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县志》求取 ⇩

序 左国辅1

凡例1

总述1

第一篇 大事记述1

第一部分 大事记1

郫县大事记1

序 胡宗祥1

原崇宁县大事记29

一、辛亥保路运动41

第二部分 专题记述41

二、抗粮抗捐斗争43

三、毗河之战44

四、修飞机场46

五、竞选活动47

六、“五·九”起义49

七、“二五”暴乱50

八、中央领导视察53

九、整风反右56

十、党员登记与“四清”运动57

十一、“文化大革命”58

第二篇 建置61

第一章 建置沿革61

第一节 建县61

第二节 县域63

第二章 区划变动67

第一节 郫县辖区67

第二节 原崇宁县辖区70

第三章 乡镇73

第一节 五镇73

第二节 十七乡76

第三篇 自然地理84

第一章 区域84

第一节 位置84

第二节 面积85

第一节 类型86

第二节 地势86

第二章 地貌86

第三章 地质88

第一节 构造88

第二节 地层88

第三节 断裂和地下水89

第四章 河流91

第一节 水系归属91

第二节 干渠91

第二节 分类95

第五章 土壤95

第一节 结构95

第六章 气候97

第一节 气温97

第二节 降水101

第三节 日照102

第四节 其它气象要素及四季特征103

第五节 灾害性天候106

第二节 动植物资源108

第一节 林木植被108

第七章 林木植被和动植物资源108

第四篇 人口118

第一章 人口状况118

第一节 户口变迁118

第二节 人口构成123

第三节 长寿老人127

第二章 计划生育129

第一节 进程129

第二节 技术队伍131

第三节 优生优育132

第四节 奖励措施132

第五篇 政党 政协 群众团体134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134

第一节 党组织134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139

第三节 组织工作142

第四节 宣传工作144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146

第六节 纪律检查工作148

第七节 培训工作150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郫县委员会152

第一节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152

第二节 县人民政协153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156

第一节 郫县地方组织156

第二节 崇宁县地方组织158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160

第四章 其他党派160

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161

第三节 民主社会党162

第五章 群众团体163

第一节 工人组织163

第二节 农民组织165

第三节 工商组织168

第四节 妇女组织169

第五节 青年组织172

第六节 其他组织175

第六篇 政权177

第一章 议会177

第一节 议事会、参事会、民意咨询委员会177

第二节 临时参议会、参议会17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7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9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180

