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实用教程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前言页1

第一章序论1

1.1 CAD技术发展简史1

1.2 CAD系统的硬件2

1.2.1 微机CAD系统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功能2

1.2.2 微机系统的运行速度3

1.2.3 微机系统的数据存储5

1.2.4 图形图象的显示6

1.2.5 信息采集设备8

1.2.6 图形硬拷贝设备9

1.2.7 绿色环保和维护性10

1.3 CAD系统软件11

1.3.1 应用于微机的CAD软件11

1.3.2 大型集成化的CAD系统软件11

1.4.4 网络化12

1.4.3 集成化12

1.4.2 三维化12

1.4.1 智能化12

1.4 CAD技术的发展趋势12

习题与思考题13

第二章AutoCAD R14简介及基本操作14

2.1 AutoCAD R14的启动14

2.2 AutoCAD R14应用程序窗口简介14

2.2.1 标题条15

2.2.2 下拉菜单16

2.2.3 工具条命令26

2.2.4 屏幕菜单30

2.2.5 命令窗口32

2.2.6 文本窗口33

2.2.7 状态条33

2.3 使用AutoCAD R14的帮助(Help)功能34

2.3.1 进入Help窗口34

2.3.2 AutoCAD Help的使用35

2.3.3 使用与当前活动有关的帮助37

2.3.4 状态条的Help显示39

2.3.5 在线学习工具39

习题与思考题40

第三章二维基本作图方法41

3.1 绘图环境设置41

3.1.1 单位类型设置41

3.1.2 绘图极限设置43

3.1.3 绘图辅助工具45

3.1.4 实例:标准A4图纸的图幅及绘图环境设置48

3.2 几何图元绘制49

3.2.1 绘制直线51

3.2.2 绘制平行线簇55

3.2.3 绘制多义线56

3.2.4 绘制多边形60

3.2.5 绘制圆弧62

3.2.6 绘制圆69

3.2.7 样条曲线的绘制72

3.2.8 绘制椭圆73

3.2.9 绘制点76

3.2.10 生成封闭区域80

3.2.11 生成边界及区域80

3.3 图层设置82

3.3.1 图层基本概念82

3.3.2 图层属性82

3.3.3 设置新图层83

3.3.4 实例85

3.4 剖面线绘制86

3.4.1 定义边界87

3.4.2 选择剖面线图案89

3.4.3 给定剖面线图案属性89

3.4.4 应用90

习题与思考题90

4.1.1 尺寸标注的组成元素92

第四章尺寸与形位公差标注92

4.1 尺寸标注92

4.1.2 设置尺寸标注参数93

4.1.3 尺寸标注108

4.2 形位公差标注120

4.2.1 形位公差的构成120

4.2.2 标注形位公差121

习题与思考题126

第五章命令菜单的使用方法127

5.1 AutoCAD的文本输入127

5.1.1 文本字型和字体127

5.1.2 单行文本标注(Text)130

5.1.3 多行动态文本标注131

5.1.4 段落式文本标注133

5.1.5 控制码及特殊字符134

5.1.6 文本拼写检查135

5.2.1 放大与缩小对象136

5.2 视窗显示控制136

5.2.2 平移对象140

5.2.3 重画图形142

5.3 图形编辑和查询命令143

5.3.1 对象的选择143

5.3.2 移动对象145

5.3.3 复制对象146

5.3.4 旋转对象150

5.3.5 调整对象尺寸151

5.3.6 修剪对象154

5.3.7 延伸对象155

5.3.8 分解对象156

5.3.9 特殊对象编辑157

5.3.10 倒棱角与倒圆角157

5.4 对象属性查看及修改160

5.4.1 单一对象属性查看及修改160

5.5 块及其属性163

5.4.2 多个对象属性修改163

5.5.1 定义一个块164

5.5.2 插入一个块165

5.5.3 清除一个块170

5.5.4 编辑一个块170

5.5.5 给块附加属性171

习题与思考题175

第六章图形布局和打印输出176

6.1 模型空间和图纸空间176

6.1.1 模型空间176

6.1.2 图纸空间176

6.2 图形布局177

6.2.1 浮动视区的创建177

6.2.2 控制模型在浮动视区中的显示179

6.2.3 限制活动视区的数目180

6.2.4 改变视区的视图181

6.2.5 添加图框和标题栏183

6.3 打印输出185

6.3.1 添加打印机185

6.3.2 打印机的配置185

6.3.3 如何提高打印效率190

习题与思考题193

第七章二维图形的绘图实例194

7.1 普通二维零件图的绘图实例194

7.1.1 进入AutoCAD R14绘图环境195

7.1.2 绘图环境的设置195

7.1.3 图层和线型的设置196

7.1.4 绘制中心线198

7.1.5 绘制零件外廓199

