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求取 ⇩

目 录1

导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嬗变1

一、改革发展: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

目 录1

导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价值观嬗变1

一、改革发展: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1

(一)当代中国是发展的中国2

(一)当代中国是发展的中国2

(二)当代中国是改革的中国4

(二)当代中国是改革的中国4

(三)当代中国是稳定的中国5

(三)当代中国是稳定的中国5

(四)“社会转型”论辨析7

(四)“社会转型”论辨析7

二、双重变奏: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9

(一)价值和价值观9

二、双重变奏:当代中国价值观的革命性变革9

(一)价值和价值观9

(二)价值观的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规律15

(二)价值观的特征、功能及其发展规律15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冲突和导向19

(三)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冲突和导向19

三、开拓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21

三、开拓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21

(一)价值发生体系22

(一)价值发生体系22

(二)价值本质体系26

(二)价值本质体系26

(三)价值目标体系27

(三)价值目标体系27

(四)价值标准体系29

(四)价值标准体系29

(五)价值控制体系30

(五)价值控制体系30

第一章经济价值观33

一、“贫穷”与“共富”: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33

的拨乱反正33

的拨乱反正33

一、“贫穷”与“共富”:社会主义经济价值目标33

第一章经济价值观33

(一)贫穷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34

(一)贫穷论——一种扭曲的价值观34

(二)共富论——一种合理的价值观35

(二)共富论——一种合理的价值观35

二、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42

价值取向42

二、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双重42

价值取向42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43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43

三种理论46

(二)西方学者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的46

三种理论46

(二)西方学者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的46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取向50

(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和价值取向50

三、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57

三、拜金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价值57

第二章政治价值观65

第二章政治价值观65

一、理论辨析:“政治价值高于一切”65

(一)政治的理论内涵65

(一)政治的理论内涵65

一、理论辨析:“政治价值高于一切”65

(二)政治的基本价值67

(二)政治的基本价值67

(三)“政治价值高于一切”的偏失73

(三)“政治价值高于一切”的偏失73

二、四化建设:当代中国政治的最高价值77

二、四化建设:当代中国政治的最高价值77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78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78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历史81

发展的潮流81

(二)增强综合国力,是当今世界历史81

发展的潮流81

(三)实现现代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82

的根本保证82

(三)实现现代化,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82

的根本保证82

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83

(一)实行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83

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价值取向83

(一)实行民主政治,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83

(二)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85

(二)没有民主政治,就没有社会主义85

(三)只有建设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权利87

(三)只有建设民主政治,才能保障人民权利87

四、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现象剖析88

(一)政治腐败的根源与危害88

四、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现象剖析88

(一)政治腐败的根源与危害88

(二)反对腐败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91

(二)反对腐败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91

(三)反对腐败必须标本兼治、长期作战94

(三)反对腐败必须标本兼治、长期作战94

一、理论内涵:科学与技术的多维透视99

(一)科学的理论内涵99

第三章科技价值观99

(一)科学的理论内涵99

一、理论内涵:科学与技术的多维透视99

第三章科技价值观99

(二)技术的理论内涵102

(二)技术的理论内涵102

(三)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体103

(三)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的统一体103

二、价值构成:科学技术的功能分析104

二、价值构成:科学技术的功能分析104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105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价值105

