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卷》求取 ⇩

Ⅰ 思想是隐蔽的世界3

思想是唯一的动因3

自然史如何理解3

导论3

没有理智就不可能理解4

野蛮部族的历史是怎么回事呢?5

思想以两种方式进入历史5

思想是不能定义的5

思想有多种意义6

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不明确关系6

当代的思想7

当代史有多大可能和多大价值7

历史学家的据认为的客观性8

关于事实和思想的同时代记载的价值8

思想生活的奥秘9

潜在的思想是天才的原料9

同时代对思想的记载比较忠实10

父传子中语言经历的变化证明思想生活在变化着11

居维叶精密地研究这个中心11

最近过去的事件11

习惯言语不适应独特的思想。新语词的创造12

不是一部政治的历史,也不是一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历史13

本著作的对象是回顾这行将完结的世纪的思想生活13

本书的兴趣在于一切对我们内部生活产生影响的东西14

作真实描绘所必需的亲身认识和经验限定了跨越的地域14

美国的影响只是提一下14

本书的对象仅仅是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思想15

思想的统一是本世纪的一个产物15

伏尔泰16

亚当·斯密16

柯勒律治和华兹华斯把德国思想带到了英国16

巴黎是科学思想的焦点17

白贝治、赫舍尔和皮科克把数学方法引入英国17

史达尔夫人把德国思想输入法国17

李比希的实验室18

孔德的哲学由一个英国人介绍给他自己的国家18

康斯特布尔在法国的影响18

科学已成为国际性的了19

词源对思想史的启示19

词源对观念迁移的启示19

歌德20

语词的意义的增长21

新的思想已找到了新的语词22

德博纳尔的天启语言说和马克斯·缪勒的语言科学22

大陆思想家提出历史哲学23

思想在法语和德语中如何表达23

德语和法语缺乏精确的名词24

但“思想”概念不是英国特有的24

卡莱尔第一个赋予“思想”这语词专门意义25

Ⅱ 理智进步的两个因素25

本书的对象26

19世纪在积累知识上是无与伦比的26

19世纪取得的成就:(1)知识方法;(2)知识统一26

追求真理不是知识的目的,只是探究着的心智的态度27

科学探究的方法。首先由伽利略、牛顿等人实践,由培根、孔德、穆勒等人定义27

学术的分裂只是表面上的28

科学和诗歌间的表面距离28

科学和生活间更密切的联系29

一切实际问题皆休戚相关29

19世纪为生活的理想做了什么?29

关于人类兴趣之统一的比较深刻的概念30

表达这种统一的不同术语30

“思想”的定义31

1750--1850年。对学术作百科全书式的处理31

百科全书著作逐渐漠视知识的统一31

德国的大学里已抛弃关于“百科全书”的讲演34

百科全书没有履行它们看来作出的许诺36

法国人主宰本世纪初的科学37

德国反对科学题材的形而上学处理的反应39

学校文献的改革40

科学推理更带哲学性41

德国在研究思想生活上居于领先地位42

斯宾塞是第一个产生一个哲学体系的英国人43

从形而上学方法向历史方法转变的原因43

洛采体系的定义44

洛采同赫尔德的《观念》的关系45

洛采和A.v.洪堡的《宇宙》的关系46

洛采的《微宇宙》47

人类心智生活的构成49

最有效的方法都有其得意之时,但现在非复当时了50

一个世纪并不继承上世纪的一切;它抛弃了许多51

Ⅲ 选择一条道路的必然性51

当代无中心事件52

某些历史时期以某个伟大事件或运动冠称52

思想史就是哲学史吗?54

歌德的著作包含本世纪最深刻的思想54

哲学是反省性的55

何时思想意味着哲学55

对本世纪思想的探究划分为两个问题56

思辨57

本书的划分58

哲学的定义58

科学和哲学均不构成思想这词的全部意义59

思想也潜藏在时代的文学和艺术之中59

歌德和华兹华斯提高了我们的鉴赏力60

无条理的思想60

被概括为宗教的思想61

科学是精密的、实证的和客观的61

某些兴趣或思想对象是私人的或主观的62

对这些题材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62

哲学介于数理科学和宗教之间63

思想的三重考虑:科学的、哲学的、个人的64

很难分离思想的三个方面65

哲学是科学和宗教的中介65