7.1.6 绘制左侧的圆孔和槽201

7.1.7 图形镜像203

7.1.8 尺寸标注203

7.1.9 打印输出206

7.2 轴测投影图的绘制207

7.2.1 打开轴测投影模式208

7.2.2 绘制直线209

7.2.3 绘制圆弧210

7.2.4 对轴测图的修改211

习题与思考题212

第八章AutoCAD二次开发基础214

8.1 AutoLISP:AutoCAD的程序设计语言214

8.1.1 AutoLISP简介214

8.1.2 AutoLISP程序的格式和结构特点215

8.1.3 调用一个AutoLISP程序217

8.1.4 AutoLISP的数据类型220

8.1.5 AutoLISP的变量220

8.1.6 AutoLISP表达式221

8.1.7 给AutoLISP变量赋值221

8.1.8 AutoLISP的算术表达式222

8.1.10 AutoLISP的关系逻辑表达式223

8.1.9 AutoLISP的代数表达式223

8.1.11 AutoLISP程序流程控制224

8.1.12 在AutoLISP程序中调用AutoCAD命令229

8.1.13 建立用户的AutoLISP函数和AutoCAD命令230

8.1.14 AutoLISP的程序编制232

8.1.15 AutoLISP程序编制实例236

8.1.16 AutoLISP程序调试和装载238

8.1.17 实体访问240

8.2 AutoCAD的形文件242

8.2.1 AutoCAD的文本字体242

8.2.2 对AutoCAD文本字体进行开发的优点242

8.2.3 文本字体的开发243

8.2.4 综合练习244

习题与思考题248

9.1 在不同的AutoCAD文件间引用数据249

9.1.1 Xref简介249

第九章图形数据交换249

9.1.2 Xref的引用类型(Attach与Overlay)250

9.1.3 如何使用Xref251

9.1.4 管理Xrefs中的从属符号(Dependent Symbols)259

9.1.5 按需装载(Demand Loading)259

9.1.6 剪辑外部引用(Xclip)261

9.1.7 将外部引用归档(Bind、Xbind)263

9.1.8 Xref文件的路径管理265

9.1.9 Xref记录文件269

9.1.10 综合练习269

9.2 与WINDOWS下的应用软件交换数据276

9.2.1 WINDOWS剪贴板277

9.2.2 不同AutoCAD文件间图形的嵌入278

9.2.3 对象的链接与嵌入280

9.2.4 光栅图片的引用与编排284

9.3.2 在AutoCAD中输出与输入中性文件292

9.3.1 用中性文件交换数据292

9.3 与所有的应用软件交换数据292

习题与思考题297

第十章三维作图298

10.1 概述298

10.2 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扩展298

10.2.1 三维空间的描述299

10.2.2 绘制具有高度和厚度的图形301

10.2.3 改变现有图形的高度和厚度303

10.2.4 在三维空间中画点和确定点306

10.2.5 在三维空间中画线307

10.2.6 三维线框模型308

10.3 观察三维模型基本技能309

10.3.1 设置观察三维模型的方向309

10.3.2 消除隐藏线315

10.4 曲面造型317

10.4.1 三维平面片组317

10.4.2 网格面323

10.4.3 扫描曲面327

10.4.4 由边界定义的曲面333

10.4.5 基本3D多边形网格335

10.4.6 三维曲面模型340

10.5 模型操作341

10.5.1 定义用户坐标系341

10.5.2 二维操作命令的扩展348

10.5.3 三维操作350

10.6 实体造型355

10.6.1 三维实体模型355

10.6.2 基本实体356

10.6.3 实体的一般操作360

10.6.4 实体的扩展操作370

10.7 显示造型效果373

10.7.1 三维模型的显示方式373

10.7.2 3D模型的视图命令373

10.7.3 明暗着色381

10.7.4 平滑着色382

10.7.5 幻灯片394

10.8 综合练习397

习题与思考题409

第十一章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410

11.1 构建计算机网络410

11.1.1 网络设备410

11.1.2 网络结构412

11.2 资源共享414

11.2.1 网上资源414

11.2.2 微机操作系统概述414

11.2.3 WINDOWS95/NT中网络的配置415

11.2.4 注册到网络417

11.2.5 文件共享418

11.2.6 打印机和绘图机共享419

11.3.1 什么是Internet420

11.3.2 访问Internet的基本方式420

11.3 Internet概述420

11.3.3 Internet地址和域名系统421

11.3.4 电子邮件的地址421

