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目录学》求取 ⇩

《古籍目录学》序1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 目录的起源与目录学的形成1

一、目录的起源1

一、目录的起源1

第一节 目录的起源与目录学的形成1

第一章导论1

《古籍目录学》序1

目 录1

目 录1

二、目录书的产生3

二、目录书的产生3

三、目录学的形成6

三、目录学的形成6

四、目录学能否称为专学7

四、目录学能否称为专学7

第二节古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9

第二节古籍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9

一、名目14

第一节古代目录的内容结构14

一、名目14

第一节古代目录的内容结构14

第二章古代目录的体制14

第二章古代目录的体制14

二、序17

二、序17

三、解题20

三、解题20

四、附注24

四、附注24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体裁26

第二节古代目录的体裁26

(一)登记目录27

(一)登记目录27

一、由不同的内容结构形成不同的体裁27

一、由不同的内容结构形成不同的体裁27

(二)类序书目28

(二)类序书目28

(三)解题目录30

(三)解题目录30

(一)题跋集目录32

二、利用其它文体形成的目录书32

(一)题跋集目录32

二、利用其它文体形成的目录书32

(二)读书记目录33

(二)读书记目录33

一、古籍分类的起源35

第三节 古籍书分类法的演变35

一、古籍分类的起源35

第三节 古籍书分类法的演变35

(一)古籍分类的“六分法”37

(一)古籍分类的“六分法”37

二、古籍分类目录的产生及演变37

二、古籍分类目录的产生及演变37

(二)“四部”分类法的诞生41

(二)“四部”分类法的诞生41

(三)“四分”、“五分”、“七分”三法并行43

(三)“四分”、“五分”、“七分”三法并行43

(四)“四部”分类法的主导地位45

(四)“四部”分类法的主导地位45

三、古籍目录中的小类和子目56

三、古籍目录中的小类和子目56

四、古籍分类的现状69

四、古籍分类的现状69

第四节 古代目录的类型75

第四节 古代目录的类型75

一、按书目的编制目的和社会功用区分77

一、按书目的编制目的和社会功用区分77

(一)国家书目78

(一)国家书目78

(二)史志目录79

(二)史志目录79

(三)私家目录84

(三)私家目录84

(二)专科目录89

(一)综合目录89

二、按书目的收录内容区分89

(二)专科目录89

(一)综合目录89

二、按书目的收录内容区分89

(三)地方目录98

(三)地方目录98

(四)特种目录99

(四)特种目录99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发展史102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发展史102

第一节 汉代103

一、西汉的典籍聚集与整理103

一、西汉的典籍聚集与整理103

第一节 汉代103

二、刘向父子的校书105

二、刘向父子的校书105

三、《别录》与《七略》107

三、《别录》与《七略》107

(一)两书的流传108

(一)两书的流传108

(二)两书成书的先后108

(二)两书成书的先后108

(三)《别录》与《七略别录》109

(三)《别录》与《七略别录》109

(四)《别录》、《七略》的意义111

四、东汉的典籍聚求与整理111

四、东汉的典籍聚求与整理111

(四)《别录》、《七略》的意义111

(一)《汉书·艺文志》的编撰112

五、班固《汉书·艺文志》112

(一)《汉书·艺文志》的编撰112

五、班固《汉书·艺文志》112

(二)《汉书·艺文志》的体例114

(二)《汉书·艺文志》的体例114

(三)《汉志》对《七略》的改造116

(三)《汉志》对《七略》的改造116

(四)《汉志》的意义118

(四)《汉志》的意义118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11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119