本世纪初期法国思想以科学为中心66

19世纪初期英国哲学的状况67

歌德的《浮士德》代表本世纪的思想67

一个并非休止的而是动乱的时期67

它的原因可以在它之前的革命世纪中找到68

19世纪思想不是革命的68

本世纪的思想半是激进半是反动68

革命理论不切实际69

18世纪著作中的破坏性精神69

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思想受到拜伦学派的扰动69

这不是发明或者实际政治的历史70

思想被从其建设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态度方面加以考查71

正确的激进主义71

达尔文、斯宾塞和洛采的建设性思想71

浪漫主义的反动运动72

科学进步被首先考虑73

黑格尔的思想自然发展学说75

第一篇 科学思想77

本世纪是科学的世纪79

第一章 法国的科学精神79

论述十九世纪前半期科学精神的增长和扩散的三章79

英国和大陆在科学概念上的差异80

科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81

培根勋爵的预见82

培根哲学的缺陷83

牛顿作的纠正84

法国哲学家接受了培根和牛顿的思想84

培根和牛顿的比较85

拉普拉斯的工作86

法兰西科学院88

大陆的数学方法89

较老的综合方法90

现代分析方法90

科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92

在英国和德国没有这种影响93

巴黎的科学院校94

大革命政府的促进95

孔多塞96

拉卡纳尔97

师范学校理工学校98

蒙日的画法几何学100

化学科学100

新的数理科学101

晶体学102

概率论103

拉普拉斯通过撇开个体性原理而获得其结果108

个体性是生命科学的兴趣中心109

居维叶受的训练115

居维叶是科学院制度的最伟大代表118

大革命和第一帝国时期科学的命运119

法国对普及科学的贡献超过其他国家123

文献的普及化和国民的普及化的差异123

单纯文献普及化的危险124

大革命增添了现代对科学的实际普及化125

拿破仑一世对科学的影响128

拿破仑偏爱数理科学130

他贬斥当代哲学代表131

他亲自广泛应用统计方法132

他的科学荣耀主要是衍生性的132

居维叶给予法国人士应有的显赫地位133

第二章 德国的科学精神135

德国大学的创建136

人民对大学的发展137

德国大学的地理分布139

德国大学制度的充分发展140

哥廷根大学141

哲学院141

大学和高等学校的关系142

大学是一种训练研究的学校143

Wissenschaft的思想144

在德国大学制度下得到发展146

在法国和英国“科学”意指“精神科学”147

精密科学在德国的接受149

科学在18世纪里尚未在德国大学里落脚152

科学期刊153

高斯的数学研究155

科学精神在本世纪第二个四分之一中进入大学157

雅可比的数学学派158

1826年由李比希建立的化学实验室160

德国科学的世界性161

李比希的有机分析163

生物学是一门德国的科学165

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理论166

恩斯特·海因里希·韦伯和约翰内斯·弥勒168

心理物理学169

精密研究精神和Wissenschaft172

哲学和史学必需百科全书式的观点173

科学观点和哲学观点的冲突174

自然哲学174

亚历山大·冯·洪堡175

柏尔采留斯到德国科学的影响176

自然哲学和医学科学178

为科学而科学179

古典和哲学学派的遗产180

研究的完整性和透彻性181

研究和教学相结合181

科学和哲学相结合183

生物学在科学和哲学的结合中成长183

杜布瓦--赖蒙德论弥勒184

“活力”被抛弃185

生物学中的力学观点186

数学原理的批判187

精密的、历史和批判的思想习惯187

在德国Wis-senschaft理想中被结合188

Wissenschaft的伦理价值189

第三章 英国的科学精神191

国外科学组织191

大不列颠的类似机构192

本世纪早期英国科学193

据说的英国科学衰落194

普莱费尔的批评196

白贝治的批评197

外国对英国科学的看法198

英国人对白贝治等人的回答200

英国协会的创建201

英国高等智力工作的特征202