11.3.5 WWW浏览421

11.3.6 访问Autodesk的Web站点422

11.4 AutoCAD中的Internet工具424

11.4.1 Internet工具424

11.4.2 在图中附加统一资源链接425

11.4.3 选择所有的URL链接426

11.4.4 显示文件中与Web链接的对象426

11.4.5 拆除统一资源链接426

11.4.6 把当前的AutoCAD图形文件保存到Web节点上427

11.4.7 从Web节点上打开一个AutoCAD图形427

11.4.8 把Web节点上DWG文件插入当前的AutoCAD图形428

11.4.9 配置Internet环境429

11.4.12 发布CAD数据。430

11.4.11 AutoCAD Internet Utilities在线帮助430

11.4.10 采用拖放方式打开一个Web浏览器上的DWF文件430

11.4.13 WHIP!技术432

习题与思考题432

第十二章AutoCAD R14的安装433

12.1 系统要求433

12.1.1 硬件要求433

12.1.2 软件要求433

12.2.1 初次安装434

12.2 为单用户安装AutoCAD R14434

12.2.2 添加部件439

12.2.3 重新安装439

12.2.4 重新进行系统注册440

12.3 在网络上安装AutoCAD R14440

12.3.1 客户端和注册管理器的安装442

12.3.2 网络和注册管理器的安装444

12.3.3 只安装注册管理器445

习题与思考题445

1998《计算机实用教程 AutoCAD R14基础教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文福安主编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AutoCAD R14实用教程(1998 PDF版)
AutoCAD R14实用教程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CAD 2000实用基础教程( PDF版)
AutoCAD 2000实用基础教程
微型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1995 PDF版)
微型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
1995
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1996 PDF版)
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
1996
AutoCAD R14基础教程(1998年07月第1版 PDF版)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1998年07月第1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 PDF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基础实用教程(1995 PDF版)
计算机基础实用教程
199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AutoCAD R14三维绘图基础教程(1999 PDF版)
AutoCAD R14三维绘图基础教程
1999 青岛:青岛出版社
AutoCAD R14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1999 PDF版)
AutoCAD R14计算机辅助设计教程
1999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AutoCAD R14程序设计基础教程(1999 PDF版)
AutoCAD R14程序设计基础教程
1999 青岛:青岛出版社
计算机辅助绘图 AutoCAD R14基础教程(1999 PDF版)
计算机辅助绘图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1999 PDF版)
新编计算机实用基础教程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AutoCAD R14实用教程  中文版(1998 PDF版)
AutoCAD R14实用教程 中文版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中文版(1998 PDF版)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中文版
1998 北京市:人民邮电出版社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中文版(1999 PDF版)
AutoCAD R14基础教程 中文版
1999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