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与开新 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寻踪》
作者 | 姚秋杰等著 编者 |
---|---|
出版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21 |
出版时间 | 1995(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021677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475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陈秉公1
引言1
上篇嬗变2
第一章社会化的艰难远征2
第一节社会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空间2
1.1 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机制更迭2
1.2 传统——现代:社会变迁中的长足跨越4
1.3 计划——市场:社会发展中的体制转换7
第二节文化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精神轨道9
2.1 观念形态:变革的频率及其指向10
2.2 价值系统:重构的路径及其内涵12
2.3 心理结构:厚重的围城及其开放16
第三节需要变迁:当代大学生的生长沃土18
3.1 一种过程:自然与社会的合拢19
3.2 二种功能:物质与精神的殊同22
3.3 三种趋向:沉迷与追求的分流24
第二章成熟前的孕育化生27
第一节当代大学生:心理构成复合论27
1.1 心理过程:一种特约的障碍27
1.2 心理状态:一种特出的浮躁30
1.3 心理特征:一种特有的矛盾32
第二节当代大学生:精神现象多元论35
2.1 精神流浪:发人深思的思辨35
2.2 文化寻踪:并非深奥的奥秘42
2.3 深层结构:亟待深究的究诘47
中篇超越51
第三章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开放化51
第一节比较思维: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51
1.1 历史嬗变:人类思维的三次递进51
1.2 比较鉴别:中西迥异的思维风范53
第二节底蕴因成:中国独有的理性沉积55
2.1 成因之一:心理基础的沉沉阻滞56
2.2 成因之二:思维素质的深深缺憾58
第三节天灵感应:贯通中西的嬗变更新62
3.1 启示之一:冲决阻隔的心理重构62
3.2 启示之二:中西合璧的思维路向64
第四节凝结整合:当代学子的思维新篇66
4.1 途径之一:走出传统的闭路怪圈66
4.2 途径之二:走向现代的开放循环68
第四章当代大学生:行为选择自主化71
第一节求同——求异:千年缓进与十年跃迁71
1.1 求同:千年缓进的难解之结71
1.2 求异:十年跃迁的畅流之源72
1.3 整合:历史航船的浩荡风帆75
第二节中庸——偏激:孔孟一脉与新潮一族78
2.1 中庸:孔孟一脉的袭世瑰宝78
2.2 偏激:新潮一族的心爱珍藏80
2.3 稳进:不偏不倚的时代新解84
第三节逃避——参与:自由意向与现代精神90
3.1 逃避:失去自由的自由意向90
3.2 参与:名副其实的现代精神91
3.3 投入:生命价值的真实内蕴97
第四节保守——创新:历史规范与时代新风104
4.1 保守:规范历史而历史无气象104
4.2 创新:开创时代而时代有新风106
4.3 承传:扬弃传统而今朝出新人108
第五章当代大学生:人格理想独立化112
第一节依附:封建王朝的徽记112
1.1 依附:丧失人格的屈从112
1.2 扭曲:双重人格的衍生114
1.3 偏狭:独立人格的羁绊117
第二节渊源:传统社会的脐带119
2.1 家天下:依附人格的土壤119
2.2 宗法制:扭曲人格的温床121
2.3 非主体:偏狭人格的产房124
第三节转进:现实人格的模塑126
3.1 交点:传统人格的沿袭126
3.2 定位:现实人格的生成129
3.3 透析:现实人格的缺陷132
第四节独立:理想人格的架构135
4.1 依据:理想人格的起点135
4.2 表征:理想人格的气韵138
4.3 意向:理想人格的蕴涵142
第六章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个性化147
第一节社会价值:价值重心的现代重建147
1.1 社会失范:转型社会的价值变迁147
1.2 合力弱化:严峻现实的无情剥离150
1.3 共同理想:当今社会的奋斗目标152
第二节道德价值:价值意义的现代展现155
2.1 伦理中心:传统道德的重重困扰155
2.2 道德滑坡:现实生活的沉沉警鉴157
2.3 社会功利:未来构建的殷殷昭告158
第三节主体价值:价值本位的历史演变160
3.1 核心价值:价值主体的重大换位160
3.2 终极价值:价值目标的重大转移163
3.3 多元价值:价值选择的重大改观164
第四节价值重构:大政方略的基本走向165
4.1 基本依托:价值重构的主力支柱166
4.2 基本路向:价值重构的双重变奏168
4.3 基本脉络:价值重构的多面体系170
第七章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多元化172
第一节视角:信仰意识的多向流动172
1.1 非理:朦胧世界朦胧意志172
1.2 宗教:虚幻空门虚幻寄托178
1.3 理性:追循光明寻求力量186
第二节解析:信仰选择的双重限定193
2.1 律动:时代思潮潮汐律动193
2.2 纷呈:人群背景景色纷呈196
2.3 艰辛:个人选择择向艰辛199
第三节导向:主宰自我的理性定位202
3.1 特色:中国的国情中国的模式202
3.2 选择:共同的意志共同的追求208
3.3 未来:辉煌的历程辉煌的明天213
下篇开新219
第八章建设理性的精神家园——关于真的追寻219
第一节真的积淀:理性知识的原色219
1.1 厚积薄发:博采众长的集成219
1.2 唯实精进:自我充盈的感悟222
1.3 切问勤学:独辟蹊径的根基225
第二节真的延伸:理性认识的弘扬229
2.1 海纳百川:清纯开阔的胸襟230
2.2 志存高远:精诚所至的神韵232
2.3 境界无痕:悠然致远的精魂234
第三节真的勃兴:理性力量的进发237
3.1 空谷回声:通贯天地的狂飙238
3.2 运筹千里:震撼古今的突进240
3.3 指点江山:超群问鼎的新生243
第九章建设温馨的精神家园——关于善的求索249
第一节善的底蕴:道德精神的原点249
1.1 道德学说:中国伦理的脉络249
1.2 道德早熟:中国伦理的辉煌252
1.3 道德泛化:中国伦理的越位254
第二节善的祈盼:道德行为的拓展257
2.1 道德内化:衡测人心的标尺257
2.2 道德外化:调谐人伦的纲常260
2.3 道德理想:推动社会的法轮262
第三节善的追循:道德价值的真谛264
3.1 道德重整:价值取向的校正265
3.2 道德自觉:价值意义的挥发270
3.3 道德境界:价值目标的再造274
第十章建设和谐的精神家园——关于美的夙愿278
第一节天然之美:美的本体与主旨278
1.1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面面观278
1.2 审美对象:美的本体纵横谈284
1.3 审美联想:美的主旨一体论291
第二节艺术之美:美的衍生与张扬294
2.1 建筑之美:厚重的构建凝固的乐章294
2.2 艺术之美:固体的人格浪漫的诗篇295
2.3 文学之美:绚丽的色彩历史的画卷296
第三节境界之美:美的内化与升华300
3.1 美育教化:模塑人心的必由之路301
3.2 力量感召:启迪智慧的黄钟大吕304
3.3 精神珍品:追求完美的青春规则308
余论313
后记320
1995《嬗变与开新 当代大学生精神家园寻踪》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姚秋杰等著 1995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寻找家园 二战失踪军人觅踪
- 1995 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 融合与嬗变
- 1995年 人民日报出版社
-
- 京华园林寻踪
- 1999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
- 寻找家园
- 1990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
- 寻找精神家园
- 1997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 神话寻踪
- 1996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
-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
- 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
- 1990 北京:长征出版社
-
-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
- 1994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