义84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效率、公平85

对党内监督机制的思考86

浅论当代中国农民的思想特征87

试论农民负担“减而不轻”的深层原因与对策88

时代呼唤妇女现代化89

妇女社会地位的升迁与制约因素探析90

论中国政治与经济的系统整合91

正确总结建国后的反面经验92

论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大思路的总体设计93

科学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94

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95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理论:96

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构想96

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中国特色97

对干部集团管理教育需强化“三种品格”98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条件分析99

青南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100

论邓小平的民族文化观101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产力102

炎黄文化与爱国主义的现代观10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探要104

论我国现阶段利益群体的分化及其重组105

中国农村社会机制及运行模式的转换106

关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的调查分析与思考107

论21世纪中国婚姻变迁的趋势108

略论中国历代政变的主体构成109

“法律价值效益优先论”质疑110

法律奖励论111

简析宪法修改的两种学说112

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113

论禁止权利滥用原则114

论作品的独创性115

论合理使用116

量刑情节的冲突问题研究117

差别证明要求与优势证据证明要求118

关于对抗制的几点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思考119

市场经济发展与犯罪控制战略120

我国法制建设应以实现“法治国家”为最基本的出发点121

论市场体制下中国私法文化的构想122

当前法律实施弱化现象的分析与思考123

邓小平法制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制的转型124

也谈宪法学体系的重构——评社会权利分析理论之争125

中国行政法制监督机制:评析与改革126

经济司法与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127

论证券犯罪128

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29

论我国公司法律制度之完善130

商业秘密保护范围的发展131

论中国环境立法的现状与完善132

论中国民法的现代化1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起草134

谈谈当前经济合同不能履行的几种原因135

根本违反合同与中国合同法136

废除类推与刑法科学化137

试论执法犯法现象与矫正138

坚决查处企业法人经济犯罪139

审判方式改革再思考140

对抗制与中国法官141

论既判力的本质142

诉讼效益与证明要求——论在民事诉讼中应确定高度盖然性原则143

我国监狱及狱制探源144

东周盟书与春秋战国法制的变化145

律、令、格、式与唐律的性质146

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147

F经济148

商品经济和人道主义148

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49

试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150

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151

公共商品生产中的政府行为152

论信息商品价值生产153

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154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15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道德经济15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文条件15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可控性158

“脑体倒挂”新探159

论开放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160

技术市场中技术交易特点及其价格确定161

论邓小平的分配思想162

论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163

论邓小平发展中国经济的思路164

试论邓小平关于物质利益的思想165

中外区域政策对比研究166

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独创性167

关于当前经济生活中几个问题168

对区域倾斜政策的分析与反思169

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与经济的持续增长170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17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172

中国私有经济发展的支持条件分析173

我国亟需重构中观调控17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公正性175

论宏观经济管理的权威性176

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与对策剖析177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中的中介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探析178

21世纪的中国经济格局展望17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途径180

经济发展与反哺农业181

对几个经济热点问题的思考182

推进现代化与转换经济增长方式183

关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184

资源市场化配置和进入壁垒185

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及对策186

创业基金——引进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187

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科学思维188

中国与日本的经贸关系现状与前景189

开发区对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启动作用190

经济特区信息产业化的探讨191

中国开发区建设的优化构思192

边境经济合作初探193

关于老区和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194

长江、珠江三角洲优势互补初探195

对地区发展政策的几点认识196

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机遇挑战及对策197

论区域经济与“诸侯经济”198

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对策研究199

建设“海上辽宁”的战略构想200

走向21世纪的西部向西开放方略201

税收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02

青海经济与亚欧大陆桥:试谈青海沿桥经济带发展战略203

上海与长江下游流域的发展204

实施区域共同发展要抓住哪些关键因素?——赴徐连盐淮调查专题报告之一205

21世纪的浙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206

论多层面的文化建设与再造广东经济优势207

珠江三角洲在中国亚太经济中扮演的角色208

珠海经济特区的发展道路209

四川跨世纪“环发”问题研究210

论少数民族妇女的经济参与211

论民族问题与经济发展212

民族地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主题213

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机制和趋势214

论空间经济管理215

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216

论劳动力商品217

分层竞争及其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借鉴意义218

浅论规模经济219

名牌战略与企业文化220

论企业X低效率的原因221

产权交易的具体方式必须受制于既定的企业制度改革目标22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政府规制223