第一节 县知事公署、县政府186

第三章 政府186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189

第三节 区、乡(镇)政府192

第四章 治安194

第一节 民国时期警察194

第二节 人民公安195

第三节 看守所、监狱197

第五章 司法199

第一节 审判199

第二节 检察201

第三节 司法行政202

第六章 军事204

第一节 地方军事组织204

第二节 兵役制度206

第三节 民兵207

附录 国民党特务组织208

第七篇 民政 劳动就业210

第一章 民政210

第一节 优抚安置210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与救济213

第三节 其他民政工作216

第二章 劳动就业219

第一节 历年安置219

第二节 就业服务220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21

第八篇 经济综述224

第一章 发展水平224

第一节 解放前经济224

第二节 解放后经济225

第二章 经济结构229

第一节 经济成分229

第二节 产业结构230

第三章 建设进程23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235

第二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和三年调整时期236

第三节 第三、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238

第四节 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238

第五节 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239

第九篇 农业241

第一章 基本生产条件241

第一节 自然条件241

第二节 社会条件243

第二章 土地制度246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246

第二节 土地改革248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250

第一节 公社化253

第三章 人民公社经济管理253

第二节 调整巩固255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257

第四节 劳动管理258

第五节 财务物资管理260

第六节 收益分配261

第四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65

第一节 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265

第二节 调整产业结构266

第三节 农村经济管理268

第五章 农作物270

第一节 粮食作物270

第二节 经济作物273

第三节 其它作物276

第四节 产值及主要产品278

第六章 农业技术281

第一节 耕作制度281

第二节 种子283

第三节 土肥285

第四节 植物保护287

第五节 科技推广290

第六节 技术服务机构292

第十篇 林牧副渔295

第一章 林业295

第一节 林种结构295

第二节 林业资源298

第三节 植树造林299

第四节 古树300

第五节 林木管理302

第二章 畜牧业304

第一节 猪304

第二节 牛羊307

第三节 家禽家兔308

第四节 蜂310

第五节 兽疫防治313

第一节 蚕桑316

第三章 副业316

第二节 花果318

第三节 编织320

第四节 女红322

第五节 加工业324

第六节 其他副业327

第四章 渔业330

第一节 池塘养鱼330

第二节 稻田养鱼331

第十一篇 农业机械334

第一章 农业机械化334

第一节 农机进程334

第二节 动力及配套机械335

第三节 半机械化农具339

第四节 拖拉机耕作效益340

第二章 农机管理343

第一节 机车管理343

第二节 技术培训344

第三节 技术革新345

第四节 农机管理服务机构347

第三章 修造与供应349

第一节 农机修造349

第二节 农机供应350

第十二篇 水利351

第一章 河渠351

第一节 走马河-清水河351

第二节 柏条河354

第三节 蒲阳河356

第四节 江安河357

第五节 毗河358

第六节 府河358

第七节 徐堰河359

第八节 沱江河361

第二章 水利工程364

第一节 干渠枢纽工程364

第二节 灌溉工程366

第三节 渠系改造367

第四节 干渠治理368

第五节 水利岁修370

第六节 改造低产田372

第三章 防洪抗洪374

第一节 洪水374

第二节 汛前准备375

第三节 抢险抢修376

第四章 水利管理379

第一节 用水管理379

第二节 管理组织380

第三节 经费381

第五章 水力资源开发利用383

第一节 干渠水力资源383

第二节 水动力加工384

第三节 水电站385

第十三篇 工业388

第一章 企业类型与规模388

第一节 私营、个体工业388

第二节 集体工业391

第三节 国营工业393

第四节 生产规模395

第二章 电力、煤炭、自来水供应业397

第一节 电力工业397

第二节 煤炭工业400

第三节 自来水生产和供应业400

第三章 机械、化工、建材业402

第一节 机械工业402

第二节 化学工业405

第三节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06

第四章 食品、饮料、饲料工业409

第一节 食品加工业409

第二节 饮料制造业412

第三节 饲料工业414

第五章 医药、橡胶及塑料制品业415

第一节 医药工业415

第二节 橡胶制品业415

第三节 塑料制品业416

第一节 纺织工业417

第六章 纺织、缝纫及皮革制品业417

第二节 缝纫工业418

第三节 皮革制品业419

第七章 其它工业421

第一节 木材加工业421

第二节 造纸及文教艺术用品业422

第三节 煤制品及竹编等业424

第八章 名特优工业产品426

第一节 名特产品426

第二节 优质产品430

第十四篇 交通、邮电433

第一章 道路433

第一节 古道433

第二节 公路434

第二章 渡口桥梁438

第一节 古渡438

第二节 已废古桥438

第三节 现有桥梁440

第一节 交通工程与民工建勤443

第三章 交通建设443

第二节 公路养护与绿化445

第三节 建设经费446

第四章 交通运输449

第一节 陆路交通运输工具449

第二节 客货运输451

第三节 河道航运454

第四节 交通运输管理454

第五章 邮电457

第一节 机构457

第二节 邮运459

第三节 邮政业务460

第四节 电信462

第十五篇 商业465

第一章 发展状况46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商业465

第二节 解放后的商业469

第一节 进货渠道与运输474

第二章 国营商业系统474

第二节 商品购销475

第三节 经营管理476

第四节 企业状况478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482

第一节 工业品副食品供应482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482

第三节 农副产品收购484

第四节 企业状况485

第四章 合作店组和个体商业487

第一节 合作店组487

第二节 集体商业的改革488

第三节 个体商业488

第十六篇 粮油购销490

第一章 征购490

第一节 粮食征购490

第二节 油料统购491

第二节 油料统销493

第二章 统销493

第一节 粮食统销493

第三章 粮油交易495

第一节 粮油集市495

第二节 议购议销496

第三节 粮油价格497

第四章 储运500

第一节 粮油仓储500

第二节 粮油调运50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财政收支504