一、国家书目的编制120

(一)三国时期的国家书目120

(一)三国时期的国家书目120

一、国家书目的编制120

(二)两晋的国家书目121

(二)两晋的国家书目121

(三)南北朝的国家书目123

(三)南北朝的国家书目123

二、私家目录的编制126

(一)王俭与《七志》126

(一)王俭与《七志》126

二、私家目录的编制126

(二)阮孝绪与《七录》127

(二)阮孝绪与《七录》127

(三)刘杳与《古今四部书目》129

(三)刘杳与《古今四部书目》129

三、魏晋南北朝目录事业的特点130

三、魏晋南北朝目录事业的特点130

第三节 隋唐五代132

一、隋唐之际的图书搜集与整理132

一、隋唐之际的图书搜集与整理132

第三节 隋唐五代132

二、隋唐之际的国家书目135

二、隋唐之际的国家书目135

三、《隋书·经籍志》137

三、《隋书·经籍志》137

(一)《隋志》的编者及材料来源138

(一)《隋志》的编者及材料来源138

(二)《隋志》的编写特点139

(二)《隋志》的编写特点139

(四)后世对《隋志》的研究140

(三)《隋志》的学术贡献140

(四)后世对《隋志》的研究140

(三)《隋志》的学术贡献140

四.私家目录的编撰141

许善心《七林》141

四.私家目录的编撰141

许善心《七林》141

毋煚《古今书录》142

吴竞《西斋书目》142

毋煚《古今书录》142

吴竞《西斋书目》142

第四节 宋元143

一、宋元对图书的收集和整理143

第四节 宋元143

一、宋元对图书的收集和整理143

二、《崇文总目》及《中兴馆阁录》146

二、《崇文总目》及《中兴馆阁录》146

三、宋元间的史志目录148

三、宋元间的史志目录148

(一)《新唐书·艺文志》与《宋史·艺文志》148

(一)《新唐书·艺文志》与《宋史·艺文志》148

(二)《通志·艺文略》与《文献通考·经籍考》150

(二)《通志·艺文略》与《文献通考·经籍考》150

四.私家目录的迭兴152

四.私家目录的迭兴152

(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153

(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153

(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154

(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154

(三)尤袤《遂初堂书目》155

(三)尤袤《遂初堂书目》155

五、郑樵对目录学的研究155

五、郑樵对目录学的研究155

第五节 明清157

一、《文渊阁书目》和《新定内阁藏书目录》157

一、《文渊阁书目》和《新定内阁藏书目录》157

第五节 明清157

二、《四库全书总目》159

二、《四库全书总目》159

(一)《总目》的编撰、刊行160

(一)《总目》的编撰、刊行160

(二)《总目》的体例161

(三)《总目》的学术价值161

(二)《总目》的体例161

(三)《总目》的学术价值161

(四)与《总目》有关的著述162

(四)与《总目》有关的著述162

三、《书目答问》163

(一)关于《书目答问》的作者163

(一)关于《书目答问》的作者163

三、《书目答问》163

(二)《书目答问》的体例及其贡献164

(二)《书目答问》的体例及其贡献164

四、明清私藏目录概况165

(三)对《书目答问》的补订165

(三)对《书目答问》的补订165

四、明清私藏目录概况165

(一)明代私藏目录概况166

(一)明代私藏目录概况166

(二)清代私藏目录概况167

(二)清代私藏目录概况167

五、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171

五、章学诚的目录学研究171

第六节 近现代173

第六节 近现代173

一、古籍目录编制的进展174

一、古籍目录编制的进展174

二、古籍索引的兴起177

二、古籍索引的兴起177

(一)字词名索引179

(一)字词名索引179

(三)书目篇目索引180

(二)专名索引180

(三)书目篇目索引180

(二)专名索引180

第一节 综合性古籍目录、索引182

第四章 近现代古籍目录、索引举要182

第一节 综合性古籍目录、索引182

第四章 近现代古籍目录、索引举要182

第二节 专用性古籍目录、索引188

第二节 专用性古籍目录、索引188

一、掌握历代典籍的发展轨迹195

第五章 古籍目录学的实践与运用195

第一节 了解古籍的各种状况195

一、掌握历代典籍的发展轨迹195

第一节 了解古籍的各种状况195

第五章 古籍目录学的实践与运用195

二、掌握现存古籍的状况196

二、掌握现存古籍的状况196

三、掌握对古籍的简单著录199

三、掌握对古籍的简单著录199

第二节 认识古籍的版本202

第二节 认识古籍的版本202

一、古籍的外形结构与版式203

一、古籍的外形结构与版式203

二、版本的名称205

二、版本的名称205

三、通过古籍目录鉴别版本207

三、通过古籍目录鉴别版本207

第三节 为考辨古籍提供线索211

第三节 为考辨古籍提供线索211

一、利用古籍目录辨古书的真伪212

一、利用古籍目录辨古书的真伪212

二、利用古籍目录考古书的分合213

二、利用古籍目录考古书的分合213

三、利用古籍目录定古书的性质214

四、利用古籍目录追踪散佚古书214

四、利用古籍目录追踪散佚古书214

三、利用古籍目录定古书的性质214

五、利用古籍目录考书名同异215

五、利用古籍目录考书名同异215

第四节 指示治学与研究门径216

第四节 指示治学与研究门径216

第五节 古籍目录学的总结、改造和发展219

第五节 古籍目录学的总结、改造和发展219

附录227

附录227

主要参考书目240

主要参考书目240

后记242

后记242

1996《古籍目录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少川著 1996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图书馆古籍编目(1985 PDF版)
图书馆古籍编目
1985 北京:中华书局
古籍目录1949.10--1976.12(1980年08月第1版 PDF版)
古籍目录1949.10--1976.12
1980年08月第1版 中华书局
敦煌古籍叙录(1979年09月第1版 PDF版)
敦煌古籍叙录
1979年09月第1版 中华书局
延边大学图书馆藏  古籍书目  新版古籍  2( PDF版)
延边大学图书馆藏 古籍书目 新版古籍 2
湘潭市图书馆馆藏  古籍目录(1995 PDF版)
湘潭市图书馆馆藏 古籍目录
1995
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索引  1949.10.1-1965(1997 PDF版)
西北地方文献报刊索引 1949.10.1-1965
1997
河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1997 PDF版)
河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目录
1997
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目录(1963 PDF版)
暨南大学图书馆古籍目录
1963
敦煌古籍叙录(1979 PDF版)
敦煌古籍叙录
1979 北京:中华书局
古籍整理编目(1981 PDF版)
古籍整理编目
1981 北京:中华书局
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1949-1991(1992 PDF版)
古籍整理图书目录 1949-1991
1992 北京:中华书局
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1994 PDF版)
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
1994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1993 PDF版)
中国法制古籍目录学
1993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古籍目录  1949.10-1976.12(1980 PDF版)
古籍目录 1949.10-1976.12
1980 北京:中华书局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1984 PDF版)
中国历史书籍目录学
1984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