新会计制度下的企业投入产出模型224

论产品质量、名牌效应与企业竞争225

从企业模式比较看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途径226

论适度降低国有制比重227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的几个难点问题228

加强和完善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思考229

市场竞争环境下国有经济的发展230

关于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231

股份合作制与乡镇企业制度创新232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思考233

论公司领导制度234

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235

正确认识企业制度创新中的几个关系问题236

论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237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难点和对策238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思路与途径239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240

论国家的主导地位与国有企业改革24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分析242

先租后售:亏损企业改制的有益尝试243

试论控股公司244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若干问题245

厂商联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246

对当前培养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几点设想247

也谈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248

经济较发达地区三资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49

对搞好国有企业的四点建议250

国有企业扭亏与深化体制改革251

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偏失及其转换252

发展中的中国乡镇工业环境管理现状和问题253

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析254

国有企业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255

论搞活江西省国有企业的战略问题256

广东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257

二十一世纪的宁夏农村城市化258

改革投资体制,加快城市住房建设259

城乡一体化:中心城市市域城镇规划的总方针260

以地生财的小城镇发展之路261

论卫星城与中国城市发展262

“隐形地产市场”的分析与对策263

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筹资方式探讨264

广州:发展国际化大都市产业充当珠江三角经济区龙头265

四川城市化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估266

市场经济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267

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268

我国实施适度农业保护的思路及对策269

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性研究270

关于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271

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道路与政策体系272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途径、特点和主要模式273

体制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274

对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275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八五”回顾和“九五”思路276

制度创新、市场培育、农业保护:市场农业的三个核心问题277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278

对土地商品化与市场化的深层思考279

论农地资源配置市场化280

对发展土地市场几个问题的思考28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模式分析282

关于农村经济的调查与研究283

加快“四荒”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284

耕地锐减与人们的短期行为285

论水体农业的开发286

中国工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287

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88

城市传统部门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289

农业劳动力合理数量的估算290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研究291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292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农业企业的构建293

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战略构想294

正确对待农业小生产和农村家庭经济295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关系研究296

粮食政策改革:难点与目标297

粮食购销“两头叫中间笑”现象透视298

全国各省区粮食供求自求平衡的意义、难点及主要对策299

山区农民进入市场的对策300

增强忧患意识稳定发展农业301

吉林省粮食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302

农区依托主导产业带动城镇建设303

新旧体制转换中新疆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304

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新体制:对安徽农村的考察报告305

浙江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特征和态势分析306

浙江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分析307

江西农村小城镇建设实证研究308

福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调查研究309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农业强省310

关于青藏牧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311

保护民族工业与对外开放312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31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乡镇企业的发展314

关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几个问题31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工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316

珠江三角洲新工业化基本路径与新的选择317

十九世纪中日丝绸业近代化比较研究318

论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319

正确认识和发展连锁经营320

国有商业企业股份化改造的障碍及成因分析321

创立国有商业大流通格局的实践与启示322

正确认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期货业323

中国市场及其走向:市场价值理论分析324

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325

西汉商业政策探论326

明后期长城沿线的民族贸易市场327

论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原则328

反倾销:国际营销中不可能回避的现实问题329

中韩经贸关系现状与中国的对策330

近代中国海关的特异功能331

商品包装促销十策332

论财政投融资的性质和成因333

南京政府的关税行政改革334

通货膨胀的国外疗法335

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性环节与阶段性目标336

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特点及对策337

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有益论”338

认识通胀新特点突破通胀旧误区339

通货膨胀与农业之关系的研究340

论粮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341

中国居民的金融否决权与私人财经服务342

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343

专业银行效用最大化与信贷限额管理344

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再认识345

略论我国专业银行信贷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346

涉外企业的外汇风险及防范347

农行代理农发行业务的现状及调整思路348

促进厦台金融合作交流的对策研究349

加快证券市场建设增创广东经济新优势350

外国在华金融活动中的银行与银行团(1895—1927)351

论失业保障基金的存量构造352

试论保险企业自我管理353

论文化扬弃律354

G文化、科学、教育354

文化的转移355

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356

论陈云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357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358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哲学思考359