第十七篇 财政税务504

第一章 财政收支504

第二节 解放后的财政收支506

第二章 财政管理509

第一节 国营企业财务管理509

第二节 农业税收管理510

第三节 公产管理512

第五节 公债发行513

第四节 农业事业费用管理513

第六节 财政监督514

第三章 税务515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收515

第二节 解放后税收515

第三节 重点税源变化和税制改革517

第四节 征收管理518

第十八篇 金融519

第一章 金融业单位519

第一节 当铺、钱庄、字号519

第二节 银行、合作金库520

第三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523

第四节 保险及其他机构523

第二章 货币525

第一节 货币流通525

第二节 现金管理528

第三节 结算管理531

第一节 存款533

第三章 信贷533

第二节 贷款535

第四章 保险、金银管理541

第一节 保险业务541

第二节 金银管理541

第十九篇 经济管理543

第一章 计划、物资管理543

第一节 计划管理543

第二节 物资管理545

第二章 工商、计量管理547

第一节 工商管理547

第二节 计量管理550

第三章 物价、审计监督553

第一节 物价553

第二节 审计监督558

第二十篇 城建环保560

第一章 城乡建设560

第一节 城镇560

第二节 乡村563

第三节 建筑队伍564

第二章 城镇管理565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565

第二节 公用设施管理566

第三章 环境保护568

第一节 污染源568

第二节 治理与监测570

第一节 科技人员573

第一章 科技队伍573

第二十一篇 科技573

第二节 农村专业人才574

第三节 科技群众团体575

第二章 科技工作578

第一节 引进推广578

第二节 革新创造580

第三节 情报交流581

第四节 咨询服务581

第五节 科普活动582

第一节 地震观测预报588

第三章 地震与气象观测预报588

第二节 气象观测预报589

第四章 农业区划与沼气利用590

第一节 农业区划590

第二节 沼气利用592

第一章 书院、义学、私塾595

第一节 书院595

第二十二篇 教育595

第二节 义学596

第三节 私塾596

第二章 幼儿教育598

第一节 沿革598

第二节 教学599

第三章 小学教育600

第一节 沿革600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学603

第一节 沿革606

第四章 中学教育606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学608

第三节 县办完中609

第五章 专业教育612

第一节 师范教育612

第二节 职业教育613

第六章 成人教育615

第一节 扫盲615

第二节 农民技术教育616

第三节 职工教育617

第七章 教职工队伍620

第一节 任用、素质620

第二节 培训621

第三节 待遇622

第八章 经费、设施625

第一节 教育经费625

第二节 设施627

附:省市驻县学校628

第一节 图书发行632

第二十三篇 文化 教育632

第一章 图书档案632

第二节 图书借阅633

第三节 档案634

第二章 戏剧、电影、曲艺635

第一节 戏剧635

第二节 电影637

第三节 曲艺638

第二节 音乐舞蹈639

第一节 群众文化副业机构639

第三章 群众文化639

第三节 美术书法篆刻摄影642

第四节 文艺写作644

第五节 民歌、楹联选录646

第四章 文化设施652

第一节 演出场所652

第二节 公园653

第一节 挑花刺绣654

第二节 编制纸扎烟花654

第五章 民间工艺654

第三节 糖画面塑655

第六章 文物656

第一节 历史遗迹656

第二节 金石碑刻660

第三节 出土文物662

第四节 馆藏文物664

第五节 文物管理666

第一节 报刊667

第七章 新闻广播667

第二节 广播669

第八章 体育运动673

第一节 传统体育673

第二节 学校体育675

第三节 社会体育676

第四节 运动员培养678

第五节 体育设施679

第一节 县级和省市驻县卫生事业单位680

第一章 卫生事业单位680

第二十四篇 医药 卫生680

第二节 区、乡(镇)卫生事业单位683

第三节 村级医疗单位684

第四节 医馆684

第二章 医药卫生人员、设备经费686

第一节 人员构成686

第二节 技术培训689

第三节 群众医药团体689

第四节 设备经费690

第三章 疾病防治692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92

第二节 其它疾病防治697

第三节 医学科研698

第四章 防疫保健700

第一节 群众卫生700

第二节 预防接种702

第三节 食品卫生703

第五章 医药707

第一节 中药资源与开发利用707

第二节 医药销售709

第一章 民间组织712

第一节 帮会712

第二十五篇 社会生活712

第二节 行会714

第三节 会馆及宗祠715

第二章 习俗717

第一节 婚姻家庭717

第二节 丧葬719

第三节 饮食、衣着720

第四节 迷信、陋习、禁忌723

第五节 岁时节日、庆贺祭祀726

第六节 庙会729

第三章 社会新风732

第一节 五好家庭732

第二节 共同致富733

第三节 助人为乐734

第四节 拥军爱民736

第四章 宗教737

第一节 佛教737

第二节 道教738

第三节 伊斯兰教739

第四节 天主教739

第五节 基督教740

第四节 妇幼保健740

第五章 方言741

第一节 方音741

第二节 方言词例744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746

第二十六篇 人物751

第一章 人物传略751

张海云751

高照林751

蒋淳风752

尹昌龄753

张达三753

蓝少云754

昌圆755

陈国栋756

张久安757

彭大兴758

钟山758

张云卿759

杨靖中760

钟瀚761

马俊卿762

张肇修762

陈文伯763

蓝田763

李秋潭765

戴光烻766

王蕴滋766

陈仲年768

朱育瓓768

黎冠英769

梁静珊770

解固基771

余中英772

周青廷774

赵希杰775

夏克滋775

彭友朋776

僧焰如777

邓师忡777

赵群超778

吴兰岩778

董玉成779

刘人西780

杨志峋780

罗辉780

王仁财781

柴和祥781

张大成782

陈崇明782

李克己783

段振声784

李良瑜784

周俊英785

钟淑华786

徐子昌787

蒋耀廷788

第二节 抗日阵亡将士790

第二章 革命烈士、抗日阵亡将士英名录790

第一节 革命烈士790

附录:“二五”暴乱中部分死难人员801

第二十七篇 杂记804

第一章 方志提要804

第一节 旧志述录804

第二节 新编部门、乡镇志808

第二章 村名杂说818

第一节 村名分类818

第二节 村名故实819

第三章 历史、地名传说821

第一节 历史传说821

第二节 地名传说823

第四章 禁烟、匪患826

第一节 禁烟826

第二节 匪患827

第五章 灾害记录831

第一节 水旱灾害831

第二节 风雨雹灾833

第三节 火灾834

第四节 其它灾害836

附 奇闻轶事838

附录840

历代波及郫县的农民起义840

民国以前人物842

解放前60年郫县米价月计表848

1949-1985年粮、油、猪及财政收支统计表862

编后记865

《郫县志》编纂机构、编纂和审验工作人员868

1989《郫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陴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