(二)科学技术的政治价值108

(二)科学技术的政治价值108

(三)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110

(三)科学技术的文化价值110

(四)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113

(四)科学技术的精神价值113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14

(五)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114

(六)科学技术的军事价值117

(六)科学技术的军事价值117

三、“两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当代价值119

三、“两个尊重”:知识和人才的当代价值119

(一)科技发展的关键120

(一)科技发展的关键120

(二)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121

(二)实现四化的可靠保证121

(三)民族振兴的根本122

(三)民族振兴的根本122

四、辩证思考:科技决定论与科技异化论评析124

四、辩证思考:科技决定论与科技异化论评析124

第四章教育价值观127

第四章教育价值观127

一、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127

一、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的希望127

(一)社会发展价值128

(一)社会发展价值128

(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137

(二)人的全面发展价值137

二、抉择困惑:教育市场化140

二、抉择困惑:教育市场化140

市场价值观141

(一)市场能给教育新的价值动力——教育的141

市场价值观141

(一)市场能给教育新的价值动力——教育的141

(二)教育难以市场化——教育的非市场价值观145

(二)教育难以市场化——教育的非市场价值观145

三、迎接挑战:21世纪教育价值观的重构150

三、迎接挑战:21世纪教育价值观的重构150

(一)挑战与应战的基本态势151

(一)挑战与应战的基本态势151

观革命154

(二)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新教育价值154

(二)新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新教育价值154

观革命154

的新准绳156

(三)重构教育价值观的新思维与价值评价156

的新准绳156

(三)重构教育价值观的新思维与价值评价156

第五章道德价值观160

一、基础理论:道德价值观释义160

(一)道德价值的本质160

一、基础理论:道德价值观释义160

第五章道德价值观160

(一)道德价值的本质160

(二)道德价值的基本内容163

(二)道德价值的基本内容163

(三)道德价值功能系统165

(三)道德价值功能系统165

二、历史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167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歧义167

变革的主流167

二、历史进步: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167

变革的主流167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歧义16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念变革的主流16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价值观念变革的主流169

(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174

(三)市场经济对社会道德的负面影响174

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176

原则与导向176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演进176

原则与导向176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演进176

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176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178

(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集体主义178

(三)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180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180

(三)关键在于搞清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180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180

四、个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182

四、个人主义:资本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基本182

原则与导向182

(一)个人主义思想探源182

(一)个人主义思想探源182

原则与导向182

(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183

根本对立183

根本对立183

(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集体主义的183

利益的界限187

(三)必须划清反对个人主义与维护个人正当187

利益的界限187

(三)必须划清反对个人主义与维护个人正当187

第六章人生价值观190

(一)人与人格190

一、“四有”新人:理想人格的范式190

一、“四有”新人:理想人格的范式190

(一)人与人格190

第六章人生价值观190

(二)时代变迁与人格重构195

(二)时代变迁与人格重构195

(三)市场经济与“四有”新人199

(三)市场经济与“四有”新人199

二、创造贡献:人生价值的真谛205

(一)人生和人生价值205

二、创造贡献:人生价值的真谛205

(一)人生和人生价值205

(二)人生价值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差异性207

(二)人生价值质的共同性和量的差异性207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209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和实现途径209

(一)角色与角色失范213

三、享乐主义:角色失范的实质213

(一)角色与角色失范213

三、享乐主义:角色失范的实质213

(二)享乐主义与角色失范215

(二)享乐主义与角色失范215

第七章信仰价值观218

一、终极关怀:信仰的价值定位218

(一)信仰的含义及其特点218

(一)信仰的含义及其特点218

一、终极关怀:信仰的价值定位218

第七章信仰价值观218

(二)信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221

(二)信仰的类型和发展历程221

(三)信仰的价值224

(三)信仰的价值224

二、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227

二、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227

当代价值227

(一)爱国主义的多层次理解及其当代价值227

(一)爱国主义的多层次理解及其当代价值227

当代价值227

(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229

(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致性229

(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234

(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234

(四)共产主义的信仰及其当代价值236

(四)共产主义的信仰及其当代价值236

三、合理规范:“信仰危机”评析241

三、合理规范:“信仰危机”评析241

一、多重价值:两极投契与正负杂糅246

第八章宗教价值观246

一、多重价值:两极投契与正负杂糅246

第八章宗教价值观246

(一)宗教价值的主体两极性247

(一)宗教价值的主体两极性247

(二)宗教个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251

(二)宗教个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251

(三)宗教群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255

(三)宗教群体价值的正负二重性255

二、衍生价值:政治宗教化与宗教政治化259

二、衍生价值:政治宗教化与宗教政治化259

(一)政治宗教化260

(一)政治宗教化260

(二)宗教政治化262

(二)宗教政治化262

三、精神困惑:当前“宗教热”追踪264

三、精神困惑:当前“宗教热”追踪264

(一)“宗教热”种种264

(一)“宗教热”种种264

(二)“宗教热”热源分析266

(二)“宗教热”热源分析266

第九章艺术价值观274

第九章艺术价值观274

一、认识价值:艺术是“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274

(一)艺术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74

一、认识价值:艺术是“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274

(一)艺术与生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74

(二)艺术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279

需要人民279

(二)艺术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279

需要人民279

“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281

(三)艺术与政治:“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与281

“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281

(三)艺术与政治:“文艺不能脱离政治”与281

(一)艺术“是各民族的最早的教师”284

二、教育价值:艺术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284

二、教育价值:艺术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284

(一)艺术“是各民族的最早的教师”284

有力武器286

(二)革命的艺术作品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286

有力武器286

(二)革命的艺术作品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286

(三)评艺术创作上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288

(三)评艺术创作上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288

(一)美的本质与审美评价292

三、审美价值:“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92

(一)美的本质与审美评价292

三、审美价值:“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92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295