科学院和大学并不总是公正的203

傅立叶203

菲涅耳203

普吕克204

格拉斯曼204

托马斯·杨205

英国缺乏中央组织205

道尔顿206

法拉第207

格林208

布尔208

白贝治209

英国思想的特征210

没有科学思想学派211

英国科学的个人性和实用倾向211

本世纪初期英国最显著的特点212

英国大学的独特之点213

文雅教育的理想214

教育和教学的统一217

英国的教育组织220

皇家研究院222

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222

塞德伯格的约翰·道森224

苏格兰的大学224

爱丁堡皇家学会226

《爱丁堡评论》227

剑桥分析学会227

苏格兰的大学生活228

都柏林数学学派230

英国的科学贡献的重要性231

科学知识在大陆的传播232

英国科学家的孤独232

英国人的个人主义234

过去五十年里的变化235

英国的生物学贡献236

詹纳238

英国人钟爱大自然238

个人主义和自然主义在英国的结合240

萨尔伯恩的怀特241

地质学会243

威廉·史密斯244

查尔斯·贝尔245

历史地理学246

马丁·威廉·利克248

三个民族工作的比较250

第四章 天文学的自然观252

本世纪前半期和后半期的科学精神252

科学成为国际性的252

民族差异的消失254

具体的科学思想255

科学哲学255

惠威尔的《历史》和《哲学》257

哲学和科学258

主导科学思想大都非常古老260

数学精神261

当初次引入科学的时候263

牛顿的《原理》264

万有引力公式265

由它发出的思路266

误差因素269

拉普拉斯和牛顿270

促进科学的几种兴趣271

实用的兴趣272

单纯观测的不足272

数学公式的聚焦效应275

从数学上定义的物质和力277

重量和质量278

万有引力不是物质的终极性质279

吸引和排斥282

电和磁的作用284

放射定律284

分子作用286

天文学观点。宇宙的、克分子的和分子的现象287

克分子尺度的特殊意义289

几何学公理290

直接测量万有引力的困难291

分子现象的天文学观点292

毛细作用293

波斯科维奇对牛顿公式的推广294

库仑的测量297

高斯和韦伯的扩充297

戴维和法拉第299

安培和韦伯发展天文学观点301

韦伯的基本测量303

发展无穷小法的必要性307

牛顿公式是物理天文学的基础307

牛顿公式在普适性和准确性上独一无二309

牛顿公式是终极定律吗?310

拉普拉斯的见解310

天文学自然观的对立面312

第五章 原子的自然观313

扼要重述313

原子论315

拉瓦锡316

燃素说318

燃烧理论318

定比法则320

J.本亚明·李希特尔321

道尔顿322

柏尔采留斯323

原子论和万有引力的比较324

武拉斯顿的预言324

倍比法则325

当量326

简单是真理的象征327

普劳特假说328

同分异构现象的发现331

有机化学332

李比希的有机化学定义333

取代作用333

类型理论335

本世纪中期前后化学理论上的不确定状况337

原子论的两个方面338

一种方便的符号体系339

亲合性研究的忽视341

柯普于1873年论化学理论342

周期律343

化学推理和物理推理间的区别344

气体分子运动论345

阿伏伽德罗假说347

阿伏伽德罗又遭忽视349

巴斯德发现“空间螺旋特性”350

原子观点的发展350

原子和分子351

焦耳的计算352

克劳胥斯的第一篇论文353

分子的内能354

原子论约在1860年被接受为一种物理学理论354

克拉克·麦克斯韦。统计自然观355

平均学说357

原子的几何排列357

晶体学358

晶体学定律和原子定律的类比359

同形性360

多形性361

结构和立体化学362

化合价362

原子键363

碳四面体364

原子观点的缺陷和不足365

化学亲合性理论366

实际影响367

有机化学定义的变化367

原子观点批判368

1999《十九世纪欧洲思想史 第1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英)梅尔茨(John Theodore Merz)著;周昌 1999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