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求取 ⇩

1 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关系1

1.1 财政收入与货币供给量的基本关系1

1.1.1 财政收支过程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1

1.1.2 财政收支状况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3

1.1.3 财政资金运用及效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8

1.2 银行信贷收支对财政收支的影响9

1.2.1 信贷收入状况对财政收支的影响9

1.2.2 信贷支出状况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0

1.2.3 信贷支出的效果对财政收支的影响10

1.3 两大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11

1.3.1 财政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11

1.3.2 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15

1.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21

1.4.1 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21

1.4.2 所采用的政策工具其作用的领域不同24

1.4.3 调控主体、层次、方式的区别25

1.4.4 发挥作用的时滞不同28

小 结30

2财政货币政策在宏观层的配合32

2.1 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理论发展的回顾32

2.1.1 陈云同志的“三平”理论33

2.1.2 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39

2.1.3 财政信贷政策协调配合理论44

2.1.4 转型时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理论48

2.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配合模式50

2.2.1 关于双紧组合和双松组合50

2.2.2 关于财政政策松、货币决策紧的配合模式53

2.2.3 关于财政政策紧、货币政策松的配合模式56

2.3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选择58

2.3.1 两大政策之间存在的矛盾58

2.3.2 两大政策配合模式的选择63

2.4.1 现代国债的职能69

2.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国债69

2.4.2 国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不断深化72

2.4.3 国债的宏观调控作用74

2.4.4 国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结合点76

小结79

3 财政货币政策在中观层的配合(上)81

3.1 金融与财政对产业结构的作用机制81

3.1.1 作用的中介是货币资金81

3.1.2 金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机制82

3.1.3 财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机制84

3.2 不同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调整方式的差异86

3.2.1 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87

3.2.2 较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87

3.2.3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式90

3.2.4 评价与启示91

3.3 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方式92

3.3.1 产业结构的调整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93

3.3.2 对产业结构的宏观调控既有产业政策的指导,又依靠财政货币政策的作用94

3.3.3 货币政策承担了大量的结构调整任务98

3.4 对产业结构调整中两大政策运用状况的反思102

3.4.1 在“谁应主导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的争论102

3.4.2 在政策的制定上,金融和财政部门缺乏协调106

3.4.3 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财政和金融部门的资金混淆,行动缺乏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低下107

3.5 产业结构调整中,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思路109

3.5.1 创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首要任务109

3.5.2 产业结构增量调整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14

3.5.3 产业结构存量调整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31

小 结149

4财政货币政策在中观层的配合(下)151

4.1 资金配置状况: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原因分析151

4.1.1 资金与地区发展的差异现状151

4.1.2 资金存量与流量——地区差异的浅层原因157

4.1.3 资金效率——地区差异的深层原因161

4.1.4 财政货币政策与资金配置165

4.2 优化资金配置:国外解决地区差距的经验借鉴166

4.2.1 资金配置模式选择166

4.2.2 国外区域政策在优化资金配置方面的主要作法172

4.2.3 优化资金配置的经验借鉴178

4.3 财政货币政策在促进地区发展中的配合181

4.3.1 财政货币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的配合181

4.3.2 财政货币政策在投资领域中的协调配合182

4.3.3 财政货币政策在产业倾斜中的配合190

4.3.4 财政货币政策在区域补偿中的协调配合193

4.3.5 财政货币政策在区域横向联合中的配合196

4.3.6 财政货币政策在区域开放中的协调配合198

4.4 财政货币政策在协调地区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201

4.4.1 政策倾斜应与诱发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201

4.4.2 政策手段上应注意计划性与市场性相结合202

小 结204

5.1 财政“放权让利”与金融松紧互换(1984—1988)206

5财政货币政策在微观层的配合206

5.1.1 1984—1985年的改革措施207

5.1.2 1986—1988年的政策措施211

5.2 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与调控重点的转变(1989—1991)215

5.2.1 1988—1989年的双紧政策215

5.2.2 1990—1991财政货币政策的转变219

5.3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逐步完善(1992—1998)219

5.3.1 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财政货币政策219

5.3.2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逐步完善221

5.3.3 新形势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225

5.4 财政货币政策在微观层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228

5.4.1 企业资金供应问题228

5.4.2 企业债务负担问题230

5.4.3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问题232

5.4.4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235

小 结236

6.1.1 我国经济正日益从封闭走向开放238

6开放经济中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238

6.1 对外开放下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财政货币政策238

6.1.2 对外开放下的宏观经济运行流程及经济平衡条件239

6.1.3 对外开放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的特点240

6.1.4 对外开放的货币政策241

6.1.5 对外开放的财政政策243

6.1.6 对外开放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必须协调配合245

6.1.7 对外开放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核心是内外平衡246

6.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应通过松紧搭配来实现内外平衡247

6.2.1 内部平衡、外部平衡和内外平衡的基本含义247

6.2.2 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现宏观经济内外平衡的理论探讨251

6.2.3 对我国实现内外平衡的案例考察257

6.2.4 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实现内外平衡的思考273

6.3 对外开放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一些具体问题290

6.3.1 国际贸易领域291

6.3.2 国际资本流动领域294

6.3.3 对外金融机构问题302

小结305

7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证研究307

7.1 由体制外改革转向体制内改革(1984—1993)307

7.1.1 1984—1987年的改革措施308

7.1.2 1988—1993年的改革措施311

7.1.3 经验及教训314

7.2 由单项改革转为全面改革(1994—1997)315

7.2.1 改革的措施315

7.2.2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特点317

7.3 1998年以来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319

7.3.1 财政货币政策措施319

7.3.2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特点320

小结323

参考文献327

结束语329

附录356

1999《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锡良著 1999 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财政政策研究(1999 PDF版)
中国财政政策研究
1999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货币政策概论( PDF版)
货币政策概论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比较研究( PDF版)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比较研究
贵州省工商银行
对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作及其配合的实证考察(1998 PDF版)
对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作及其配合的实证考察
1998
中外货币政策(1931 PDF版)
中外货币政策
1931 神州国光社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对话(1980 PDF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对话
1980
跨世纪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1999 PDF版)
跨世纪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1999 励志出版社
中长期财政政策研究(1993 PDF版)
中长期财政政策研究
1993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997 PDF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997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货币政策(1993 PDF版)
货币政策
1993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货币政策论(1992 PDF版)
中国货币政策论
199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国货币政策和货币市场(1994 PDF版)
美国货币政策和货币市场
1994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外货币政策比较研究(1982 PDF版)
中外货币政策比较研究
1982 中国金融学会
中国宏观财政政策研究(1998 PDF版)
中国宏观财政政策研究
1998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欧洲联盟的财政货币政策(1999 PDF版)
欧洲联盟的财政货币政策
1999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