(二)艺术的审美价值295

(三)“艺术商品化”评析299

(三)“艺术商品化”评析299

第十章价值评价观303

(一)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303

一、概念揭示: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303

第十章价值评价观303

一、概念揭示:价值评价的本质特点303

(一)考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303

(二)评价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308

(二)评价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308

(三)西方价值评价观简析309

(三)西方价值评价观简析309

二、多维审视:评价活动的运作机制310

二、多维审视:评价活动的运作机制310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依据311

(一)价值评价的客观依据311

(二)价值评价活动的基本类型314

(二)价值评价活动的基本类型314

(三)价值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317

(三)价值评价活动的主要形式317

三、现实标准: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321

(一)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321

三、现实标准: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321

(一)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321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323

(二)评价标准与实践标准323

(三)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325

(三)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325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价值观述评335

一、天人之际:传统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根据335

一、天人之际:传统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和根据335

第十一章中国传统价值观述评335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336

(一)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336

(二)以人为本与回归自然337

(二)以人为本与回归自然337

(一)群体本位的认同与强化340

二、群己之辩:价值主体关系的定位340

(一)群体本位的认同与强化340

二、群己之辩:价值主体关系的定位340

(二)对个体自由的关注342

(二)对个体自由的关注342

三、义利—理欲之辩:各式各样的价值取向344

三、义利—理欲之辩:各式各样的价值取向344

(一)义利之辩345

(一)义利之辩345

(二)理欲之辩:义利之辩的深层展开352

(二)理欲之辩:义利之辩的深层展开352

(一)“义以为上”的道德价值标准357

(一)“义以为上”的道德价值标准357

四、价值尺度:评价标准的设定357

四、价值尺度:评价标准的设定357

(二)“中民之利”的功利价值标准358

(二)“中民之利”的功利价值标准358

(三)“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标准359

(三)“物无贵贱”的相对价值标准359

(一)内圣外王360

五、理想人格:价值目标的确立360

(一)内圣外王360

五、理想人格:价值目标的确立360

(二)真人人格362

(二)真人人格362

(三)兼士人格364

(三)兼士人格364

(四)法术之士365

(四)法术之士365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价值观述评368

一、历史渊源368

一、历史渊源368

第十二章现代西方价值观述评368

二、主观主义特征373

二、主观主义特征373

(一)直觉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75

(一)直觉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75

(二)非认识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78

(二)非认识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78

(三)自然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81

(三)自然主义的主观主义特征381

三、相对主义特征383

三、相对主义特征383

四、个人主义特征386

(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386

(一)实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386

四、个人主义特征386

(二)存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388

(二)存在主义价值观的个人主义特征388

五、信仰主义特征391

五、信仰主义特征391

六、社会作用394

六、社会作用394

后记398

后记398

主要参考书目400

主要参考书目400

1996《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石云霞主编 1996 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价值和价值观(1988 PDF版)
价值和价值观
1988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论( PDF版)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论
价值论(1934 PDF版)
价值论
1934
价值论(1987.9 PDF版)
价值论
1987.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价值增值论(1995年01月第1版 PDF版)
价值增值论
1995年01月第1版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反价值时代  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1999 PDF版)
反价值时代 对当代文学观念的价值解构
199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人生价值的浮沉  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1992 PDF版)
人生价值的浮沉 当代青年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199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的价值观  人文学观点(1993 PDF版)
中国人的价值观 人文学观点
1993 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的价值观(1980 PDF版)
中国人的价值观
1980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自我保健法  使自己成为自觉的健康长寿者(1992.07 PDF版)
自我保健法 使自己成为自觉的健康长寿者
1992.07 北京市: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人生观·价值观(1991 PDF版)
人生观·价值观
1991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1997 PDF版)
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
1997 武汉市:湖北人民出版社
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  中国价值观探讨(1992 PDF版)
时代演进与价值选择 中国价值观探讨
1992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论中国宏观经济价值管理(1989 PDF版)
论中国宏观经济价值管理
1989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国际价值论(1994 PDF版)
国际价值论
1994 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