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与出路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求取 ⇩

第一篇历史回眸:人地关系的演进3

第一章人地关系的历史演进3

第一节依赖者——天人合一论8

一、依赖者的实践特征8

二、人地关系思想10

第二节对抗者——田园咏叹调14

一、对抗者的实践特征14

二、人地关系思想20

第三节征服者——四面皆“楚歌”22

一、征服者的实践特征22

二、人地关系思想28

第四节合作者——人地协奏曲29

一、人地关系危机的根源29

二、人地关系协调共生30

第二篇现实透析:人口、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与对策35

第二章人口问题35

第一节人口增长轨迹的昭示35

一、世界人口膨胀及影响35

二、中国人口增长轨迹的昭示41

第二节更深的危机——人口素质问题44

一、世界和中国人口素质状况44

二、中国计划生育效果评估47

三、中国人口的严峻形势及对策50

第三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54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54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56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效应59

四、中国就业形势与对策61

五、世界失业危机及成因63

第四节健康老龄化65

一、全球性人口老龄化趋势65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殊性66

三、健康老龄化68

第三章水资源危机71

第一节水的短缺71

一、黄河断流的警示71

二、世界和中国的缺水状况及影响75

第二节水的污染79

一、河流、湖泊水污染80

二、海洋污染86

三、水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91

第三节缓解水资源危机的对策94

一、确立水患意识,依法治水95

二、搞好规划布局,统一管水96

三、确定合理水价,节约用水98

四、开辟新的水源,综合用水100

第四章土地资源退化103

第一节水土流失103

一、水土流失状况及影响因素104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106

三、新的问题:城市水土流失110

第二节土地荒漠化111

一、荒漠化概念及评价指征111

二、荒漠化状况及成因113

第三节土地污染116

一、农药化肥施用对土地的污染117

二、“三废”排放对土地的污染120

三、白色污染122

第四节谁来养活中国125

一、“布朗旋风”席卷全球125

二、中国耕地和粮食生产的严峻形势126

三、中国粮食生产潜力分析128

第五节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对策130

一、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130

二、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132

三、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134

四、搞好持续农业建设,实现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138

第五章大气污染143

第一节世界和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及特点146

一、世界大气污染状况及特点146

二、中国大气污染特点及规律150

三、大气污染成因154

第二节酸雨155

一、酸雨的产生、发展、分布及特征155

二、酸雨的危害机理及后果160

第三节臭氧层缺失165

一、臭氧洞的发现及其危害165

二、臭氧层缺失的形成机制168

第四节全球变暖173

一、全球变暖及其影响173

二、温室效应178

第五节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180

一、全球行动181

二、美国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183

三、中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186

第六章生态系统失调191

第一节森林毁坏192

一、森林的综合效益192

二、森林毁坏的后果及其成因193

三、森林现状及发展趋势199

四、拯救森林的对策204

第二节草场破坏207

一、草场资源特征208

二、草场破坏的后果及其成因209

三、防治草场破坏的措施214

第三节湿地忧患216

一、湿地定义与分类216

二、湿地功能与价值217

三、湿地损失与对策219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丧失225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意义225

二、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分布227

三、生物多样性的丧失230

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234

第七章自然灾害239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定义与分类239

一、自然灾害的定义239

二、自然灾害的分类240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特性242

一、自然灾害的联系性242

二、自然灾害的整体性244

三、自然灾害的层次性244

四、自然灾害后果的双重性245

第三节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246

一、自然灾害的基本成因246

二、东方灾因论247

三、自然灾害的危害249

第四节减轻自然灾害251

一、综合减灾策略251

二、减灾主要措施252

第三篇未来展望:构筑可持续发展之路259

第八章人类的觉醒259

第一节沙乡的沉思261

一、黑风暴的警示261

二、利奥波德与土地道德263

第二节寂静的春天267

一、春天为何寂静267

二、春天不应该寂静269

第三节人类发展前景思索270

一、悲观论271

二、乐观论273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275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275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与发展275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76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77

第二节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280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要素分析280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特点281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技术支撑282

四、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284

五、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调控286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策290

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趋势290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对策295

参考文献303

1999《危机与出路 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毛德华著 1999 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气象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气象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1999年11月 PDF版)
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1999年11月 商务印书馆
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PDF版)
减贫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  预防与控制(1998 PDF版)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 预防与控制
1998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PDF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海峡两岸经济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1992 PDF版)
海峡两岸经济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
1992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1998 PDF版)
资源、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1998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1999 PDF版)
中国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1999 北京:商务印书馆
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1994 PDF版)
资源环境与农业持续发展
1994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生态经济与持续发展(1992 PDF版)
生态经济与持续发展
1992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长江地区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长江地区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1999 武汉:武汉出版社
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999 武汉:武汉出版社
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长江地区环境对策与可持续发展
1999 武汉:武汉出版社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99 PDF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999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