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考据学研究》
作者 | 漆永祥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39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42416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41399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乾嘉考据学成因(上)——乾嘉时期学术思潮与学术观念的变化8
一 考据与义理之分——考据学溯源10
二 古籍错讹炽盛与学术文化日趋繁荣之间的矛盾19
三 实事求是、学宗汉儒风气的形成24
四 乾嘉学者心态及致用观念的变化32
五 疑古辨伪之风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40
六 西学东渐之风与乾嘉考据学之关系45
第二章乾嘉考据学成因(下)——乾嘉时期的社会面貌与文化政策53
一 乾嘉时期的社会面貌53
二 乾嘉时期的文化政策——崇宋学之性道,而以汉儒经义实之57
三 禁书与文字狱68
第三章乾嘉考据学方法82
一 小学研究方法的先进性与科学化82
二 古书通例归纳法的客观化与规律化88
三 实事求是、无征不信的求证方法98
四 博涉专精与综贯会通的方法107
第四章乾嘉考据学派别111
一 诸家分派说的局限性与惠、戴、钱三派说的提出111
二 惠、戴、钱学术渊源考辨113
三 惠、戴、钱学术交往与钱大昕的学术地位121
四 惠、戴、钱三派人物归隶与学术特色比较126
五 惠、戴、钱三派学术评价诸题131
第五章惠栋考据学述论137
一 惠栋著述与《周易述》系列考辨137
二 倡复汉学的廓清工作——对宋学之否定与对汉学之倡复141
三 倡复汉学之核心工作——汉《易》之整理与研究142
四 惠栋《易》学思想探微148
五 惠学之功绩与影响152
六 惠学之失与倡复汉学之弊155
第六章戴震考据学述论160
一 小学161
二 天算学168
三 名物典制之学175
四 地理学177
五 由考据上推义理之缺失181
第七章钱大昕考据学述论184
一 小学184
二 目录、版本、校勘之学188
三 金石、职官、舆地之学193
四 氏族谱牒、避讳、蒙古文字之学198
五 史学考据之得失204
第八章乾嘉考据学思想210
一 乾嘉考据学家之学术分类思想210
二 义理、考据与词章之关系与争论219
三 乾嘉考据学家论义理之学230
四 愈往前古、愈得其真的儒学求本化思想236
五 正本清源、董理群籍的学术思想239
六 膜拜六经、通经治世的致用思想241
第九章乾嘉考据学得失(上)——乾嘉考据学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246
一 传统古文献整理、总结与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以《诗经》为例246
二 考据学各分支学科方法理论的建设——以校勘学为例263
三 治学精神与风气方面的积极影响274
四 直面人生、关注社会的用世精神282
五 乾嘉时期学术社会化与学者专业化之趋势288
六 乾嘉考据学之历史地位291
第十章乾嘉考据学得失(下)——乾嘉考据学之式微与弊端298
一 治学风气由实而虚的转变与考据学之式微298
二 实事求是与拘守经籍、汉儒之间的矛盾301
三 治学方法与材料运用方面的局限与弊端305
四 考据学独尊、排斥其他学科的弊端314
后记321
主要参考书目323
英文目录(Contents)334
1998《乾嘉考据学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漆永祥著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考古学研究法
- 1936 世界书店
-
- 陈嘉庚研究文集
- 1988
-
- 票据法实务研究
- 1976.10 汉林出版社
-
- 《晋察冀画报》影印集 下
- 1990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
- 票据权利研究
- 1997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民事证据研究
- 1999 北京:法律出版社
-
- 乾隆(石咢)嘉志
- 1994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 票据法研究
- 199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嘉戎语研究
- 1993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
- 嘉定方言研究
- 199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香港杂记 外二种
- 1996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
- 考古学研究 3
- 1997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考古学研究
- 1993 西安市:三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