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放射生物学》求取 ⇩

上篇 放射生物学1

引言3

第一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基本规律5

一、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5

(一) 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5

(二) 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应7

二、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9

(一) 与辐射有关的因素10

(二) 与机体有关的因素15

第二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原理20

一、电离和激发22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4

(一) 直接作用24

(二) 间接作用24

(三)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相对效应27

(二) 膜学说28

(一) 硫氢基学说28

三、辐射原发作用的几种学说28

(三) 靶学说29

(四) 链锁反应学说30

(五) 结构代谢学说30

第三章 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效应33

一、细胞周期33

(一) 有丝分裂33

(三) 细胞周期各阶段的特征34

(二) 间期34

(四) 正常和肿瘤细胞周期35

(五) 细胞周期各时相细胞的放射敏感性36

二、剂量效应模型37

(一) 指数模型37

(二) 直线和直线-平方模型41

三、分裂延迟43

四、细胞死亡43

(一) 增殖死亡44

(二) 间期死亡46

(一) 辐射致突变效应47

五、细胞突变与恶性转化47

(二) 辐射致癌效应49

六、细胞放射损伤的修复53

(一) 潜在致死性损伤的修复53

(二) 亚致死性损伤的修复54

(三) 缓慢修复57

(四) 影响修复的主要因素57

(一) 传能线密度61

七、影响细胞放射损伤的因素61

(二) 剂量率62

(三) 氧效应63

(四) 分次照射64

(五) 放射致敏剂65

(六) 放射防护剂65

(七) 增温66

一、生物氧化68

第四章 辐射的生物化学效应68

(一)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69

(二) 核的氧化磷酸化抑制70

(三) 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与影响因素70

(四) 能量代谢障碍的后果73

二、核蛋白与核酸及其代谢74

(一) 脱氧核糖核蛋白结构的改变75

(二)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损伤76

(三) 脱氧核糖核酸损伤的修复82

(四) 脱氧核糖核酸分解与合成代谢的改变89

三、蛋白质及其代谢94

(一) 蛋白质分子结构破坏94

(二) 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95

(三) 氨基酸代谢产物的变化96

(四) 蛋白质合成的改变97

四、糖代谢98

五、脂类代谢99

(二) 糖酵解过程的变化99

(一) 糖原的生成和异生作用的改变99

六、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100

七、膜的结构与功能102

(一) 辐射对膜蛋白质的影响103

(二) 辐射对膜脂质的影响103

(三) 辐射对DNA-膜复合体的影响104

(四) 辐射对细胞表面电荷的影响105

(二) 神经系统的形态变化106

(一) 神经系统的机能变化107

一、神经系统的变化107

第五章 电离辐射对调节系统的作用107

(三) 神经系统的生化变化110

(四) 小剂量辐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10

(五) 特大剂量照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10

(六) 分次照射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11

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111

(一) 垂体111

(二) 肾上腺112

(三) 甲状腺117

第六章 电离辐射对造血血液系统的作用119

一、造血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119

(一) 概述119

(二) 正常结构与功能121

(三) 血细胞更新系统123

二、电离辐射对造血血液系统的作用127

(一) 造血干细胞的放射损伤与恢复128

(二) 急性放射病初期阶段造血器官的变化133

(三) 急性放射病极期造血器官的变化136

(四) 急性放射病恢复期造血器官的变化137

(五) 急性放射病时外周血有形成分的变化137

(六) 局部照射对造血血液系统的作用143

(七) 慢性放射病时造血血液系统的变化145

(八) 造血器官放射损伤的后果147

三、放射损伤造血重建措施——骨髓移植148

(二) 骨髓移植嵌合体中供体细胞追踪观察149

(一) 骨髓移植嵌合体149

(三) 骨髓移植嵌合体的免疫状态150

第七章 电离辐射对免疫系统的作用155

一、生理防御功能的变化157

(一) 非特异性免疫158

(二) 特异性免疫162

二、自身稳定功能的变化169

三、免疫监视功能的变化169

四、小剂量辐射的免疫效应171

五、局部照射的免疫效应172

六、感染并发症173

(一) 内源性感染174

(二) 外源性感染175

(三) 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机理178

第八章 电离辐射对生殖系统的作用179

一、性腺的放射敏感性179

(一) 睾丸179

(二) 卵巢180

二、辐射生殖效应181

三、辐射内分泌效应183

四、辐射对性器官发育的影响185

五、分次照射和剂量率效应186

第九章 电离辐射对消化系统的作用188

一、消化道的结构、机能与放射敏感性188

二、放射病时口腔粘膜的变化189

三、放射病时食管的变化190

(一) 急性放射病时肠的变化191

四、放射病时胃的变化191

五、放射病时肠的变化191

(二) 肠型放射病时肠的变化193

(三) 慢性放射病时肠的变化194

六、放射病时肝的变化194

七、放射病时胰腺的变化195

八、消化系统变化的发生机理及其意义195

(一) 急性放射病时肺的变化196

第十章 电离辐射对其他系统的作用196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196

(二) 慢性放射病时肺的变化197

(三) 局部照射后肺的变化198

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200

(一) 心脏的变化201

(二) 血管的变化202

(三) 血压的变化203

四、眼的变化204

三、泌尿系统的变化204

五、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变化205

(一) 毛囊性丘疹与脱毛205

(二) 红斑205

(三) 色素沉着206

(四) 水泡性皮炎206

(五) 皮肤溃疡207

六、骨的变化207

(二) 出血部位及范围208

(一) 出血发生的时间208

第十一章 电离辐射作用所致的出血综合征208

一、出血综合征的一般特征208

