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迁与环境保护》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我国环境保护史的分期1

二、我国历史上环境保护的特点5

三、本书编写的体例和范围8

第二章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10

第一节 地貌特点10

第二节 气候特点12

第三节 森林分布和生物资源的特点14

第三章 人口的发展和我国生态环境的变迁18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和流动与耕地的开发18

一、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18

二、历史上第一次人口高峰与黄河流域的初次大开垦20

三、人口的三次南移及黄河流域的等二次大开垦23

四、人口的第三次高峰和人口增长过速28

五、近代人地比例关系失调问题严重31

第二节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35

一、战国时期各国强调对土地的垦发36

二、黄河中下游局部地区的人稠地狭与过度开垦38

三、经济中心南移后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问题突出39

四、清代的人口压力与全面滥垦45

五、近代对土地利用的强化和人口的外流52

第三节 不合理的开垦与环境恶化55

一、局部环境恶化的出现55

二、清代人口猛增后造成的生态环境全面恶化59

三、近代以来自然环境的恶化与自然灾害的频发66

四、清代学者对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认识和困惑67

第四节 人们对过度开垦教训的认识及采取的措施69

第五节 本世纪上半叶学者关于人口、土地、资源的见解72

一、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73

二、关于资源开发76

三、关于人口与环境82

第四章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物种保护89

第一节 保护生物资源的原始旨趣和生态学依据89

第二节 生物保护思想和礼法的形成与发展92

一、先秦时期生物资源保护礼法的形成92

二、汉以后保护措施的充实和发展99

第三节 苑囿和封禁地对生物资源的保护作用107

一、帝王的苑囿107

二、官僚和士绅的山居园林等117

三、风景名胜和宗教保护地120

第四节 对特殊生物的保护122

第五节 近代生物资源保护124

一、近代生物资源保护思想的产生和发展125

二、生物资源的管理法规132

三、对珍稀物种的保护133

第五章 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137

第一节 对森林效益的认识和关注137

一、森林与我国古代人生137

二、人们对森林效益认识的深入140

三、人们对毁林恶果的认识和关注142

第二节 森林保护思想及林政管理法规144

一、护林思想和理论144

二、有关的林政和法规146

第三节 植树造林151

一、经济林151

二、绿化美化林和“风水”林木153

三、防护林162

第四节 辛亥革命前后的森林保护164

一、森林保护思想的发展165

二、近代的森林管理171

三、近代的植树造林174

第六章 农业上的天时地利综合平衡183

第一节 顺天时的发展183

第二节 土地的合理规划和利用187

一、“地宜”思想的产生及其在生产经营上的意义188

二、增加优良作物种类提高土地产出189

三、北方旱作常见的经营方式190

四、南方“泽农”的养种结合经营方式193

第三节 地力的保持200

第四节 病虫害综合防治206

第七章 水害防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216

第一节 早期的水道整治和水利建设对环境的改善216

一、大禹治水的传说216

二、战国时期几项在治水改土方面突出的水利工程217

一、引水洗盐碱经验的积累220

第二节 水利与盐碱土的改良220

二、宋代的淤灌221

三、明以后的滨海水利治盐碱223

第三节 江浙海塘225

第四节 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229

一、宁夏灌区229

二、陇中砂田231

三、新疆坎儿井232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233

第八章 城市环境建设236

第一节 早期选址和规划中的环境因素考虑236

第二节 合适改用水的开发和维护237

一、合适饮用水的开发237

二、城市水源的维护240

第三节 防洪与排污243

一、宫殿绿化和皇家园林245

第四节 城市绿化245

二、其它园林250

三、林荫道的建设及河沟、边角绿化253

四、绿化水源的开发256

五、花木基地的建设258

第五节 市容卫生259

一、道路259

二、粪便垃圾的清除260

三、城市煤烟危害的队识261

第九章 环境卫生和劳动保护264

第一节 “水土”环境之于人体关系的认识264

一、“水上”环境与人群体质差异关系的推测264

二、对地质环境等因素引起疾病的认识266

一、疟疾268

第二节 地方性传染病的认识与防护268

二、血吸虫病270

三、鼠疫272

第三节 生活环境的卫生措施275

一、一般卫生措施275

二、民间习俗与卫生276

第四节 对有害工作环境的认识和劳动保护277

一、对工场环境污染的观察277

二、劳动保护措施和防病治病280

结语283

一、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道德风范及健全的法制是做好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283

二、环境保护要有整体观念和长远规划,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寓保护于开发之中285

三、环境保护要与人口问题协同考虑287

四、环境保护需要和平的局面288

1995《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迁与环境保护》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桂环,舒俭民编著 1995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环境保护(1978 PDF版)
环境保护
1978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环境保护(1977 PDF版)
环境保护
1977
环境保护在中国(1990 PDF版)
环境保护在中国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1946 PDF版)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
1946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1995 PDF版)
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
1995 重庆:重庆出版社
环境变迁(1998 PDF版)
环境变迁
1998 北京:科学出版社
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1994 PDF版)
环境保护与环境文化
1994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生态环境变迁与人口压力(1994 PDF版)
中国生态环境变迁与人口压力
1994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保护(1996 PDF版)
环境保护
199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保护(1993 PDF版)
环境保护
1993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香港环境与环境保护(1997 PDF版)
香港环境与环境保护
1997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环境保护史稿(1995 PDF版)
中国环境保护史稿
1995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国环境保护史话(1990 PDF版)
中国环境保护史话
1990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变迁(1981 PDF版)
环境变迁
1981 北京:海洋出版社
环境保护(1977 PDF版)
环境保护
1977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