论瓦舍勾栏的文化市场性质及其对文学发展史的深远影响360

论中华文化的南移361

第二次信息革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影响362

跨世纪的信号:论“信息高速公路”及其意义363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十大影响364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365

牛顿的宗教观对他科学工作的影响366

张学良教育思想论纲367

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战略构想力——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368

信息时代与文科教学现代化369

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370

青海牧区教育的特殊困难及克服办法371

近代妇女教育的兴起与妇女的觉醒372

中国的传统家教与青少年成长373

H/I文学374

现代语言哲学中的命名理论374

语言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375

书面文化与知识分子理论376

认识、情感、价值范式的整合377

文学艺术价值、精神的重建——新理性精神378

文学研究的外部规律与深度模式:论20世纪文论的走向379

艺术格局新变的理论启示380

走向多元综合的文艺学381

形象思维论及其20世纪的争论382

论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383

引导社会主义文艺走向新的辉煌384

艺术的实践本性385

历史人物的文学形象塑造386

世纪末的女性观387

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观论纲388

魏巍创作谈389

四十年代长篇叙事诗初探390

梁启超诗文的核心思想及艺术特色391

试论辛弃疾的文化渊源392

近代戏剧的发展走势及其历史地位393

谈近年小说中的神秘色彩394

在历史进化的链条上:395

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中梁启超、鲁迅的贡献与启示395

“五四”时期雅俗小说的关系结构396

新时期小说与“现代性”397

后新时期小说叙事人称的几点异变398

高岸小说的文化品格399

寻找新的超越:新时期报告文学的走向400

九十年代中国散文的创作趋向401

唐宋时期的文人会社402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变的反思403

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关于建构科学的文学史观问题404

江西历代审美文化的基本走向405

试论《呐喊》《防徨》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406

从《百年孤独》看拉丁美洲的民族心理407

论艺术的互渗性408

K历史409

新时期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409

反历史决定论批判410

历史规律与主体选择411

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412

新中国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413

新时期史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历程414

二战的反思:教训与经验415

论盛唐文化的发展与变异416

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417

中国的早期文明和国家的起源418

试论春秋时期的信观念419

论汉代的自杀现象420

论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421

明代皇权与宦官关系论略422

清代救灾的制度建设与社会效果423

儒家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战略实施中的成与败424

太平天国和四书五经425

洋务运动中的劳动力国际流动及其影响426

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427

袁世凯上翁同龢说帖述论428

抗战前阎锡山同蒋介石的关系429

华北事变和抗日救亡高潮的兴起430

影响战时中国外交的若干因素431

抗日战争是一场改变中国面貌的正义战争432

论毛泽东在抗战中的民族性格433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434

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435

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436

论抗日战争的思想文化437

研究抗日战争史的重大意义438

从德日比较看日本为何不能坦诚地反省侵略战争439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主义440

鉴往警来永保和平——我们怎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441

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442

试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443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444

日本侵占华北海关及其后果445

日军第十六师团南京中山门外屠杀真相446

加强对侵华日军暴行问题的研究447

论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448

明代女真社会的酋长449

民国时期广东监狱发展研究450

再议原子弹对促使日本投降的历史作用451

刘大年同志与中国历史研究452

刘大年同志与近代史所453

唐太宗政治思想探源454

论窦默455

章太炎对中共态度探析456

林纾的认同危机与民初的新旧之争457

《大同书》起稿时间考——兼论康有为早期大同思想458

宋庆龄与抗战时期的妇女运动459

瞿秋白与共产国际460

卡尔逊与中国抗战461

伊罗生与《中国论坛》462

周人不用族徽说463

论磁山文化的特征与源流464

岳石文化的农具465

汉长安城未央宫布局形制初论466

论帛画俑:马王堆3号墓东西壁帛画的性质和主题467

湖南两广青铜时代越墓研究468

论民俗学体系的重构与应用民俗学的建设469

口含物习俗研究470

1996《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文摘》编辑部编 1996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