二、出血对放射病经过的影响209

三、出血综合征的发病机理210

(一) 正常止血过程210

(二) 血小板变化在出血发病过程中的作用214

(三) 其他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216

第十二章 电离辐射与染色体畸变219

一、概述219

(一) 人类染色体219

1.染色体的形态特征219

2.人类染色体的命名220

二、辐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222

(一) 染色体畸变形成的假说222

(二) 染色体畸变的类型与细胞周期的关系222

(三) 染色体畸变的类型223

三、离体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226

(一) 自发畸变率227

(二) 离体照射诱发染色体畸变的剂量效应关系227

(三) 影响畸变量的其它因素230

四、活体照射诱发的染色体畸变231

(一) 医疗照射231

(二) 职业性照射232

(三) 核爆炸和事故照射232

五、生物剂量测定233

(一) 离体条件的剂量-效应曲线234

(二) 生物剂量测定的应用235

(三) 生物剂量测定的灵敏度和精确性238

(四) 离体照射和活体照射效应间的关系238

(一)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239

六、染色体畸变的生物学意义239

(二) 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畸变240

下篇 放射损伤临床241

引言243

第十三章 大剂量外照射放射损伤245

一、概述245

二、急性放射病245

(一) 病因245

(二) 分类246

(三) 临床表现247

(四) 局部照射253

(四) 异常受照人员的救护体制和初期处理256

(五) 临床诊断259

(六) 治疗261

(七) 预防267

三、局部放射损伤270

(一) 放射性粘膜炎271

(二) 放射性肺炎272

(三) 放射性肠炎276

(四) 放射性膀胱炎278

(五) 放射性脑脊髓病280

(六) 其它器官损伤281

第十四章 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284

一、生物效应284

(一) 自觉反应284

(二) 化验检查285

二、慢性放射病288

(一) 病因288

(二) 临床表现290

(三) 诊断292

(四) 鉴别诊断293

(五) 分度及处理原则294

(六) 治疗296

三、受照人员的医学规察298

(一) 放射工作人员的医学检查298

(二) 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观察299

一、概述301

第十五章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效应301

(一) 放射性核素在体内代谢的基本规律302

(二)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损伤302

二、某些核素的内照射效应特点及医疗处理310

(一) 铀310

(二) 镭315

(三) 钚318

(四) 氚324

(五) 其它核素(钋、锶、铯、钷、碘、钍)325

第十六章 皮肤放射损伤331

一、分类331

(一) 按临床经过分类331

(二) 按接触放射源的性质分类332

二、影响因素332

(一) 射线的种类与剂量332

(四) 生物因素333

(五) 理化因素333

(二) 剂量率与间隔时间333

(三) 受照面积333

(六) 影响落下灰损伤皮肤的因素334

三、病理334

四、临床表现334

(一) 急性皮肤放射损伤334

(二) 亚急性皮肤放射损伤340

(三) 慢性皮肤放射损伤340

五、诊断344

(四) 特殊类型皮肤放射损伤344

六、治疗345

第十七章 放射性复合伤348

一、大剂量电离辐射与其它因素的复合作用348

(一) 核爆炸复合伤的病因349

(二) 核爆炸复合伤的分类351

(三) 核爆炸复合伤的分度353

(四) 核爆炸复合伤的临床特点354

(五) 核爆炸复合伤的诊断357

(六) 核爆炸复合伤的急救与治疗原则359

二、小剂量电离辐射与其它因素的复合作用362

(一) 低水平电离辐射与物理因素的复合作用363

(二) 低水平电离辐射与化学因素的复合作用364

(三) 低水平电离辐射与生物因素的复合作用367

第十八章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369

一、随机性效应369

(一) 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370

(二) 常见恶性肿瘤375

(三) 遗传效应387

二、非随机性效应395

(一) 血液系统疾病396

(二) 白内障398

(三) 寿命缩短401

(四) 对胚胎、胎儿及幼儿的影响402

(五) 生殖系统的改变403

主要参考资料405

索引407

1986《医学放射生物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刘树铮主编 198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分子放射生物学(1975 PDF版)
分子放射生物学
1975 北京:科学出版社
放射線生物学(1985.06 PDF版)
放射線生物学
1985.06 岩波書店
放射生物学和核医学文集(1977 PDF版)
放射生物学和核医学文集
197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放射生物学和核医学文集( PDF版)
放射生物学和核医学文集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兽医放射学(1961 PDF版)
兽医放射学
1961
放射生物学  供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用(1987 PDF版)
放射生物学 供放射治疗、放射诊断和核医学用
198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细胞放射生物学(1987 PDF版)
细胞放射生物学
198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高等学校教材  医学放射生物学(1986 PDF版)
高等学校教材 医学放射生物学
1986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临床放射生物学(1982 PDF版)
临床放射生物学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放射生物学(1984 PDF版)
人体放射生物学
1984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放射生物学(1987 PDF版)
放射生物学
198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钚的放射生物学(1979 PDF版)
钚的放射生物学
1979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放射生物剂量学(1997 PDF版)
放射生物剂量学
1997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放射生物学(1998 PDF版)
放射生物学
1998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放射生物学(1996 PDF版)
放射生物学
1996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